我們都知道烏克蘭曾經擁有前蘇聯時期最為強大的飛彈工業體系,包括想SS-18「撒旦」全球最大的液體彈道飛彈都出自烏克蘭南方設計局之手,不過現在的烏克蘭已經沒有了昔日光輝。曾經「像生產香腸一樣的生產飛彈」的南方機械製造廠的生產線如今只能保持最基本的運轉,進行一些維修工作;甚至堂堂造出過全球最大火箭發動機的廠,現在居然要靠造小型輕武器來維持生計-而且銷量也並不好。不過現在,新烏克蘭可能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機遇:根據新烏克蘭基輔的相關官員稱,南方設計局已經收到了一筆來自私人的融資,價值4000萬美元。在這筆資金的支持下,新烏克蘭的飛彈工業將會再度崛起,首先拿出的就是一款300公里遠的地對地飛彈。

烏克蘭居然又開始研製新飛彈了?
根據美國《防務博客》網站報道引述新烏克蘭媒體的消息稱,這款新型飛彈的代號為「雷霆-2」的新型地對地飛彈,出口版射程280公里,烏克蘭自用型射程450公里。而且這款裝備已經被一國外用戶率先訂購,前文提到的4000萬美元就是最好的例證。不過這款裝備的性能究竟如何,新烏克蘭方面並沒有細說。只是說明它是對現有地對地飛彈系統的進一步發展型號。這個系統核心就是一套複雜的戰術指揮控制網絡,可以跟現有信息系統融合,也可以跟獨立完成發射任務。預留的信息化接口上也可以直接連通衛星、無人機等新型偵察力量。而且新烏克蘭稱這款飛彈還能發射一款名為「風箏」的巡航飛彈,使得「雷霆-2」具備更遠的射程可打擊多個移動目標的能力。
這款新飛彈貌似跟「伊斯坎德爾」飛彈一脈相承,而「伊斯坎德爾」飛彈被稱為反導殺手鐧
不過這到底是一款什麼樣的飛彈呢?從新烏克蘭展示的模型和新烏克蘭實際的技術積累來看,這款裝備應該是完全新烏克蘭自行生產的新烏克蘭版「伊斯坎德爾」地對地飛彈。俄羅斯專家倒是不覺得有什麼問題。俄羅斯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研究員、《武器出口》雜誌主編安德烈·弗羅洛夫認為,新烏克蘭本身曾經就承接了大部分「伊斯坎德爾」飛彈生產工作,彈體,發動機,諸多零部件都是在新烏克蘭的以前的南方機械製造廠生產的,所以新烏克蘭此時能夠拿出來「雷霆-2」飛彈並不費事。關鍵讓人費解的是新烏克蘭從哪裡搞到「雷霆-2「飛彈的制導組件的,這種集成慣性導航和「格洛納斯」/GPS導航系統的核心裝備,新烏克蘭是從何得來的呢?現在能夠生產飛彈飛彈引導的前獨立國協國家,就白俄羅斯,他們倒是有可能給新烏克蘭一定的技術支持;還有一個國家就是中國,不過中國應該不太可能出口自己的北斗導航系統的組件給烏克蘭,有可能是集成了GPS接收器的一種精度略低的導航組件。
不過無論如何,新烏克蘭現在已經做出了類似於俄羅斯突防利器「伊斯坎德爾」飛彈。作為蘇聯曾經為專門為突破美國近程反導系統的利器,「伊斯坎德爾」飛彈的彈體採用了復合材料,並且塗有特殊塗層,使得雷達反射面積更小,恰巧這個部分就是在烏克蘭生產的。最主要是利用其彈體上調姿發動機和空氣舵,使得「伊斯坎德爾」飛彈能夠實現彈道飛行過程中多次不確定地偏離飛行發射平面的「詭異」機動,而且最大動作幅度可達20G到30G,這也就是意味著攔截彈頭機動幅度至少要達到60G到90G才能夠攔截這種「詭異」飛行彈道的飛彈。
在俄羅斯裝備的「伊斯坎德爾」飛彈中分為「伊斯坎德爾-M」型飛彈和「伊斯坎德爾-K」型飛彈兩種型號,M是彈道發射,K則是巡航飛彈,同時發射的話,最多一個營可以發射4枚M型和2枚K型,這樣針對一部「愛國者-III」地對空飛彈的攔截陣地,或者美以共同研製的「箭」式反導系統都是噩夢一般的存在。這是美國反導系統攔截的盲區之一,同時應對來自空中的飽和打擊和超低空突防配合發射的巡航飛彈,真攔不住。因為「伊斯坎德爾」其不飛出大氣層,因此「薩德」系統都沒有任何用途,從這個角度來說,目前的「伊斯坎德爾」飛彈就是可以穿透一切反導攔截的飛彈。居然讓烏克蘭再生產出來了...
這個神秘買家究竟是誰?一口氣給4000萬美元,不露面
其實相對於性能,外界更關心誰才是這個神秘買家,俄羅斯《武器出口》雜誌主編安德烈·弗羅洛夫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德國或者沙特,兩個都是美國的親密盟友。他的理由是德國現在只有美軍的M270火箭炮集成的兩枚MGM-140 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飛彈,這種地對地戰術飛彈的性能只能用「平庸」2字來形容,而德國現在面臨的軍事壓力陡然劇增,所以德國亟待更新自己的地對地打擊能力,並且德國也有這個實力一口氣拿出4000萬美元;還有一個更土豪的國家也要可能-沙特,至於沙特為什麼樂意掏錢誰也猜測不好。這個國家曾經從中國購買過東風-3彈道飛彈,有傳言稱沙特還購買了東風-21飛彈,不過那是射程在1700公里以上的傢伙,沙特手頭仍然缺300公里級別的對地飛彈來構成,遠、中、近三層打擊體系。至於他們兩個為何不從美國買相關裝備,答案倒是非常簡單:美國沒有這樣高水平的地對地飛彈。
弗羅洛夫認為上面2個國家都有可能為烏克蘭注資研發類似武器裝備,但是絕對不可能是中國。中國現在自己的戰略飛彈體系已經形成多年,尤其是火箭軍本身的保障體系已經是適應中國自行研發的飛彈,再換裝俄式飛彈對中國來說是一種倒退。而且中國現在對於這種300公里射程的飛彈興趣不大,只是對烏克蘭的大推力火箭發動機些許有興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1475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