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氫彈全世界就中國有能令沙土變成綠色:日本至今沒能造
在我們的概念中,原子彈、氫彈是據有殺傷力的大型武器。在1945年8月6日,8月9日。美國人在日本廣島、長崎僅僅扔下了2顆原子彈。就將2座大型城市變成了一片,二十多萬人死亡。連植物都沒能倖免。而日本是唯一遭到原子彈襲擊的國家,
接著就是巨大的衝擊波。最後就是放射性沾染。這是由原子彈爆炸時產生放射性物質,對人損害極大。基本上春草不生。日本吃過美國的原子彈,但是還有一種比原子彈更厲害的核彈:氫彈。而氫彈是利用原子彈爆炸的能量引爆。
在中國研製第一枚原子彈尚未成功時,要求氫彈提前研製。這個時候,氫彈之父于敏出現了。于敏是一個神秘人物,曾經「隱身」三十年之久,他第一個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于敏老師設計的氫彈在世界核武器發展史中被稱為了于敏型氫彈。據稱其強大的核爆炸會令土地會呈現出綠色。
而中國目前擁有大約800枚核彈,對陣美國5000枚,雖然沒有構成壓倒性優勢,但是中國仍然保留了30枚于敏型氫彈,為的是誰要膽敢動手就提前毀滅。而中國據稱在彈道飛彈方面保存有500枚核彈彈頭,對日本、美國保持強大的核威懾,目前,中國轟-6K戰略轟炸機已兼顧了核常兼具打擊能力,部分094彈道飛彈核潛艇開始正式成為打擊平台,完善戰略巡航,甚至部分洲際彈道飛彈也可能換裝東風-41洲際飛彈。
對中國來說核武器越來越顯示出大國地位象徵和威懾力量的價值,從巨浪-2潛射飛彈試驗研製的艱難,到東風-41洲際飛彈連續試射成功,都不難看出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成為美俄式的高等核力量。
反觀日本在追尋核武器的道路上一直不放棄,秘密存放大量的核廢料。在90年代就日本人宣稱日本在3個月內就能研製出原子彈,而現在一口氣研製氫彈的實力也開始具備。日本方面都看好用核武器提高本國地位,增強與大國對抗籌碼的價值,以日本的科技實力和經驗,日本似乎正在極力追求對中國構成有效的核威懾。但是憑日本那狹小的國力,真的絕非其國力所能承擔。
而就算打起來核戰,中國一枚氫彈少說300萬-5000萬噸級之間,日本國土就那麼大(40多萬平方公里),並且集中的大城市就那麼幾個,日本本土吃不了幾顆核彈,其核戰背後的實力根本沒有。這也就是日本核武器、核技術發展從來不敢聲張的重要原因。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