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美空軍參謀長公開反對/ 美軍報告承認如果開戰 美軍將被打回北美洲

Alinna ...| 2016-08-11| 檢舉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8月5號報道,美國空軍參謀長(CSAF)黛博拉·李·詹姆斯對歐巴馬可能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提出擔憂。據報道,歐巴馬可能會在任期結束前推行新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作為他的政治遺產,不少國會議員因此要求叫停一系列新核武器項目,美國空軍部長對此表示十分擔憂,並稱將向國會和議員上書,說明空軍新的洲際飛彈和巡航飛彈項目的合理性。

據防務新聞網8月5日報道,黛博拉·李·詹姆斯擔憂,如果美國正式採取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將是一個重大的錯誤,據報道,白宮正在考慮實行這一政策。

8月3日,詹姆斯對《防務新聞》和《空軍時報》的人表示,軍方已經說服了一部分質疑美國核現代化項目的參議員(不再反對新核武器)。這些參議員此前曾質疑現代化核武器項目資金會流入長程防區外打擊武器(LRSO,即新一代巡航飛彈)的開發之中

據報道,過去一個月,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正考慮在離開白宮前制定一個新政策——美國將承諾不首先對另一個國家發動核打擊(美國現在仍然堅持首先使用核武器戰略)。

議員表示,白宮正在考慮改變他的核政策。

正如人們預期的那樣,「(核)不擴散計劃委員會」為這一政策歡呼,這個民主黨國會議員團體最近寫信給歐巴馬敦促採取這一政策。但那些認為核威懾關乎美國安全的人擔心,這樣一個計劃將會給美國安全帶來隱患,尤其是考慮到最近俄羅斯的核武庫現代化。

當空軍部長被問及她本人對計劃的意見的時候,詹姆斯說,「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這一政策有問題。我將關注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

這些評論讓人們想起威廉·科恩,他是比爾·柯林頓時期的國防部長(1997 - 2001)。科恩對《防務新聞》7月21日說,他不支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相反,科恩說,他希望看到「我們對我們的核武器的數量有擔憂並希望和採取更多措施,與其他核國家進行(不擴散核武器的)合作。」

詹姆斯表示:「在未來幾個月,我想我們會聽到更多關於(歐巴馬的核政策的消息)。」

空軍最近這個表態與最近他們試圖推進若干重大的核項目有關。上周,美國空軍向國會提出了遠程巡航飛彈LRSO和地面戰略威懾(GBSD)項目,後者將取代老化的民兵三洲際彈道飛彈。

空軍將繼續推進這兩個項目,詹姆斯表示,「不言而喻,這兩項提案說明我們空軍對於核武器現代化的重視程度。」

但是國會山上的一些議員不這麼想,越來越多的民主黨議員正用顯微鏡來給核現代化戰略挑刺。特別是LRSO計劃,該計劃將替代現有的空射巡航飛彈(AGM-88飛彈ALCM),已經成為五角大樓耗資巨大的2020年前實現(核武器)現代化項目中首當其衝的一個。

帶頭砍掉LRSO是兩位有影響力的民主黨議員:眾議院軍事高級成員亞當·斯密沃史。Dianne Feinstein,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副主席。後者尤其引人注目,因為參議院的控制權現在看來可能在11月的選舉中被民主黨奪得。

詹姆斯在討論LRSO的結果表示「雖然意見不同,但每個有理智的人都應該能明白(新型巡航飛彈的重要性)」並表示空軍正試圖提供證據證明為什麼LRSO是很重要的。

「我們的工作是最終提供我們能力範圍內最好的軍事建議」詹姆斯說「我們去那邊(國會)。我們通過簡報,正式和非正式的簡報,說明為什麼我們需要LRSO項目。」

這一觀點的基礎是,空軍需要「可靠的」戰略轟炸機威懾能力,她補充說。

「我們非常需要B-21,但是也期望B-52繼續服役相當一段時間。如果沒有替換型號,這些B-52無法在2020年代中期繼續滿足需要」詹姆斯說。「這是直接關係到威脅區域拒止反介入能力的項目。所以我們會去國會辯解這一項目。」

關注最近的世界局勢的變化,我們就知道為什麼我們需要它(新的核項目)。我相信有理智的人們最終會同意。」

觀察者網評論員認為,此次美國空軍高調宣布「質疑」歐巴馬核政策,可能說明歐巴馬政府和美國空軍在核武器發展問題上存在矛盾。

GBSD是美國未來三位一體核打擊手段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空軍十分重視該項目,GBSD將可能是一種具備核常兼備能力的「第一次打擊」武器。

在80年代,美軍依靠先進的慣性制導技術和機動彈頭,末端制導技術,曾經製造出民兵3,和平衛士和潘興2A等各種彈道飛彈,這些彈道飛彈如果首先打擊蘇聯的彈道飛彈發射井和軍事基地,可以有效削減蘇聯的核反擊實力,在美蘇核威懾中打破平衡,取得優勢地位。因此在1986年的《中導條約》中,美國同意削減中程飛彈,換取蘇聯降低對西歐的威懾水平。

美國空軍此次高調推進GBSD和LRSO發展,可能是想重複80年代末對蘇聯的中導限制一樣,利用GBSD在未來的優勢打擊能力威懾解放軍的彈道飛彈,逼迫解放軍簽署條約削減自己的中程彈道飛彈打擊能力,來重複1986年《中導條約》迫使蘇聯削減打擊能力的歷史。

採用了新型技術以後,GBSD可能會在本土使用常規彈頭威懾中國火箭軍部隊,這會讓中國難以進行反擊。但是,如果歐巴馬推行不首先實用核武器政策,耗資巨大的新型三位一體打擊武器發展計劃將很難得到國會的批准,美國空軍精心設計的對中國實施威懾的計劃就將在歐巴馬所謂的政治遺產中化為泡影。這也是為什麼一向標榜「不干預政治」的美軍的此次高調質疑歐巴馬政策的原因。

(觀察者網/王世怡譯)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國防大學將軍:美軍報告承認如果開戰 美軍將被打回北美洲

美國的各個智庫一直都在研究中國的武器裝備,戰略戰術和實際戰鬥能力,當然還有後勤,通信等等能力。那解放軍對此怎麼看呢?

首先,我們看看美國智庫的結論是什麼,他們認為,如果在南海爆發戰鬥,那麼美軍需要至少10個戰鬥機聯隊,也就是差不多700架戰機,才能控制得住。

報告認為;儘管與美國空軍相比,中國空軍在總體軍事裝備和軍事行動技巧方面仍有不足,但它在多個關鍵領域的進步縮小了與美國空軍的差距。

此外,報告發現,中國不需要完全趕上美國,也可以在靠近中國大陸的地區執行有效的作戰行動,構成對美國的挑戰。

在亞洲發生衝突的情況下,中國總是享有地理上臨近戰區的優勢。中國空軍可以使用遠多於美國的軍事基地,這允許它在一場衝突中投入更多的戰鬥機。

而中國的關 鍵節點距離戰區較遠,容易隱藏,他們也可以對其加固以有效抵抗攻擊。相比之下,美國靠近前沿的空軍基地則可能被中國飛彈攻擊,這將降低它們支援作戰的能力。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楊毅將軍總結說美國智庫最後的判斷是,初戰,美軍將會獲得勝利,但是解放軍很快就會總結教訓發起反擊,經受過洗禮後的解放軍可以將美軍打回北美洲。

而且,美軍還想增加兵力,實際上已經沒有多少可能性了。因為,美國從2005年提出調6個航母戰鬥群到亞太,到今天已經11年了,沒調一個航母編隊過來駐紮,為什麼,美國沒有錢。這就是美國現在最大的弱點。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1344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