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針對性新部署:宙斯盾24小時待命 發現來襲彈道飛彈就摧毀

來自《日本產經新聞》8月8日的消息稱,大家都知道日本自衛隊的掌門人剛剛更替,不過這位新防衛大臣剛上任發布的第一個命令就讓人感到了絕對緊張氣氛:」針對西北區域來襲飛彈摧毀措施命令「。並且就在8日當晚在日本防衛省內部署了」愛國者-3「防空飛彈,並把能夠發射海基」標準-III「防空飛彈的」金剛「級宙斯盾驅逐艦派遣部署到日本周邊,24小時全天候戒備待命,隨時發現隨時摧毀。而且這個命令初始有效期3個月,不過並沒有限制延長次數,理論上這將可能會是一個長期命令。

雖然日本此舉是表面上為了應對之前出現的情況:不明飛彈彈頭落入日本周邊經濟區而部署。不過從實質上來說,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日本針對並不是什麼小國家,而是周邊某個大國。而且4艘全球第二的「宙斯盾」型驅逐艦-金剛級的建造,就是為了執行防空反導任務。不過,日本現在僅有4艘能夠搭載海基「標準-III」(SM-3)的防空反導飛彈的「金剛」級驅逐艦,為了能夠確保日本安全,至少同時要部署3艘,剩下1艘作為替補。

日本產經新聞採訪日海上自衛隊前艦長時就表達了自己的憂慮:「考慮到維護和訓練的周期,要在日本全境形成常態化的攔截機制執行起來是十分困難的」。

這件事就奇怪了,怎麼還沒發射攔截,日本自己人就認輸了呢?恐怕背後的情況並非如此。實質上美軍早在2009年前就部署在日本有2座X波段雷達,最遠可探測距離2000公里外的彈道飛彈大小目標。而日本稱這次攔截的時候沒能發現目標,顯然只是日本自己而不是把美軍計算在內。由於日本全國只有4座遠程雷達,並且長期處於中國的干擾下,發現不了來襲飛彈目標是非常正常的情況。正因為如此,這次的「金剛」級的部署更突顯出了日本背後的一個重大野心,要建立起陸基和海基一體化的常態完全屬於日本自己的反導攔截網絡。

我們先來看看日本現有的反導配置,有了「金剛」級海基「標準-III」Block4C海基反導系統和日本本土生產的「愛國者-3」地對空飛彈組成了兩層攔截網,這兩道攔截網可以對敵方彈道飛彈進行多次攔截,針對上升段和中段飛行的可以依靠「標準-III」進行攔截;如果有了漏網之魚,末端還有「愛國者-3」在再入大氣層後進行攔截。相信有熟悉反導體系的朋友就發現了,沒有末端高空啊?這不正好就是美軍「薩德」的攔截任務區間嗎?「薩德」系統不就是銜接中段到末端之間的最合適的攔截系統嗎?而現在日本「認輸」了,不就是正好引進「薩德」的好時機嗎?「正巧」也就在這個時間點上,日本的新防衛相和首相提出美方可以把新的一套「薩德」部署在日本。好了,日本高中低全了,起碼在日本上空的反導大網可以構建全了。

不過事實上,可能未必有日本計劃那麼美好。尤其是日本希望把這套系統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是絕對不可能的。首先,無論是「金剛」級還是日本即將建造27DD計劃,都安裝了CEC聯合交戰系統。雖然美國方面把它描述為一種「A射B導」數據鏈的升級版,但是實質上卻賦予了美國能夠隨時超越指揮,直接發射日本的防空反導系統的飛彈能力,這還是其一;其二,日本想要獲得的「薩德」反導系統,仍然掌握控制權也在美軍手中,美軍不發射日本只能幹看著。其實就連日本想要發射「標準-III」攔截彈仍然也需要美國的首肯,要不然打一枚少一枚還未必能打中。所以實質上,日本反導的最終是否能夠成功,決定因素可是控制在美國人手中,而不是在日本自己手裡。儘管日本一再聲稱自己個「軍事工業強國」,不過除了能夠給「標準」系列飛彈生產引導頭(美國技術,日本生產)以外,日本無論是高速固體火箭發動機,還是整體配套的攔截體系建設,從小到大日本都是缺失的。所以,雖然日本表面上已經做好準備摧毀一切來襲飛彈,不過日本自己確實尚不具備這樣的實力,如果沒有了美國的幫助,日本未來的反導大網能否穩固,還要畫個大大的問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1176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