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這些年的高速經濟增長,使得中日兩國的實力發生了根本性變化。2010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此後,日本就再也沒有搶回這個地位,反而與中國的差距越來越大。2015年,中國的GDP高達103856.6億美元,而日本同年的GDP為48175.2億美元,可見中國的GDP已經是日本的2倍以上。
【鷹眼圖說軍事 鷹眼快評欄目第667期】經濟的快速增長也給中國國防實力的大幅提升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在進入21世紀之後,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提升,對日本自衛隊已經構成了數量和質量的雙重優勢。例如中國海空軍航空兵擁有的第三代戰鬥機總數已經超過800架,而日本航空自衛隊只有270餘架;中國海軍擁有的裝備相控陣雷達的飛彈驅逐艦數量已經達到10艘以上,而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宙斯盾」艦隻有6艘;中國海軍擁有的第三代常規潛艇數量是日本的2倍以上,並且還擁有日本海自所沒有的核潛艇。如今,中國海軍的「遼寧」號航母正在緊張地進行著各項訓練,國產首艘航母也即將下水。
日本自然看到了中國軍力提升的速度,因此心裡充滿了焦慮,並在其這兩年編寫的防衛白皮書中將中國「威脅」描述的越來越嚴重,並稱中國是「日本最大的敵人」。軍事專家李明告訴記者,中國的國防生產能力現在已經數倍於日本,這從每年兩國下水的新型艦艇數量就可以看出來。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國防工業體系很完善,同時還有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而日本的國防工業體系存在很多缺陷,許多關鍵技術需要依賴美國和歐洲,例如高性能航空發動機、艦用燃氣輪機、潛艇用AIP發動機等,日本都是從美、歐引進技術專利生產。
然而,日本雖然不斷渲染中國對它的「威脅」,但在實際行動中卻不斷對中國進行挑釁,例如其劃設的「防空識別區」已經逼近到了中國的家門口,日本戰機頻頻起飛對中國正常巡航的飛機進行攔截;在海上,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艦機頻頻對中國正常出海活動的水面艦艇編隊進行跟蹤監視,有時甚至闖入中國海軍演習編隊內進行抵近偵察。
軍事專家李明指出,日本一面鼓吹「中國威脅論」,另一面又對中國頻頻挑釁,根本目的是配合美軍亞太新戰略,充當美軍的打手,遏制中國的發展,希望以此讓美國為其「鬆綁」,使日本成為「正常國家」,特別是成為軍事大國。對於日本的這種企圖,中國必須予以高度警惕,並採取針對性措施,防止日本遲滯中國崛起的步伐。
鷹眼圖說軍事,用圖說軍事的自媒體,認認真真做軍事原創,我們讓事實說話,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tsjunshi81(長按可複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1077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