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芯」動力:今年年底前 500噸級的液氧煤油發動機有望實現最大技術突破」這個是中國航天發動機山寨俄羅斯RD發動機系列的最新成果,應該是RD120的水平,離俄羅斯的RD180還有一段距離。但是別小看了這個能力,美國想山寨,好幾十年都沒有解決鈦合金工藝。因此俄羅斯敢給美國圖紙,敢賣RD180給美國,但是卻一直不敢賣中國。
關於那個俄羅斯航天發動機RD180,美國阿波羅登月的土星5號起飛重量能到3000噸,第一級火箭也是液氧煤油的,為什麼現在造不出來了呢?這個你要問NASA了。我記得美國空軍說的,如果用NASA的大重力火箭,因為震動太厲害,現在的衛星會在發射過程中損壞,你必須進行昂貴的重新設計啥的,工藝材料都要改進,還不知能不能搞出來。而人家俄羅斯的發動機,啥都不變,物美價廉,幹嘛用你NASA的爛東西?
這個和美國產業空心化毫無關係,在航天發動機上面美國從來就沒有達到俄羅斯的水平。現在大家打的戰場,就是美軍今後十五年的衛星發射合同,價值7000億美元。去年因為美國國會通過了一個法案,禁止用俄羅斯RD180火箭發動機發射美國軍方衛星,結果去年10月ULA說,我不玩了,這導致了美國空軍只有SpaceX作為唯一的投標方,違反了當初引入SpaceX,來形成至少兩家競標的競爭體系。於是空軍決定,美軍所有的衛星發射工作全部取消。
這樣就迫使美國國會在2015年12月自己修改了法案,但是要求ULA必須給出一個國產化的路線圖。於是才出現要國產化,希望用藍源的BE4——這個會開始在2019年試驗,或者Aerojet Rocketdyne的AR1。而現在到2020年這個時間段,ULA剛剛買了20個RD180作為過渡。SpaceX的提議,就是用一級火箭的回收,來降低發射成本。但是SpaceX的安全發射紀錄太差,而RD180現在的安全紀錄是100%。因為如果你失敗一次,要找出失敗原因,恐怕就是1-2年之後再發
中國戰鬥機被日本軍機全程貼身尾隨,中國少校擺機翼後他們後悔了
軍情瞭望台 1990年代,日本海上自衛隊從美國洛克希德公司購買了100架P-3C反潛巡邏機,這是日本反潛實力飛躍的開始。在美日安保框架中,日本擔任東亞的反潛和防空重任。一來是對付俄羅斯強大的空軍力量,其裝備了各種遠程戰略轟炸機,比如圖-22M3逆火戰略轟炸機就可以直接奔襲美國西海岸,超過4000公里的洲際打擊能力需要日本從北海道的機場進行第一次攔截,駐紮在阿拉斯加的美國國民警衛隊F-15C戰鬥機聯隊負責第二道攔截。在反潛方面,美國智庫蘭德公司認為中國的常規潛艇和俄羅斯的核潛艇都具備了極強的作戰能力,反潛必須成為日本的強項。
在美國的大力扶持下,日本的100架P-3C反潛巡邏機很快全部服役,日本川崎重工還改進了P-3C,增加了專門對付中國常規潛艇的探測裝置。因為中國的常規潛艇活動區域主要在黃海、東海,海域位於西太大陸架,海洋背景噪音比較明顯,因此搜索中國潛艇和在大洋中搜索俄羅斯戰略彈道飛彈核潛艇還是有所不同的。
由此看出日本在獵殺中國潛艇方面是下足了功夫,在美國洛克希德公司P-3C平台上進行充分發揮,旨在找到隱藏在大陸架深處的中國常規潛艇。
對於搜索中國潛艇,日本的P-3C機群是非常有心得的,尤其是駐紮在沖繩、鹿兒島的日本海上自衛隊空中偵察中隊,擔負著對中國常規潛艇的跟蹤和搜潛任務。據日本NHK報道,2013年日本海自從沖繩起飛的一架P-3C在執行任務中與中國空軍的蘇-27戰鬥機遭遇,由於所處海域為中線附近,因此雙方都沒有太大的動作。不過P-3C反潛機發現中國的蘇-27雙機編隊航線有點奇怪,似乎在某個區域附近繞圈子,推測其可能在為海軍潛艇擔任空中警戒。
於是這架P-3C就開始尾隨蘇-27機群,很快P-3C的舉動被數百公里外的中國預警機發現,兩個方向上同時飛來2個蘇-27和殲-10雙機編隊。這時候P-3C仍然沒有離開的意思,中國殲-10戰鬥機利用優異的機動性飛到P-3C前面,擺了擺機翼,亮出4枚空對空飛彈。這種意思就很明顯了,對於P-3C這樣的大腹便便的巡邏機,不想吃飛彈的話就應該明白。沒多久,這架例行巡航的P-3C就掉頭往沖繩方向。
其實日本飛行員也明白,單機對抗4架中國戰鬥機完全占不到好處,下面可是一望無際的大洋,本來也是執行例行飛行任務,時間到了就收工,萬一像2001年美軍P-3偵察機搞個迫降,這裡距離機場可遠著,丟到海里喂魚才是真的。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tranjun81,原創團隊來自各大主流軍事雜誌,側重航空、航天以及高精尖武器分析與軍情評論,高技術、專業化是我們的特點,為讀者呈現全方位的軍情諜報,總有一篇適合您。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