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戰,中國人打得是何等艱苦,一個並不十分強大的日本就打了八年,然而僅僅五年後,中國軍隊卻在朝鮮半島與美軍抗衡。兩場戰爭並列來看,可能會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抗美援朝時候的志願軍穿越時空機,奔赴抗日戰場,他們與日軍相比,誰更強大?
這篇文章並沒有進行正面對比,而是以史實的角度出發,分析出志願軍面對比當年日軍強大得多的美軍,卻依然取得巨大勝利,由此可推理出十年後的中國軍隊軍力之變化。
更深刻的問題是,不是中國人不行,也不是中國國力低下,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短短五年間,中國軍隊有如此迅速的戰力提升?
可見,與一盤散沙的中國相比,一個統一的、向上的國家與政府,其點石成金的威力有多強大。
這兩場戰爭,都是中華民族走出近代貧弱挨打的陰影,邁出復興步伐的重要戰爭。這兩場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的自信和光榮都很明顯。可是有些人,處於不可告人的目的,總喜歡說抗日戰爭才是真正給中華民族光榮的戰爭,說抗美援朝不能與之相比。我們就用最簡單的事實來比較一下,兩者哪個更光榮。
兩場戰爭的對手:
抗日戰爭的對手是日本。而日本在當時各資本主義列強中,屬於工業化程度極低,而且武器裝備極差的一個。很簡單的事實是:日本陸軍在二戰中根本沒有衝鋒鎗,單發步槍是陸軍步兵的主要武器。而當時美國、蘇聯、德國等國家都普遍裝備半自動步槍和衝鋒鎗。
日本在整個二戰中沒有生產一輛20噸以上的坦克。(蘇聯的T34坦克重量是32噸,美國的M4全重33噸,日軍坦克與它們差距極其明顯)。日軍的坦克在諾門坎與蘇聯坦克相遇時,後者甚至不需要開炮,直接衝上去將日本坦克像火柴盒一樣碾碎!(見松本草平《諾門罕,日本第一次戰敗》)此外日本由於國內缺乏資源,工業生產力受到很大牽制。如侵華戰爭初期,大部分戰爭所需的石油必須靠從美國進口。至於坦克的年產量,與美蘇相比更是慘不忍睹。
抗美援朝戰爭的對手是韓國、美國等十幾個國家的軍隊。其中的主力為當時世界上的頭號強國美國。美國軍隊火力之強大,物資之豐富令當時世界上其他所有國家望塵莫及。此外還有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強大資本主義工業國的軍隊參戰。而且,即使是韓國軍隊這種豆腐軍,也應有盡有地裝備了美式武器。此外美國的軍事工業生產能力,遠非抗戰時期的日本可比。
很簡單的比較,使得存在最基本判斷力的人也能一目了然地發現:抗戰中,中國的對手遠不如韓戰時期的對手強大。
因此,在這點上,抗戰比抗美援朝戰爭好打。
兩場戰爭的盟友:
抗戰時,中國的盟友是包括美國、蘇聯在內的幾乎世界上所有國家。其中美國、蘇聯為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工業強國。他們給中國提供了大量的軍事物資支援中國的戰爭,還出動志願航空隊幫助中國作戰。後來美國(因日本偷襲珍珠港)則直接參戰,消滅了大量的日軍,並最終迫使日本投降。
抗美援朝時期,中國的盟友是蘇聯和朝鮮。前者提供物資武器,後者的軍隊與中國軍隊並肩作戰。(但中國參戰時,朝鮮已經潰不成軍,後來的作戰幾乎全是中國軍隊一手包辦。所以朝鮮的因素簡直可以忽略。)蘇聯提供武器物資,但除了少量飛行員秘密參戰以外,沒有直接動手。
一目了然的結論:抗戰時期中國的盟友比抗美援朝時期的盟友強大得多。
因此,從在這點上看,抗戰比抗美援朝戰爭好打。不知大家有何見解?
美軍從越南撤退之後,越共產黨高官一高興寫了這首詩笑掉大牙
越軍有句名言:「一個兵能對付十個中國兵。」
越軍有句名言:「一個兵能對付十個中國兵。」
不必駁斥,笑笑而已。但是越軍並未真地將兵員減少到十三萬三千三百三十四人,以向當時總數為400萬的中國軍隊作總體挑戰。
但,越南的自負心理也有著物質基礎。美國敗退越南後,越南繳獲了價值約兩百億美元的軍事裝備。這筆橫財不僅數額十分可觀,而且也能夠引起充分的自信與自豪。可悲的是引起了自大與自狂。
美國蘇聯兩個大國暫時不與他相比較,世界上哪個國家還敢跟老子比不?用別人恭維,越南自導自演地給自己戴上了「世界第三邊事強國」的高帽子。不僅僅是武器裝備充足,越南認為自己經過戰火考驗的兵員戰鬥素質也是第一流的,也剛同美國交手完畢,實際的自我感覺達到了天下無敵的境界。殊不知至少有六、七個比它更有資格的國家在竊笑它的自封老三。
更何況如同大肚子細腿,越南的國力無以與軍力相對稱。這時的越南,本應利用戰後和平與良好的國際及周邊環境,利用可以大大節省下來的軍費開支和大量的外國援助,大力發展經濟,獲得休養生息,改善人民生活,實現長治久安。
中國努力奉行這樣的富國政策。但誰也不能設想,守著一個又窮又橫的惡鄰居,幾戶本份的小康人家能過上安穩殷實日子。
越南陷入了第二個可悲,用軍事擴張解決國內經濟問題。並由於1978年百年不遇的大水災,少收糧食430萬噸,窮兵黷武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1977年底和1978年初,越軍採取「速戰速決」的戰略,妄圖一舉吞併柬埔寨,遭到國際輿論的譴責和柬軍發的有力回擊。從1978年2月起,越改變戰略,採用逐步推進的辦法繼續對柬進行侵略,坦克大炮不靈,又使用飛機和毒氣彈。揚言「24小時就能占領金邊」(越外長阮維楨語)的越南當局,一面擴大侵柬戰爭,一面加劇中越邊境的衝突。
按照常識,兩面作戰越南應盡力避免,尤其應避免過早同中國衝突。然而利益使然,越南不得不鋌而走險,公然同中國對抗。
其一,中國是越南推行地區霸權主義、實現「印支聯邦」野心的巨大障礙,中國在向越南發出嚴厲譴責和警告的同時,責無旁貸地給予柬埔寨以各方面援助;其二,憑藉空前雄厚的軍力,逞一時之勇,不把剛經過文革內亂的中國放在眼裡;其三,經濟蕭條,人口負擔重,一方面要向柬擴大生存空間和移民,一方面要蠻橫地掠奪和馬鈴薯趕華僑;其四,同中國交惡,可以向蘇聯索取更多的援助。等等。
對鄧小平代表中國一再聲言的警告和懲罰,一位越南政府官員說,78年秋天,我們就研究了鄧小平將怎樣懲罰越南的問題。《史記.蘇秦列傳》講到一個國家懲罰另一個國家的時候,有三種懲罰:即用計謀懲罰;孤立對方的懲罰;以武力懲罰。
越軍的姿態不可謂不強硬。他們分析中國軍隊有可能在中老過境集結並貫穿寮國突然出現在平原地區,便倉皇將二線部隊後撤。實際交戰過程中,越軍二線部隊遲遲不敢增援,眼看著一線部隊逐個就殲。
戰爭進行到第十天,鄧小平會見陪同美國財政部長訪華的美國記者時說:「越南說他是世界第三軍事大國,我們除了要打破它這個神話以外,沒有其它目的。我們也不要他們的領土。我們還要使他們懂得,他們不能任何時候都為所欲為。」
嘴硬的是隨後而來的春水,居然吟得一首詩:
從西南邊疆到北部過防,
西南邊疆,凱歌歡唱,
波爾布特殘軍四處逃竄,
老羞成怒,北京開火,
出兵侵占越南邊疆,
艱苦卓絕,我英勇抗擊,
敵人被迫偃旗息鼓,惆悵撤回。
只是,仗又打了十年,再不敢亮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旗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19801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