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外媒報道,不久前第一支殲-15艦載戰鬥機編隊已經形成,飛行員在航母上進行了訓練,他們是從解放軍海軍和空軍軍官中選拔出來的。文章還透露,試驗中的艦載戰鬥無人機第一次試飛是在2013年,採用了隱身技術,能夠在飛行甲板上自動起降。
圖為解放軍殲15編隊。
根據俄羅斯軍事事實網報道,中國軍政領導人認為解放軍海軍是保護國家領土完整、保障國家利益的主要海上作戰力量。當前國家海軍最重要的活動方向是:縫合海上邊界線,保障海洋自然資源開採、從近東區域運輸烴類原料的安全,保障海上航線的安全,同時為自然和人為災害地區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中國軍事類刊物分析指出,在海軍全面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要特別關注各級別現代軍艦的入役,包括中國的國產航母。在此基礎上建立一支能夠處理各種任務的航母戰鬥群。
中國軍事專家稱,隨著中國在亞太地區和全球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航母戰鬥群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同時由於21世紀上半葉軍政形式的變化,中國國家安全面臨新挑戰和威脅,對航母戰鬥群的需要增加。海軍指揮官稱,到2030年前將建造至少四支航母戰鬥群。
2015年5月26日發布的中國「國防白皮書」中指出了海軍行動的原則。其中指出「必須突破重陸輕海的傳統思維,高度重視經略海洋、維護海權。建設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現代海上軍事力量體系,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維護戰略通道和海外利益安全,參與海洋國際合作,為建設海洋強國提供戰略支撐。」在海洋國際合作中加強同其他國家的互動也同樣重要。
海軍擁有航母戰鬥群,不僅可以在近海保衛國家利益,也可以在遠海和大洋擴大中國的軍事存在感。可以假設,解放軍航母戰鬥群未來巡邏的海域之一是中國南海海域。在外國專家看來,這樣一支航母戰鬥群的出現將增強中國在第二島鏈(千島群島、北海道、馬里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和新幾內亞,包括日本海域、菲律賓海、印尼群島海域)內的戰鬥巡邏能力,同時通過部署航母戰鬥群,中國也有能力在上述地區保護中國的權益。
資料圖:殲-15艦載戰鬥機從「遼寧」艦上滑躍起飛。
中國軍事專家推斷,中國國產航母將配備核動力,艦載機和艦載無人機的將使用隱身技術,確保航母在空中和海上佔據優勢。
因此,當中國同主要的對手(美國、日本和菲律賓)在上述地區發生衝突的情況下,將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國家利益。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導作用減少,同時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的部署規模將發生變化。
必須指出,中國擁有一定的設計航母的經驗。自1970年來,中國海軍司令部就制定出建造航母的專門可行性研究報告,完成了確定航母外觀、平台和艦載機特點的任務。
除此之外,為了學習航母建造經驗,中國海軍造船專家和相關領域的代表訪問了美國、南美國家、西歐、烏克蘭和俄羅斯,學習所有可以接觸到關於航母的信息。為獲得更多的信息,海軍指揮部決定購買其他國家海軍的退役航母進行回收利用,以便更加詳細的了解航母建造。中國未來還將計劃建造國產航母、艦載機和艦載直升機。
在學習國外航母建造經驗的基礎上,中國軍事專家關注未來國產航母外形配置和戰術技術性能的優化。例如,中國朱家角就有一艘按照美國核動力航母 「尼米茲」號外形建造的航母模型。在模型上研究有關航母建造的問題:設計、施工、艦載機和機組布局、通訊設備和附屬設備的放置等。也可以在模型的幫助下研究航母戰鬥群的配置。
同時,第一艘航母服役前,為了訓練艦載機飛行員,中國學習前蘇聯「尼特卡」陸上艦載航空實驗教學訓練綜合體建造經驗,在陝西省建造了航母艦載機陸上起降訓練場,專門用於測試航母艦載機起降技術。該訓練場有一條近450米的跑道、滑躍式甲板和阻攔裝置。中國專家前往烏克蘭,學習了該訓練場的建造經驗。為了更加仔細的研究航母艦載機,中國從烏克蘭收購了幾架蘇-33,在此基礎上研發出殲15戰鬥機。
中國軍事專家研究了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的國外航母戰鬥群的經驗。
由於美國海軍航母發展的最好,中國決定以美國航母戰鬥群的發展經驗為藍本,同時關注其在實戰中的戰鬥經驗。
資料圖:中國海軍殲-15艦載戰鬥機在遼寧艦航母上的著艦畫面在網路上曝光,畫面精準地抓住了殲-15艦載機著艦尾鉤掛上攔阻索的瞬間,十分精彩。
中國海軍指揮官認為,航母戰鬥群應該完成以下任務:
對位於敵方海岸沿岸目標實施打擊;
為登陸部隊和陸軍提供空中掩護和支援;
獲取和保持戰鬥區域的空中優勢;
為船隊、登陸部隊和大型車隊渡海提供防空保障;
對敵人海岸進行封鎖;
進行空中偵察;
威懾等等。
國外軍事專家認為,到2030年前,中國海軍將擁有不少於四艘大型航母,能夠完成各種任務,應對各種挑戰,保障國家安全。
未來航母戰鬥群應包括:載有航母艦載機、直升機、無人機的航母,2-7艘導彈驅逐艦,2-3艘多用途核潛艇以及補給艦。因此航母戰鬥群序列包括6-13艘軍艦和輔助間。同時根據任務的性質和複雜性,伴隨軍艦的數量可以隨時進行調整。
根據國家的軍政計劃,航母戰鬥群的建造計劃包括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到2018年以前)將目前已經形成的戰鬥群進行部署。
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主要用於訓練目的,培訓艦上人員、飛行員、技術人員,同時為未來航母建造試驗系統。遼寧艦是一艘重型航母(瓦良格號),中國從烏克蘭收購該航母之後進行改進,加裝了國產新型雷達和各種武器系統。
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主要用於訓練目的
2016年初遼寧艦的伴隨艦包括:052C型「海口號」導彈驅逐艦、兩艘051C型「瀋陽」艦、071型「長白山號」船塢登陸艦、3艘054A 型「煙台」號護衛艦、2艘093型商級多用途核潛艇。目前航母戰鬥群已經準備好未來的遠途航行和互相配合。測試了艦載設備,解決了管理組織、起降和艦載直升機的問題。
不久前第一支殲15艦載戰鬥機編隊已經形成,飛行員在航母上進行了訓練。飛行員是從解放軍海軍和空軍軍官中選拔出來的。遼寧艦將配備30-40 架軍機(殲15艦載機和直-8、直-9艦載直升機),這些軍艦都裝備了相應的機載電子設備,能夠完成遠程雷達警戒的任務。外國軍事專家認為,目前遼寧艦能夠執行的任務有限,到2018年年底才能擁有全面的作戰能力。
航母戰鬥群中的水面艦艇和潛艇肩負保衛航母安全的作用。導彈驅逐艦和護衛艦提供防空支持。093型商級多用途潛艇除了完成反潛任務以外,在必要情況下可能需要對岸上和水面目標進行打擊。
第二個階段(到2025年前)中國海軍將建成2-3個航母戰鬥群。
根據中國軍政計劃,在第二個階段計劃在大連和上海造船廠建造2艘排水量近6萬噸的航母。這兩艘航母將使用國產的非核動力驅動裝置,運用國外航母艦載機的彈射起飛和索式著陸攔阻技術。
但目前中國專家還面臨著一些列技術難題,特別是飛機起降技術、飛行器控制、液壓升降設備和戰鬥信息控制系統等等方面的問題。
根據海軍指揮部的想法,這兩艘航母的艦載機組將包括60架不同類型的飛機和直升機。目前已經研發出第五代戰機殲31的艦載型。按照計劃,優化了該型艦載機的性能,裝備了著陸鉤,加強了起落架和摺疊機翼,以便在甲板上進行短距離起飛和著陸。此外,中國還在研發艦載預警機。
第三階段(到2030年前)是最後一個階段,預計將建成至少4支航母戰鬥群。
在此階段建造的航母的能力應該不差於美國的「尼米茲號」航母。未來航母將使用核動力,使用蒸汽式彈射(下一步使用電磁彈射),提高艦載機的強度,飛行器的戰鬥負荷,增強航母在惡劣天氣條件下的作戰力。
中國專家預計,未來航母將擁有幾乎無限的自持能力和航程。未來航母的機上工作人員的數量將降到最低(通過提高自動化水平),改善居住條件,提高航母防空導彈的自衛能力。除此之外還計劃增強飛機維修能力,增加航空燃料和彈藥的儲備。有消息稱,正在為未來航母研發新型戰鬥控制綜合系統。
未來航空艦載機數量將達到70架不同類型的飛機和直升機,包括有人駕駛的作戰飛機、直升機和先進的艦載無人機。同時考慮到採用遠程雷達警戒機和電子戰飛機的可能性。
試驗中的艦載戰鬥無人機最讓人關注,該型無人機的第一次試飛在2013年,採用了隱身技術。這種無人機將進入未來航母的空中聯隊,能夠在飛行甲板上自動起降。
對中國航母發展的三個步驟進行研究後,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中國將在2030年前建造並使用不少於四艘航母,其中包括核動力航母。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水域部署3-4支航母戰鬥群的可能性取決於新一代水面艦艇和潛艇的部署。中國海軍面臨主要來自於美國的新型挑戰和威脅,而新戰鬥群的形成將顯著提高其捍衛國家利益的能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19236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