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專家:東風41技術源於烏克蘭?中國先進得多

軍情諜報| 2017-07-19| 檢舉

中國網絡上最近出現一則消息,稱烏克蘭送了中國一份大禮,讓解放軍不再害怕「薩德」反導系統。文中談到的是洲際飛彈生產技術、蘇聯RS-36M2 「撒旦」系列飛彈和中國的東風-41。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在為7月25日為俄羅斯衛星網撰寫的評論文章中稱,這種觀點是真實與虛構的奇異結合。

R-36M2 Voevoda 'SS-18 SATAN'

當然,不能說東風-41是完全模仿了蘇聯時期在烏克蘭境內製造的某種飛彈。但有充足理由推測,中國成功獲取了烏克蘭飛彈製造企業「南方機械製造廠」和楊格爾南方設計局的大量技術。

然而,這裡不可能是指「撒旦」系列飛彈和東風-41。「軍政長官」是在烏克蘭境內生產的蘇聯戰略武器系統中最負盛名的。發射重量達211噸,屬大型液體燃料飛彈,只適合部署在發射井。由此得知,東風-41作為固體燃料洲際飛彈,其他姑且不談,是具有機動版本的——鐵路機動型和公路機動型,「軍政長官」和東風 -41之間幾乎沒有共同點,無論如何都不能說它們「類似」。

東風-41

烏克蘭「南方機械製造廠」的另一款產品RT-23 (北約代號為「手術刀」)固體燃料飛彈在外形上與中國現代彈道飛彈有些相近,像東風-41一樣,為三級固體燃料火箭,可攜帶多枚自主引導分飛彈頭(可達10枚),且射程很遠。

RT-23 (北約代號為「手術刀」)固體燃料飛彈

但蘇聯近30年前研製的這種飛彈似乎比中國現在正在研製的飛彈要遜色許多。首先在於固體燃料的質量。RT-23發射重量達105噸左右,使其鐵路機動型的使用遇到麻煩,運載飛彈的列車損壞了鐵軌。公路機動型甚至未研製成功。同時,該飛彈射程僅1萬多公里,與中國的東風-41差距很大。因此,兩種飛彈的相似之處不外乎是任何兩種固體燃料洲際飛彈的相似之處。

同時,上世紀90年代中國開始對烏克蘭「南方機械製造廠」、楊格爾南方設計局和蘇聯戰略飛彈部隊所需洲際飛彈的主要生產研發商產生興趣。中國人未必完全仿製了這些單位或企業的任何產品,它們甚至連這種想法都不曾有過,但有意從中吸取豐富的經驗技術,吸納人才並學習組織生產方式和飛彈火箭設計方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19010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