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美國海軍現在世界上最為強大的海上力量,這點毋庸置疑。不過天不怕地不怕的美國海軍是否也有懼怕的角色呢?最近前美國海軍軍官羅伯特.法利在其發表在《國際利益》網站上的《為什麼美國(和世界)還擔心俄羅斯的致命的巡洋艦?》一文中揭示了答案:俄羅斯的1144型「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這種本應只在二戰出現的超級怪物級戰艦,現在卻真真實實的正在大海上游弋,其攜帶未來可攜帶的P750型巡航飛彈,甚至可以裝載35萬噸當量的核彈頭,如果採用密集方式發射一次可以發射6枚,備彈數十發,完全可以在1天內摧毀整個美國的大城市-甚至在美國電視劇中都描繪過類似的情景,可見美國人對這種巨艦的存在威脅是真真實實的感受到的。
由於種種原因,在上個世紀美俄對峙最為激烈的時代,美國原本想要製造多種武庫艦來對抗「基洛夫」級重型核動力飛彈巡洋艦,但是由於造價高而且目標明顯,美國最終放棄這個「大艦」策略轉而發展航空母艦。不能說美國發展航空母艦的策略是錯誤的,一直到現在航空母艦的仍然是美國海軍的絕對核心地位;不過當時的蘇聯卻決定要發展集成多種軍艦為一體的大型巡洋艦。結果是蘇聯成功的造出了「基洛夫」級巡洋艦,戰鬥力也相當卓越,甚至上打天上飛機、下打水下潛艇,還可以發動對地打擊的超級戰艦。儘管美國不想承認,但是由於「基洛夫」艦的存在才導致其再度啟封「衣阿華」級戰列艦,而「衣阿華」級後來在戰爭中的作用也證明這種巨艦存在的價值,一艘絕對的武庫艦。
羅伯特.法利在其文章中指出,美國海軍最初沒有覺得這種大型艦艇出眾之處,甚至覺得當時的俄國是在浪費經費。不過當這條滿載2.7萬噸的堪稱恐龍級的大艦,僅僅靠著一條艦在全世界暢行無阻時,美國海軍才發現這個超級怪物的可怕。它以30節的持續航速和幾乎不用加油的特性航遍全球,哪裡需要它就出現在哪裡,同時還給俄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積累了相當多的技術儲備-儘管最終俄國並沒有造出核動力航空母艦,但是其核動力裝置倒是經受了考驗。雖然美國人認為這種巨艦因為沒有安裝相控陣雷達,其防空能力遜色於後來美國建造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但是俄國製造的這型巡洋艦,成功的超過300枚各型飛彈裝載了一起,使得其具備了摧毀世界的力量。目前這種能力也就只有俄羅斯才具備,中國尚不具備。並且由於俄海軍航母作戰能力太薄弱,「基洛夫」級無疑就是海上作戰和指揮核心,這個能力無人能及。
現在俄羅斯的1144型巡洋艦仍然在服役,其中「彼得大帝」號將會在2019年進行維修和升級,2021年前,將會和"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巡洋艦一起重返俄羅斯海軍,上面裝備的新型雷達、電子設備以及飛彈垂髮系統的都會換裝最新的設備。尤其是現在俄羅斯面臨的船用大型柴油機和船用渦扇發動機被禁運的情況,此時大型核動力艦艇能夠凸顯更好的適應性,這也是俄羅斯仍然打算翻新這些巨艦的一個基礎。
中國現在正在建造055大型驅逐艦其實也要面臨這樣的情況,可能短時間內還不能充當航空母艦的帶到護衛角色,因而更需要獨擋一面,甚至一艦多能,所以上面裝載112個垂髮單元中就承擔了非常多的任務。對地對海攻擊使用的「長劍-10」垂髮版巡航飛彈,「鷹擊-18」反艦飛彈,「海紅旗-9」「海紅旗-16」防空飛彈等等都需要在這112個單元中承載。如果有必要時,也可以直接把「長劍-10」巡航飛彈換裝成核彈頭,這樣也會有效彌補中國海基核力量打擊能力不足的情況。並且巡航飛彈採用的低彈道是極難攔截的,因此也有利於打擊的突然性和必要性。不過現在中國不需要在055型驅逐艦上驗證核推進技術,中國的QC280燃氣輪機性能可靠並且完全國產化,專業的航母用核反應技術還是要專業的平台應用為更好。未來的055萬噸驅逐艦將會像「基洛夫」級一樣,在全球航行哪裡需要就奔赴哪裡的關鍵性角色。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