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土耳其存50枚核彈 政變後遭封鎖

軍情諜報| 2016-07-20| 檢舉

土耳其政變後,總統埃爾多安大舉搜捕異己引發政治動盪,跟美國關係亦現緊張。土耳其是美國在歐亞最大核武儲存庫,美國在因吉爾利克空軍基地儲存的多達50枚核彈安全成焦點,然而因吉爾利克基地在政變後,遭土耳其封鎖附近空域,又遭切斷電力供應,令美軍戰機無法升空。

據悉,美國在東歐部署並準備重點升級的是 B61核炸彈,它是一種多用途航空炸彈,屬於戰術核武器。相對於戰略核武器而言,戰術核武器當量小,射程近,機動性好,精度高。且美國空軍部署在歐洲的 F-15E、F-16C/D、B-2A和F-35均能搭載B61-12航空核炸彈等戰術核武器。資料圖:美國空軍B61核航空炸彈。

據香港《明報》網站7月19日報道,土耳其15日的「流產政變」短短五個多小時就被粉碎,但餘波未了,總統埃爾多安大舉搜捕異己引發政治動盪,跟美國關係亦現緊張。美國在土耳其的因吉爾利克空軍基地儲存的多達50枚核彈安全成焦點。上周政變後基地一度遭封鎖,美軍戰機無從起降,有專家質疑美國在土耳其存放大量核武是否明智。

美國在德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及土耳其5個歐亞國家,儲存共180枚B61核彈。土耳其是美國在歐亞最大核武儲存庫,然而因吉爾利克基地在政變後,遭土耳其封鎖附近空域,又遭切斷電力供應,令美軍戰機無法升空。事件反映一旦當地有動亂甚至政變,美國根本無法動員當地美軍,甚至可能無法保障儲藏在當地的核武安全。

美國科學家聯合會(FAS)核資訊項目主任克里斯滕森指出,這次事件顯示美國在土耳其存放核武的益處甚少,風險卻在過去5年間持續攀升。他說: 「土耳其以至因吉爾利克基地的保安狀況,已經不符合美國在當地儲存核武應有的保安水平……現在是時候撤走當地的核彈。」早在政變前,亦有專家警告美軍以該基地儲存核彈的風險非常高。「歐洲領導力網絡」(ELN)智庫主管卡恩斯說:「若核彈存放在情報機構認定會成為恐襲目標、且位處動盪地區的基地,再把它們留在當地實在是不合常理。」

隨著蘇聯解體和冷戰結束,美國目前在歐洲只保留了約200枚B61戰術核炸彈。俄媒指出,B61-12不但性能優於之前其他幾種B61核炸彈,在經過炸彈尾部制導裝置改裝後,命中精度也極大提高。此前需要使用較大當量核彈才能摧毀的目標,如今使用小當量的B61-12就能完成。圖為美軍在歐洲五國部署核彈數量。

報道稱,此外,土耳其指政變期間有加油機從因吉爾利克基地起飛,為兩架叛軍飛行員的F-16戰機加油,基地指揮官瓦恩與另外11名基地成員及飛行員因而被捕。該基地一直負責打擊伊斯蘭極端武裝組織「伊斯蘭國」(IS),不過在政變期間被迫停止空襲行動。美國官員稱,土耳其封鎖空域是為阻止政變策劃者離開土耳其。部分策劃政變的官員,已飛往希臘尋求庇護。

土耳其身為北約成員國,這次短暫阻礙盟友美國的戰機執行任務,不禁令人擔心土耳其能否承擔作為北約成員應有的責任。美國智庫組織大西洋理事會高級研究員斯坦說:「不少分析曾提出若土耳其軍方不值得信任,土耳其在北約聯合行動中的能力將受到質疑。」

報道稱,美國在冷戰為應對前蘇聯及中東局勢而於歐亞部署數千枚核彈,冷戰後仍保留一批核武在歐洲及土耳其。專家指歐洲及土耳其部署核彈僅有象徵意義,且美國保養核武所費不菲,恐襲陰霾下已成安全隱患。不過當中牽涉不同問題,有政治評論員形容此問題像「房間裡的大象」——不能無視,卻又麻煩得不願解決。

土耳其現存50枚核彈,不過因吉爾利克基地並未長期駐有可攜帶核彈的美軍戰機,突顯該批核彈僅具象徵意義。美國3年前擬升級核彈,不過國會大削預算,專家稱核彈若不更換零件就會在2019年開始失效。美國每年保養核彈要花最少約1億美元(約合6.7億人民幣);IS冒起威脅核武安全,更顯得部署核彈於土耳其弊多於利。2005年北約時任最高司令瓊斯提出撤走核彈,可是不少美歐官員反對,認為這能加強北約成員之間的聯繫。

美國去年在內華達州沙漠空投放了該國第一枚 「精確制導核彈」。據悉,上述接受測試的新核彈代號為B61-12,今後三十年間還將有另外四款精確制導核彈接受測試。美方為此將投入1萬億美元。據《紐約時報》披露,這種新型核彈體積較小,配有電腦和可控彈翼,能鑽入敵方深埋的地下隧道或武器庫內再爆炸。圖為美軍B61-12核彈。

單就破壞能力而言,B61-12核彈絕非美國最危險的核武器。事實上,B61-12的最大當量僅相當於5萬噸TNT炸藥。相形之下,B83核彈的最大當量達到120萬噸。B61-12核彈之所以成為美國武器庫中最危險核武器是因其適用性。這種適用性來自於它的高打擊精度與低當量相結合。圖為美空軍F-15戰機試投B61-12核彈試驗。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18144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