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是美國海軍戰略威懾的最重要工具,因為其作為最大的海上移動作戰平台,可以隨時隨地動用艦載戰鬥機,對海上和陸上目標實施毀滅性打擊。因此只要世界範圍出現危害美國自認為利益受損的衝突事件,那麼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的就是美國航母戰鬥群。這種表現也已經成美國戰爭電影的重要橋段。美國海軍專家稱,雖然美國國內不乏反對海軍在航母力量發展的聲音,但是事實是美軍戰略根本離不開航母艦隊的有力支撐。
軍事專家高峰指出,二戰中美日在太平洋上航母大戰,令世人對這種新型海軍裝備有了更充分的認識。對美國海軍來說,他們最終贏得了這場世紀航母大戰,並肯定了航母的現實和未來戰略意義。為了進一步驗證航母在未來核戰爭條件下的生存能力,美國不惜動用兩艘廢棄的航空母艦在比基尼島試驗場進行了針對性更強的核試驗。這次試驗中,美國海軍的「薩拉托加」號和「獨立」號航母被用來測試抗核爆能力。
1946年7月25日,美國的太平洋中部的比基尼島進行了代號「十字路口行動」的系列核爆炸試驗。試驗原子彈爆炸以後,「薩拉托加」號航母在幾個小時內就沉沒了,而「獨立」號航母則只是受到重傷(五年後被鑿沉)。美國從試驗中得出的結論是航母即使在原子彈面前也堅不可摧,這為美國此後的航母發展之路奠定了基調。眾所周知,美國海軍的航母從此以後越造越大,而且綜合技術至今仍然領導世界海軍發展潮流。
不過隨著相關重要核武器大國之間戰略平衡的形成,想像中的核大戰已經被基本遏制。於是美國海軍開始擔憂在現代戰爭常規武器打擊下,美國航空母艦的抗毀傷能力和戰時生存能力。同樣道理數據和結論仍然還要依賴仿真實驗。2005年,美國海軍思考再三決定利用排水量7.9萬噸的退役常規動力航母「美國號」進行一次模擬戰爭試驗,前提是使用除核武器外的一切海空潛打擊手段。
美國海軍公布的試驗記錄顯示,從05年4月19號到5月14號,歷經25天左右的海空潛三基力量的狂轟亂炸(還包含艦載彈藥庫殉爆試驗),美國號航母才最終不敵而沉沒。有意思的是,在中國海空軍越來越多的反航母武器手段曝光後,美國媒體和某位專家稱,包括美國號在內的多次航母艦隊模擬戰爭試驗都證明,雖然人員損傷無可避免,但是可以斷言中國海空軍無法在至少兩周之內有效擊沉美國航母。
近期美國海軍在西太的航母部署和使用頻率陡增,關於美海軍航母戰無不勝的神話塑造正當其時。俄媒指出其意圖在於消除中國海軍反艦飛彈和火箭軍反艦彈道飛彈優勢的影響,但是中國東風21D飛彈的實戰仿真實驗成功已經獲得美軍情報確認,很顯然在戰時美國航母在中國沿海1500公里範圍內根本沒有立足之地。彭光謙少將表示,"美國有10艘航母,就是派11個來也沒用,美國的航母戰鬥群來到南@海就會成為中國的活靶子,中國軍隊有這種能力"。這個時候彭光謙少將的霸氣回應真的令國人倍感振奮。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18137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