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轟-7A高調展示!對南海的長途奔襲能力

掛載光電吊艙執行任務的殲轟-7A殲擊轟炸機

殲轟-7A掛載的K/JDC-1光電瞄準吊艙

中國海軍航空兵近日組織了多次殲轟-7A殲擊轟炸機的訓練,高調展示了光電瞄準吊艙、雷射制導炸彈、電子干擾吊艙,顯現殲轟-7A的在複雜戰場環境下的對地攻擊作戰能力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在這些訓練之中比較引人注目的就是殲轟-7A配備光電瞄準吊艙,用雷射制導炸彈對島礁目標進行打擊,這表明中國殲轟-7A殲擊轟炸機可以在晝夜全天候條件下對遠海島礁目標進行精確打擊,眾所周知,南海島礁距離祖國大陸都在1000公里以外,殲轟-7A從海南或者西沙群島出擊,需要遠程奔襲上千公里才能抵達目標,根據相關資料,高度5000米的時候,偏航5公里左右發現目標就非常困難,尤其是在海洋背景之下,南沙的島礁面積都較小,對於導航、目標探測系統要求較高,尤其在晝夜全天候條件下更是如此。

殲轟-7A的遠程奔襲能力有了長足進步

目前國產作戰飛機已經普遍配備了雷射慣導系統,其導航精度、再次出動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特別是北斗二期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建設的深入,國產作戰飛機可以不依賴GPS對慣導系統進行糾偏,進一步提高飛機的導航精度,因此殲轟-7A可以在低空長途奔襲上千公里的情況下,仍舊可以抵達預定位置,對目標進行打擊。

抵達預定位置之後,還需要對目標進行搜索、識別,然後才能進行攻擊,從國內外的經驗來看,飛行員目視發現目標受到較多因素的干擾,如目標的大小、光線、偽裝、位置等,加上在高速飛機狹窄的座艙上面,飛行員視野受到限制,這些都會對飛行員識別地(海)面目標造成不利的影響,一般認為在整個對地攻擊行動之中,對目標的探測、定位遠比攻擊本身重要,如果按照百分比來計算的話,前者的權重接近80%,後者大約只占20%左——飛行員識別完目標之後,迅速調整狀態,進入攻擊航線,發射武器,這一系列動作都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完成,動作多、要求高,對於飛行員來說負擔較重,尤其是單座作戰飛機,因此需要系統來幫助飛行員完成對目標的探測和識別,並且完成武器的投放,這就是光電吊艙。

殲轟-7A掛載光電吊艙和雷射制導炸彈

光電吊艙獲得的圖像,它可以幫助飛行員探測和識別目標

殲轟-7A掛載的是國產K/JDC-1光電瞄準吊艙,它配備有前視紅外探測系統、CCD攝像機、雷射測距/照射系統,可以在晝夜全天候條件下之下完成對地(海)面目標的探測、識別和跟蹤,制導雷射制導炸彈等武器對其進行攻擊,也可以提高非制導武器的投放精度,另外它還具備空空目標跟蹤、輔助導航等功能,它的配備大大提高了殲轟-7A晝夜全天候條件下的對地攻擊能力,殲轟-7A曾經在演習之中掛載K/JDC-1光電吊艙投放16枚雷射制導炸彈,取得命中15枚的好成績。

因此這次訓練實際上表明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殲轟-7A殲擊轟炸機,可以配備K/JDC-1光電瞄準吊艙長途奔襲上千公里,對南沙被侵占島礁上的目標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打擊,實際上殲轟-7A的威力不僅僅如此,它還可以配備KD-88空地飛彈、國產衛星制導炸彈對目標進行打擊,這樣就對對方形成了有效的威懾。

殲轟-7A的利器不僅僅只有雷射制導炸彈這麼簡單

在另外一次訓練之中,可以看到殲轟-7A配備了KG600電子干擾吊艙,以提高對抗對方先進防空系統的能力,殲轟-7A本身就配備有比較齊全的電子對抗系統,根據2011版的世界飛機手冊,殲轟-7A的電子對抗系統包括933全向雷達告警系統、960主動干擾系統、941箔條/閃光彈投放架,不過這些設備系統屬於機載自衛電子對抗系統,存在著功率低、頻率覆蓋範圍小等缺點,在激烈對抗環境之下,效能難以得到保證,所以殲轟-7A也增配了KG600電子干擾吊艙,它配備計算機,可以實現對敵方輻射信號探測、識別、干擾的一體化和自動化,可以精確將干擾能量集中在對方工作頻率,具備全向覆蓋能力,可以同時干擾多個目標,它的配備有效的提高殲轟-7A與對方先進防空系統做鬥爭的能力。

掛載KG600吊艙的殲轟-7A殲擊轟炸機

注意殲轟-7A右側的電子干擾吊艙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殲轟-7A充分考慮到了未來南海鬥爭的複雜形勢,在機載設備、武器、戰術、訓練等方面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改進和提高,從而有效的提高殲轟-7A對於南沙群島海域的長途奔襲能力,並且可以在惡劣氣候和激烈對抗環境下對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可以更加有效的保護國家安全和海洋權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18077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