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在南海放下20座核巨獸:強勢清場

海洋核動力平台將為中國南沙島礁提供能源保障及淡水保障。長期以來,由於電力供應問題,南沙島礁駐島官兵淡水供應得不到保障,只能通過小船往島嶼上 送桶裝水,遇上極端海上天氣,可能官兵們就得依靠雨水生活。資料圖:海上浮動核電站的技術原理其實並不神秘,只是將原本建造在陸地上的核電站安裝在船舶平 台上。

中核集團官方微信7月14日發表一篇題為「深度能源觀察:我國將在南海島礁建造20座海上核電站」的文章,文章稱,中國科技人正在撐起中國作為全球大國脊樑。隨著中國海上民用核動力技術成熟,中國正在全力建造海上核動力平台及破冰船。

文章稱,近日,中國首艘海洋核動力平台即將在中船重工集團旗下渤船重工進行總裝建造,而中船重工未來將批量建造近20座海洋核動力平台。

據悉,海洋核動力平台是海上移動式小型核電站,是小型核反應堆與船舶工程的有機結合,可為海洋石油開採和偏遠島嶼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給,也可用於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領域。

中船重工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忠稱,「按照中船重工提出的『創建軍民融合、技術領先、產融一體的創新性企業集團』的發展戰略,今後中船重工 719所將會依託其自身的優勢資源,用5年的時間建成國內最強的海洋核動力平台產業集團。」資料圖:浮動式核電站示意圖,小型核電站可為南海島礁提供電力 用于海水淡化等高耗能項目。

海洋核動力平台將為中國南沙島礁提供能源保障及淡水保障。長期以來,由於電力供應問題,南沙島礁駐島官兵淡水供應得不到保障,只能通過小船往島嶼上送桶裝水,遇上極端海上天氣,可能官兵們就得依靠雨水生活。因為缺少淡水,官兵們可能很長時間不能洗澡。

文章稱,海洋核動力平台的建造將支撐起中國對南海地區進行實際控制、商業開發的能力。預計,未來,得益於南海電力和能源系統建設力度加強,中國將加快南海地區的商業開發。

海洋核動力平台是中國首創技術。平台技術可填補中國在民用核動力船舶領域的技術空白,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對中國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全球能源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海洋核動力平台實現批量建設後,預計每座海洋核動力平台的投資約為20億元。20座海洋核動力平台總造價大約為400億元,比打造一個航母艦隊造價 便宜。中國每座南海島礁搭配海洋核動力平台,就相當於是一座核動力航母,西沙永興島、南沙永暑礁就是兩座搭載作戰飛機和飛彈系統的海上航母。其在軍事上的 優勢遠遠大於美國遠途而來的航母艦隊。

國家能源海洋核動力平台技術研發中心是國內首個國家級海洋核動力平台技術研發機構。該研發中心由位於湖北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發起,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中科華核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海油研究總院等單位共同組建。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是核電巨頭中核集團旗下單位。目前,中核集團正在全力以赴推動破冰船研發項目,未來中國可能與俄羅斯攜手,推動歐亞大陸與北極 陸地之間的北方航道開發,由此,中國可以繞開南海和馬六甲海峽,開闢新的通往歐洲的海上通道,而且北方航道比經過南海、馬六甲海峽的南海航道距離更短、成 本更低。一旦中俄聯手打通北方航道,那麼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及其在南海地區的戰略布局就會不攻自破。

中國首艘海洋核動力平台即將在中船重工集團旗下渤船重工進行總裝建造,而中船重工未來將批量建 造近20座海洋核動力平台。實現批量建造後,每年將形成上百億的核動力裝備製造產值,並帶動相關配套產業發展,用5年時間打造成國內最強的海洋核動力平台 產業集團。資料圖:此前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展上展出的浮動式核電站。

中海油昨日公告2012年第二批中國海域開放區塊,共有26個區塊可供外國公司進行合作,其中 22個位於南海區域。這是繼6月份以來中海油今年向外開放的第二批區塊。今年6月中海油公布在南海的9個合作區後曾招致越南外交部抗議。但中國外交部回應 油氣區塊招標是正常的企業行為,符合有關的中國法律和國際慣例。圖為石油鑽井平台。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17460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