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7日,一個美國恐怖之夜。自上月奧蘭多發生美國史上最大槍擊案後,達拉斯又遭遇了一場9·11以來執法人員死傷最慘重的襲擊。當時現場正在舉行抗議美國警察槍殺黑人的示威活動,12名維持秩序的警察突遭槍手襲擊,致5死7傷。嫌疑人是25歲的邁卡·詹森(Micah Johnson),一名阿富汗退伍士兵。警方後於稍後時間在兇嫌家中發現了製作炸彈的材料、步槍、子彈以及一本作戰日記。而警方用機器人殺死嫌犯的手法惹倫理法律爭議。
據BBC中文網9日消息,當局確認死亡槍手的身份是25歲的邁卡·詹森,是被警方引爆爆炸裝置時炸死,而非早前所講的開槍自盡。
與此前報道稱有4名槍手不同,達拉斯市長邁克·勞林斯(Mike Rawlings)表示,官方相信嫌疑人是「單獨行動的槍手」,與其他組織無關。
達拉斯市的警察局長布朗說,這名嫌疑犯在警方試圖談判時告訴警察說,自己是因為有黑人接連遭警員槍殺、對白人感到失望而犯案。嫌犯稱在最近的警察射殺黑人事件發生後,只想殺白人,尤其是白人警察。
邁卡·詹森
當地傳媒報道,邁卡·詹森是陸軍預備役的一等兵,服役6年,在2013年至14年期間曾派駐阿富汗,專長做木工和石工。
美國有線新聞網引述消息說,邁卡·詹森無犯罪前科,與極端分子沒有聯繫。
據悉,詹森攜帶了一把AR-15突擊步槍、一把手槍,以及彈藥。
此前有視頻拍到,詹森曾與一名警察面對面交火,由於他穿著防彈背心,單靠一名警察很難將其擊斃。視頻顯示,警察隨後被其槍殺。
同樣的視頻還顯示,詹森對警察採取了迂迴伏擊的戰術。軍事觀察員洪希伯評論稱,在通常情況下的警匪槍戰中,一般都是警察進攻,匪徒蹲點打槍;然而,在達拉斯槍擊案中,槍手會誘敵、會伏擊、會佯攻、會包抄,表現出極強的軍事素質,十分可怕。
英國每日郵報消息,8日晚11點左右,警方包圍了邁卡·詹森,並試圖談判,但是4小時後,談判失敗。警方操控機器人引爆炸彈,嫌犯被炸身亡。
正在波蘭出席北約峰會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提前回國,並在短短12小時內發布了第二篇「苦澀」聲明,稱槍殺警察事件是一起預謀的、卑鄙的惡性襲擊。他還宣布政府機構降半旗5天,以示哀悼。有美媒統計,這是歐巴馬第67次宣布下半旗,超過以往任何美國總統。
據稱,達拉斯警方此次出動的機器人是由Northrop Grumman開發的,可用來對付汽車炸彈等威脅。警方在對峙中通過遙控使得這台機器人接近槍手,然後引爆了炸彈。
由Northrop Grumman開發的機器人
而這起案件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為它是美國發生的第一起警方通過機器人來殺死嫌犯的事件。
事件發生後,Grumman公司並沒有對此事進行評論。不過,達拉斯市2015年10月公布的一份報告披露,達拉斯警方擁有至少三台炸彈機器人。另據路透社翻查美國國防部的資料後發現,五角大樓自2005年起,通過一項額外配備計劃,分發至少451台炸彈機器人給聯邦警察及各州的警察局。
這就意味著,在以後的暴力事件中,機器人將更多地被派上用場,在比較危險的任務中發揮作用。但是,也有分析對警方用機器人所做的事情表示擔憂。
不少人擔心,達拉斯警方的做法可能創下「一個危險的先例」,引起全美其他地區的警方效仿,從而增加警方過度使用暴力手段的風險。例如,紐約警察局長威廉·布拉頓8日說,「我們也有這個能力」,暗示今後不排除借鑑該手段。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前官員、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里克·納爾遜說:「在戰爭中,你的目標是殺死敵人……警察的執法目標,卻並不是這樣。」在他看來,達拉斯警方出動機器人炸死狙擊手的手法,與美軍在阿富汗、伊拉克等戰場出動無人機轟炸地面目標的手法並無多少差異。
納爾遜認為,當操作人員無需直接面對被殺死的對象時,摁下「行動」鍵的心理負擔大幅減輕。因此,一旦使用「炸彈機器人」的閘門被打開,美國警方「將會越來越容易選擇使用這一手段」。
達拉斯警察局長布朗為警方的行動辯護。他說:「如果採取其他方法,會令更多警員置身險境。」加州湯瑪斯傑佛森法學院榮譽教授寇恩(Marjorie Cohn)則說:「警方擁有這種武器,或無人機、坦克等其他武器,是警方和執法部門軍事化的例子,走錯了方向。」軍事專家表示,地面機器人很少用來殺敵,它們的主要任務是偵測和拆除炸彈,拯救生命。曾協助設計MARCbot機器人的前Exponet員工柯恩(William Cohen)說,打造機器人的目的,是解救生命,而不是終結生命。
據悉,美國多地警方擁有類似機器人,皆為從國防部採購。一些人曾呼籲美國當局禁止國防部繼續向警方出售這類裝備,但歐巴馬政府以這類裝備能加強警方執法能力為由,拒絕採納該建議。
早在2014年弗格森槍擊案引發的多輪騷亂中,美國警方就多次使用「軍事風格」的裝備,有效平息了現場混亂局面。不少人頗感憤怒,指責警方「過於軍事化」,令民眾心寒。
參與設計這款機器人的威廉·科恩說,設計人員的初衷是讓這款機器人「助人為樂、而非變身殺手」,如今這種局面令他擔憂。過去,警方一般是用這種機器人拆除炸彈、遞送工具等。
來自加州大學的法律教授 Elizabeth Joh 也認為:警方使用機器人殺人,將會引發一系列各種各樣的法律、道德和科技問題。■
用機器人殺人 美警打開潘朵拉魔盒?
從送披薩到送炸彈,警方打開了潘朵拉魔盒?(圖/Film Filla)
美國達拉斯殺警案,美國警方出動了一個機器人攜帶炸彈消滅了一名槍殺 5 名員警的狙擊手。據專家證實,這是美國警方首次動用機器人擊斃嫌疑人。然而,這一先例引起不少人的質疑和警惕。有人注意到,美國警方正在日益呈現「軍事化」特徵,令人難以辨認究竟是員警執法、還是軍人作戰。例如,警方遠端遙控機器人執行爆炸任務,與美軍遙控無人機執行轟炸任務,究竟有多大差別?
「一個危險的先例」
在美國德州達拉斯 7 日晚間舉行的反員警暴力執法和種族歧視抗議活動中,一名狙擊手向維持秩序的警方開槍,造成警方 5 死 7 傷,另有兩名平民受傷。在對峙數小時後,警方出動一個機器人,攜帶炸彈接近槍手強森並成功炸死了他。新美國基金會專家彼得辛格表示,這是美國警方首次使用攜帶炸彈的機器人消滅嫌疑人。
用機器人殺人讓各界擔心(圖/翻攝東網)
但是,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多名現任和前任執法部門官員告訴記者,他們注意到美國警方正日益呈現軍事化特徵,如今出動機器人消滅嫌疑人的新戰術更加劇了他們對此的擔憂。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前官員、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里克納爾森表示:「在戰爭中,你的目標是殺死敵人,但警察的執法目標,卻並不是這樣。」
此事件被拿來和軍方常用的無人機做比較(圖/翻攝每日郵報)
不少人擔心,達拉斯警方的做法可能創下「一個危險的先例」,引起全美其他地區的警方效仿,從而增加警方過度使用暴力手段的風險。例如,紐約警察局長威廉布拉頓 8 日曾表示:「我們也有這個能力(指利用機器人執法)」,暗示今後不排除借鑑相同手段。
「心理負擔被減輕」
在納爾森看來,達拉斯警方出動機器人炸死狙擊手的手法,與美軍在阿富汗、伊拉克等戰場出動無人機轟炸地面目標的手法並無多少差異。納爾森認為,當操作人員無需直接面對被殺死的人時,按下「行動」鍵的心理負擔大幅減輕。因此,一旦使用炸彈機器人的閘門被打開,美國警方「將會越來越容易選擇使用這一手段」。
用無人機空襲一直頗有爭議(圖/dronewarsuk)
以達拉斯襲警事件為例,一些人提出質疑:警方在出動機器人之前,是否已經排除了其他選項?警方與嫌疑人的對峙是否已經到了沒有必要再繼續下去的地步?是否仍有可能通過談判解決?多名美國官員透露,儘管使用炸彈機器人是首次,但美國警方使用爆炸裝置對付嫌疑人卻早有先例,且有過慘痛教訓。 1985 年,賓夕法尼亞州費城警方與一夥犯罪分子對峙時,派直升機空投炸彈,導致 6 名嫌疑人和 5 名兒童被炸死,還引發一場火災,附近超過 60 棟民宅付之一炬。
「從送披薩到殺人」
美國多地警方都擁有類似機器人,皆為從國防部採購。一些人曾呼籲美國當局禁止國防部繼續向警方出售這類裝備,但歐巴馬政府以這類裝備能加強警方執法能力為由,拒絕採納該建議。
弗格森槍擊案警方就有用軍事手段鎮壓(圖/occupycorporatism)
早在 2014 年發生在密蘇里州的弗格森槍擊案引發的騷亂中,美國警方就多次使用軍事風格的裝備,有效平息了現場混亂局面。不少人頗感憤怒,指責警方過於軍事化、令民眾心寒。
參與設計這款機器人的威廉科恩說,設計人員的初衷是讓這款機器人「助人為樂、而非變身殺手」,如今這種局面令他擔憂。過去,警方一般是用這種機器人拆除炸彈、遞送工具等。去年,加州聖約瑟一名男子威脅要跳下大橋輕生,警方對他展開勸說,其間出動機器人為他送去一份披薩、一部手機,憑藉「暖心」之舉成功救下此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17399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