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越來越先進,解放軍這一款利器將讓日本飛行員們不敢靠近中國

最近網上出現了殲-10b掛載PL-10近距格鬥空空飛彈的圖片,這表明PL-10正在取代PL-8成為中國空軍新一代近距格鬥空空飛彈。

對於殲-10b來說,PL-10是一種非常必要的空戰武器,它額力提高殲-10C對抗國外三代改進型和三代半作戰飛機的能力。

根據國內外空軍經驗來看,戰鬥機有一個性能比較重要,那就是迅速把目標納入到武器系統作用區域裡面的能力,簡單的說就是飛機能夠迅速把機頭指向目標,然後發射武器,決定這個能力就是瞬盤,它可以讓戰鬥機迅速占據發射飛彈的有力位置,三代半作戰飛機如陣風、EF-2000都採用鴨式布局加大三角翼,就是提高飛機的升力係數、降低翼載,增強飛機的瞬盤能力,殲-10在設計的時候,也採用了這個設計思想,所以我們看到殲-10在與殲-11的對抗之中,飛行員就憑藉較好的瞬盤性能,搶先占位,率先鎖定目標。

不過瞬盤一個缺點就是飛機在這個狀態下推力無法克服阻力,當飛機達到最大角度的時候,阻力也達到最大,這樣飛機就會損失高度和速度,也就是所謂的能量,在空戰之中,作戰飛機需要儘可能的保持足夠的能量,以便能夠迅速打擊對方,或者在不利的時候,迅速甩脫,也就是說作戰飛機在空戰之中往往達不到最大瞬盤角度,這樣為了提高飛機的空戰性能,就需要加強武器的性能,以最大限度發揮飛機的性能。

第三代的紅外製導格鬥空空飛彈雖然也具備一定的離軸攻擊能力,抗干擾能力也有所提高,但是從實用和實戰的經驗來看,它仍舊無法支持三代半作戰飛機的性能發揮,以殲-10現在配備的PL-8性能為例,雖然它採用了多元紅外製導系統,探測性能和靈敏度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當離軸角度達到超過一定範圍的時候,其命中率會立即下降,也就是說殲-10可以率先發射飛彈,能不能命中就是另外一回事。

對於新型作戰飛機來說同,新的飛彈需要更大的離軸發射角度、更好的探測性能和抗干擾性能來提高作戰飛機的空戰能力,這樣飛彈的攻擊範圍提高,這樣就降低對載機的要求,也就說飛機並不需要達到最大瞬盤角度就可以將目標納入到機載武器的作用範圍之內,相應的就降低飛機能量的損失,有利於提高飛機在空戰的攻擊成功機率,也有利於提高飛機的戰場生存能力,這樣的情況下讓人想起在機炮空戰時代,戰鬥機有時候必須占據對方後方,並且距離接近到數千米才能攻擊對方,但是空空飛彈出現之後,飛機的攻擊範圍大大提高,這樣就讓攻擊位置更廣,飛行員也就不用辛苦跑到飛機尾部那個狹窄的位置進行攻擊了。

PL-8支持殲-10的能力勉強

所以我們看到冷戰之後,歐洲在國防預算削減,軍備放鬆的情況下,第四代近距格鬥空空飛彈反而掀起高潮,英國、德國、法國相繼研製了自己的近距格鬥空空飛彈,其目的就是為正在發展的三代半作戰飛機提供一種合適的機載武器,能夠在空戰之中壓倒並且戰勝配備R-73的蘇-27和米格-29戰鬥機,為了保持空戰優勢,美國也研製了AIM-9X飛彈。進入新世紀,這些飛彈開始在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擴散,因此對於中國空軍來說,也需要新一代近距格鬥空空飛彈,這就是PL-10。

從海外的資料來看,PL-10採用了紅外成像制導系統、邊條翼加推力矢量技術,具備較好的機動性能,根據國外四代近距格鬥空空飛彈的性能來看,它的離軸發射角度可以達到90度,過載達到50G,這樣殲-10在攻擊目標的時候,飛行員就不需要拉到較大的瞬盤角度就可以將目標納入到PL-10的發射包線之中,從而降低了飛機能量的損耗,提高飛機的攻擊能力和戰場生存能力,可以更好的發揮飛機的作戰性能。

需要指出的是PL-10隻是中國空軍新一代空戰體系的組成部分,從相關資料來看,中國空軍新一代空戰體系包括有源相控陣雷達、PL-15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中距空空飛彈、PL-10紅外成像格鬥空空飛彈以及帶拖曳誘鉺的綜合電子對抗系統,這些系統的配備有力的提高了中國空軍作戰飛機的空戰能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17383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