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剛出海岸線即被發現跟蹤,日本這次真下血本了

據日本共同社7月6日報道,日本防衛省6日宣布川崎重工業公司和IHI被選為負責對航空自衛隊將引進的E-2D新預警機實施定期維修保養的企業。該報道毫不諱言的聲稱,日本防衛省計劃引進4架美國諾斯洛普·格魯門公司生產的E-2D預警機就是為了加強對在東海日益活躍的中國軍機的「監視」。那麼,E-2D預警機性能究竟如何?日本不惜重金採購E-2D有何意圖呢?

美國E-2D「先進鷹眼」預警機屬於一種新型艦載預警機,該機能承擔早期預警、作戰任何管理、空中管制、情報整合、飛彈防禦、通信中繼以及協同搜救等多項任務,被譽為「超越地平線的眼睛」。該機長17.6米,翼展24.6米,其機翼可以摺疊,以便儘量節省甲板或者機庫的空間。該機空重18.4噸,能夠在空中停留6小時15分鐘。

E-2D型預警機是在E-2C「鷹眼2000」預警機基礎上改進而來,但比後者有多項突破技術。全新的「戰術座艙」新增了3個多功能彩色顯示器,顯示飛行參數、圖像、還能與地面或者航母聯動、使得地面、航母人員參與機組操作。其機上組合掃描雷達能夠無縫隙覆蓋全部空域要求,還能與戰鬥機、軍艦的雷達協同工作,雷達探測空域範圍增大300%,能探測300海里外的戰鬥機,監視速度低於50千米/小時的海陸目標。此外,E-2D預警機安裝的APY-9型UHF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還具備發現殲-20等隱身戰鬥機的能力。這意味著E-2D預警機部署後,殲-20剛出海岸線就有被發現跟蹤的可能。

從氣動外形上看,E-2D預警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著原有的布局。E-2D直接安裝NP2000螺旋槳。目前,E-2C上的四葉螺旋槳使用了機械控制,槳葉為鋼製材料,而NP2000螺旋槳採用數字化控制,槳葉為復合材料製造。相比之下,新型螺旋槳不僅振動更小、噪聲更低,而且減少了零件數目,降低了維修費用,可以在機翼上直接更換單個槳葉,利用維修設備在飛機上就可以平衡螺旋槳。E-2D將繼續採用T56-A-427型發動機,目前,T56發動機的FADEC是20世紀80年代的單通道雙箱體設備,沒有監視發動機的能力。使用新的電子設備,將大大提高發動機工作過程的實時監控能力。此外,空中加油能力是E-2D的一個顯著特點,這可以使預警機空中執勤時間增加一倍,使其具備了早期空中預警、空中指揮與控制等多重功能。

該機於2000年開始研發,2010年正式服役。目前美軍裝備了75架,美軍採購的單價大約是1億多美元。2015年,日本通過一項軍購計劃向美國引進4架E-2D預警機連帶雷達和2台備用發動機,總金額為17億美元。這麼算,日本購買的單價達到了近4億美元,該機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最貴的預警機了。

日本如此不惜重金引進E-2D顯然是衝著中國來的。近年來,日本對中國的海洋活動的指責不絕於耳,每次中國海軍進入西太平洋似乎都成為了日方抨擊中國的「證據」。但是,如果細觀日本對中國的指責,就會發現其根本站不住腳—無論是中國執法部門的船隻活動,還是中國海軍的巡邏,演練,都在國際法允許的正常範疇。反觀日本的海空活動,才恰恰對中日雙邊關係和地區安全造成各類風險與隱患。而日本屢稱其戰機針對中國的緊急起飛架次越來越多,意在渲染中日間的緊張氣氛,強化其西南軍事力量建設。

在日本推進軍事力量建設過程中,既有更新武器裝備、強化兵力等軍事性舉措;也有開展輿論攻勢,對華施壓的外交性舉措。但是,只要看看日本防空識別區的示意圖即可明白,日本把防空識別區劃到了中國的「家門口」,不僅遠遠超過其所謂的「東海中間線」,還前推至東海縱深,距離中國大陸最近處僅有130公里。如果E-2D預警機進行前沿部署,那麼它將可監測到中國內陸160公里範圍內的飛機或者飛彈的活動,這將對中國的國家安全和地區局勢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近日,日本再次炒作和指責中國軍機南下釣魚島方向,日航空自衛隊派F15戰機緊急起飛攔截。但事實是日本戰機向中方飛機發射紅外干擾彈,最終遭到中方反制落荒而逃。而日本以這樣霸道的做法卻反過來指責中國軍機的活動,就是典型的「惡人先告狀」。這與2013年日方經常炒作的「雷達照射事件」的案例有「異曲同工之感。

其實,日方的這些炒作就是為了渲染「中國威脅」,繼而為其軍事擴張尋找理由和藉口。未來,隨著日本的軍事戰略的外向化發展,E-2D很可能會派往南中國海,從而擴大和加強對華的預警和情報收集。對此,中國只要抓住有利戰機,就應該讓其有來無回!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17132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