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想用8步置中國於死地 中國控制這裡就可致勝

美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與韓國達成一致,並且要在2017年底完成,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國際性事件。不少戰友看了後有些焦慮,認為中國已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中國好像應對手段不多,看到美國的壓力心理上的壓力有點吃不消,好似陷入絕境一樣。

美國的這些動作雖然影響很大,但並不足以撼動中國的戰略安排,也無法真正阻止中國的大國戰略和偉大復興。恰恰相反,對中國來說,有些壓力反而是好事,會促使中國更快改變自己,更快推進戰略。

首先,在占豪看來,美韓確認在韓國部署薩德是一個標誌性事件,它至少表明三點:

一、中美經濟合作雖不斷深化,戰略互信卻在降低,兩國正滑向更加尖銳的對立與對抗。美對華不再是簡單遏制,而是實施全方位戰略圍堵,其目的是打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維護美國霸權。

二、韓國戰略上選擇站在美國一邊,美日韓聯盟正在構建,薩德部署完成之時,就是基於美日韓聯盟的「東方小北約」試運行之日。

三、世界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的動盪開始了,世界政治、經濟秩序進入加速重組進程之中!

自2008年以來,占豪認為世界政治、經濟秩序按了6次加速按鈕,前兩次分別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2010年美國針對中國搞「亞太再平衡」戰略。但是,在過去4年當中,世界政治和經濟秩序重組卻連續摁了4次加速按鈕,基本是一年一次,分別是:

一、2013年10月習總分別在哈薩克和印尼提出「一帶一路」戰略。這一事件的意義在於,中國給迷茫的世界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思路和路線圖,這一新思路和新路線是基於中國的國家能力、政治意願和合作共贏基礎上的互惠互利合作,習總同時推出「命運共同體」概念,打破西方在理論界把持數百年的「零和遊戲」理念。中國的發展思路和理念,對近幾百年的世界都是顛覆性的,是西方理論體系中不存在的,是超越西方世界發展理論體系的人類發展新哲學。

二、2014年3月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美歐展開對俄羅斯的全面制裁。這一事件的意義在於,俄羅斯徹底收起對西方的幻想,中俄進入「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深化和升華階段,中俄戰略上徹底聯手,並在維護戰後秩序上展開實質性行動。這一事件對美國來說,如果能實現歐俄新冷戰美國就賺了,反之就虧了;對中國來說,顯然中國在與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博弈時不再孤單。這一事件還衍生出了2015年的另一個「加速按鈕」事件,也是對美國戰略造成另一個重創的事件。

三、俄羅斯出兵敘利亞打擊IS,以反恐的正義戰爭打破美國在中東的壟斷格局。很顯然,如果不是美國在烏克蘭和敘利亞的緊逼,普京是不太可能選擇出兵敘利亞的。然而,烏克蘭是俄羅斯整個國家戰略上的重中之重,敘利亞是俄羅斯在中東保持軍事影響力的支點,美國要把這兩個點都幹掉,這就是要俄羅斯的命,所以普京迫於無奈只能冒險出兵。

俄羅斯出兵敘利亞客觀上打破了美國在中東的一家獨大的格局,站在第三方視角,戰略上美國實際是吃了大虧。正是基於此,美國才不得不在中東方向與俄妥協,然後又在東歐加強了軍事部署,同時又向俄羅斯做了其它一些妥協,試圖形成一個對俄羅斯保持重大壓力的階段性平衡,然後騰出手對付中國。

四、美韓確認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並聲稱在2017年完成部署。這一事件的標誌性意義在於,它表明中美開始進入戰略對抗階段,美國開始像在東歐對付俄羅斯那樣對付中國,並準備形成軍事壓制中國、基於美日韓軍事同盟的「東方小北約」。一旦「東方小北約」形成,世界範圍內又具備了打新冷戰的基礎,美國最終是想對中俄及中俄陣營的國家打一場新冷戰以維持美國的霸權。直白說,美國是想重回蘇聯倒台之前的東西方冷戰模式,用西方的經濟優勢消耗中俄,並最終擊垮中俄。所以,薩德在韓部署的事件是2016年又一個推動世界加速政治、經濟重組的加速按鈕。

最近4年4次按動政治和經濟加速重組按鈕,這意味著世界的博弈將會來得更猛烈,新秩序誕生也會更早。在占豪看來,美國霸權會因為其為了維護全球霸權而過度的消耗而更快速地瓦解,本來可能要到2050年,現在看2040年估計就差不多了。

美國8步搞死中國的戰略在昨天文章中應該分析和推演得很清晰了,這絕非危言聳聽,而是美國在不斷實施的國家戰略,是針對中國的國家戰略。很顯然,美國取得了一些成效,也正是基於這些成效,很多人有些過於緊張了,甚至認為中國對此無能為力,沒招了。真的是這樣嗎?在占豪看來,中國應對之策是很多的,比俄羅斯多很多不說,更重要的是中國有對美國釜底抽薪的戰略,這才是關鍵。

那麼,中國對付美國在戰略層面都有哪些招數呢?在占豪看來,中國堅持5大戰略招數可搞定美國:

一、繼續紮實推動「一帶一路」戰略。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

科技的進步對經濟發展來說還處在量變引發質變階段(譬如網際網路還未和傳統行業完成大融合,未能形成化學反應的爆發力),新經濟根本撐不起世界經濟大發展的需求。一邊是西方冗餘資本在資本市場空轉,另一邊是新興市場基礎設施投入不夠,經濟發展缺少基礎設施的支撐。作為美國,雖坐擁華爾街這個世界最大的資本市場,但這些資本卻只能在美國市場中玩「永動機」遊戲,沒有資本願意去新興市場投資基礎設施,美國也沒有這樣的建設能力,於是世界經濟陷入了缺乏資本充分流動的循環不暢問題。這種問題的出現,是美國對世界已經不再有過去強大領導力的表現,事實上美國已經失去了長期維繫其霸權的經濟基礎。

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正是在此基礎上提出來的,中國提出的這一戰略可以幫助世界疏通資本和資源,可以推動這些有經濟發展潛力但卻缺乏動力的國家發展,而這些發展恰恰又可以幫助中國輸出產能和資本,推動中國經濟向外輻射的能力和中國工業向外延伸的能力,同時又幫助世界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亞投行正是建立在此需求之上,現在亞投行已經是一邊連接世界銀行、西方已開發國家,中間紮根中國,另一邊連接新興市場的通道,一旦這一通道被不斷擴充,中國的經濟就會借力發展,其它包括已開發國家、發展中國家也將因為中國基於自己的工業能力對世界資本、資源的疏導分配從而實現推動世界經濟發展。

因此,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繼續向西發展,扎紮實實推動「一帶一路」戰略,在這方面不要受美國、日本等極少數國家的戰略干擾,要搞清楚自己國家的戰略在哪裡,發展方向在哪裡。

對內,中國加大力度推進轉型升級,推進創新發展,這叫內練一口氣;對外,中國要加大與相關國家的合作,積極推動「一帶一路」的建設,推動中國資本和工業的雙輸出,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這叫外練筋骨皮。只要這些做好了,中美之間的實力必然是此消彼長,不會有第二個結果。力量對比在不斷的變化,這劇情的結果其實已經註定。

客觀上,美國是不可能阻斷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建設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美國陸軍軍事能力並不強,在陸地上控制力不如中國。想想看,中國的陸軍無論在規模上還是能力上,美國都是阻擋不住的,再加上美國陸軍的規模撒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根本就沒用,何況駐紮陸軍根本不像海軍航母那樣飄來飄去,成本太高。所以,陸上是美國的弱點,中國紮實推進美國根本阻攔不住。

二是海上美國雖然實力強,但南海距離中國太近,以中國的能力,美國哪怕10艘航母進來也是10個活靶,根本活動不開。中國海軍和美國拉到太平洋中部打肯定打不過美國,但在南海美國真是毫無優勢可言,所以在南海美國註定是過客。「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基於南海、南海周邊向西輻射的,美國在南海不能掌控局面,海軍哪怕再強大也白搭。

所以,不要認為美國耀武揚威就如何,美國的戰略計劃是多麼「狠」,但歷史的車輪是向前推進的,開倒車的美國客觀上是在消耗自己的實力,並不能對中國形成勝勢,反倒會隨著時間推移而繼續此消彼長。這一點,看看中國近幾年在東海、南海的向外拓展能力即可看出,美國雖然在計劃上看似取得了階段性效果,但現實中遏制住中國了嗎?中國不是照樣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在南海種島?美國敢把中國種好的島炸了嗎?能在東海防空識別區壓制中國嗎?做不到嘛!

所以,就步驟上來說美國看似取得成果,但在現實效果上並未能實現對中國的阻止,這就是現實,國力的現實。因此,中國只要堅持自己的戰略,繼續推進即可。

只要中國在這一點上不動搖,美國在戰略上對中國就處於劣勢。因為,美國沒有引領世界發展的路線,而中國有,這就是終極「大殺器」,是國家發展戰略上的不對稱優勢,也是美國心中最著急的地方。

二、在南海進行強力軍事部署,形成對美和西方的戰略反制能力。

南海對中國與美國的戰略博弈是極其重要的,原因是這裡是東亞經濟體與西方經濟體主要貿易航線,誰掌控了這裡誰就擁有了強大的話語權。對美國來說,如果完全掌控南海,意味著美國掐住了中國的脖子,可以隨時輕鬆切斷中國與外部的經濟聯繫,中國將徹底受制於美國。反過來,如果中國控制了南海,就意味著美國將不再有能力切斷中國與世界的經濟貿易路線,因為美國如果在印度洋切斷,中國直接在南海反切斷,美國很快就將失去歐亞國家對其的支持。

所以,就戰略層面而言,中國掌控南海就是中國反制西方對中國封鎖的能力,只要中國掌控南海,中國在世界上的話語權將成倍往上翻,中國可以輕鬆影響歐盟迫其不敢和美國聯合制裁中國經濟。只要美國失去了全面圍堵中國的能力,那麼其所謂的八步搞死中國的計劃,那些戰略布局,那些巨額花費都將打水漂,到時候再拖出一場類似「次貸危機」的玩意將一點不奇怪。所以,中國接下來戰略上是要掌控南海。

三、軍事上迫使美國陷入「軍備競賽」陷阱

很多人很怕和美國搞軍備競賽,對這一點我覺得中國是不必有任何擔心的,中國有能力和美國打一場拖死美國的軍備競賽。可能有人會質疑,蘇聯打軍備競賽都被美國打輸了,中國怎麼就能打贏?你占豪憑什麼這麼自信?

正所謂時也運也命也,當初對美國有利的因素現在轉向有利於中國了。之所以如此判斷,原因是基於如下三點:

一是大環境發生了變化。

美蘇當時是在一個平台上競爭,原因是有冷戰的大環境,是兩個陣營,美蘇的戰略目標都是霸權,在這種基礎上美國和蘇聯是在一個平台、一個戰略目標上競爭,此時只要美國贏蘇聯一點點,蘇聯就得拚命追趕,這對蘇聯經濟就是巨大消耗,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但是,現階段的世界不同了,現在美國推動的全球化已經二十多年,世界經濟融合得很充分,也沒有冷戰這個大環境,追求霸權的只有美國一家,中國並不追求霸權,這意味著中美兩國戰略目標都不同。

目標不同,對經濟的負擔就不同。美國為了達到霸權目的,必須在軍事科技上領先他國至少一代或兩代,如此一來只要中國在軍事科技上接近美國,美國就得付出更大的經濟代價來維繫,這對於現在的美國經濟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持續下去將是災難。

二是中美軍費投入比例不同,軍費負擔不同。

現階段,中國軍費投入是比較低的,只占GDP的1.25%,美國軍費投入是巨大的,占GDP3.59%,很顯然中國更有軍費投入增長空間,而美國已不堪重負。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只要穩步推進軍費投入,美國的軍事投入就不堪重負。別忘了,中國是沒有需要維繫世界軍事霸權的那些巨大投入的,而美國則需要用巨額的費用來維護霸權,這個將是其經濟的巨大負擔。

三是中美經濟增速不同。

中國經濟現在是近些年經濟增速最慢的階段,但哪怕如此依然是美國的近三倍,而且就經濟增長可持續力而言,中國也優於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軍費增長的可持續空間更大。

因此,基於這三點,中國應該穩步推進軍事科技進步,穩步推進軍事經費投入,這種壓力將會迫使美國進入一個軍備競賽的陷阱,這將是拖垮美國的一招。

四、聯手俄羅斯,在第一島鏈形成對美國的戰略平衡與反制能力,做好東海和半島衝突的軍事準備。

如果說中國一個國家對付美日韓有些吃力,但中俄朝對付美日韓在第一島鏈是絕對不會吃虧的。雖然美國的薩德反導系統可能很牛,但一旦打起來誰牛才是真的牛。想想看,真打起來,這麼近部署的薩德能夠存活嗎?遠程火箭炮的飽和攻擊就直接覆蓋掉了。所以,對中國來說,薩德的危害不在於其是不是可以攔截飛彈,更加大的危害在於X波雷達的監控範圍、戰略上對中國的遏制同盟和打破軍事戰略部署的大國平衡。

在戰略上,只要中俄聯手重新形成第一島鏈的平衡,中國再同時掌控南海,「一帶一路」戰略美國就無能為力,如此耗時間中國在不斷發展,美國在不斷消耗,時間在誰那一邊不言而喻。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考慮到半島的局勢,考慮到南海的狀況,中國需要考慮南海問題在東海解決,對東海施加更大的軍事戰略壓力,迫使美國在東海消耗更多的資源和精力,戰略上壓制住日本,避免美日同出東海進入南海並輻射更大範圍。

同時,我們要做好東海和半島軍事衝突的準備,並為此做好相關布局。一旦爆發衝突,一舉將對方幹掉。只要做好這些,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將無能為力。當然,在台海中國也需要施加更大的壓力,要促使蔡英文陷入內政之亂當中,沒那麼多精力配合美國的戰略。

五、聯手俄羅斯,推動中東格局進一步演變。

美國的真正最怕動盪的地方在哪裡?毫無疑問是中東。事實上,在俄羅斯2015年9月對敘利亞動武之後,那相當於一把匕首插入到了美國的軟肋,是美國非常難受的地方。正是基於這種原因,美國才向俄羅斯讓步,試圖讓中東局勢緩一緩,向更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但是,對中國來說,和俄羅斯協作,繼續推動中東向不利於美國的方向發展,則是對中國戰略上有利的舉措。也就是說,中國應該繼續加大力度推動中東格局的演變,讓美國在中東繼續失去控制力。

只要這五個戰略執行得好,美國最終的目標將無法實現,美國長期對中國的遏制投入將最終打水漂。所以,中國需要做的就是,要有足夠的戰略定力,要拿出足夠的戰略魄力,美國就是紙老虎。也正是基於這種原因,占豪一直堅持絕不能因為菲律賓新總統示好就暫緩中國在南海的戰略計劃,不能因小失大錯過戰略機遇期。不但不能停,還應借所謂的仲裁鬧劇加速推薦我國戰略的實現,絕不能行婦人之仁!

不過,剛剛傳來好消息,據共同社7月8日報道稱,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幫辦亞伯拉罕·登馬克在國會的一次聽證會上說,中國「已經部署了雷達系統、反艦巡航飛彈、地對空飛彈,並實現了戰鬥機的輪流值守」。報道稱,登馬克沒有說明中國在爭議海域的哪些地方部署了反艦巡航飛彈,但他指責北京「單方面改變南中國海的戰略格局」。他對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下屬的海上力量和兵力投送小組委員會說:「一旦竣工和得到裝備,這些設施將大大提高中國貫徹其海洋和領土聲索,以及向距離中國海岸更遠的地方投送力量的能力。」

很顯然,這位登馬克先生所說的地方一定是南海,中國在南海的軍事部署的確加速了,這就是中國借力打力的戰略布局,是戰略上向外的推進,是迎難而上的大動作。當然,占豪依然堅持認為,在西沙、南沙穩住部署後,應儘早在黃岩島考慮「種島」,因為這個地方的種島對中國在南海形成戰略防衛框架非常重要,可以對美國在菲律賓的軍事基地形成很強的遏制力量。

大中國百年屈辱都挺過來了,中華民族只用60多年時間就發展到了今天這個樣子,美國給的這點壓力對於十三億多中國人來說不算什麼,他們擋不住中華民族復興之路!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16845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