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1B戰機滑躍起飛試驗照曝光:中國航母為何偏愛重型艦載機?

卡洛斯| 2017-04-01| 檢舉

殲11B戰機滑躍起飛試驗照曝光:中國航母為何偏愛重型艦載機?

導語:近日,一張中國殲-11B重型戰鬥機在地面進行滑躍起飛測試的照片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這張照片是一架國產殲-11B實驗型號戰機,編號為524機身整體採用黃色試驗塗裝。整個滑跑過程顯得十分順暢,這是中國繼第一款殲-15艦載機成功滑躍起飛之後又一架艦載機型,而此前有網友曝光中國殲-10C作為一種輕型戰機也在籌備發展艦載機。

中國多型艦載機同步發展

殲-11B戰鬥機,是中國在引進蘇-27SK後為提高航電系統效能而自行研製的國產第三代重型戰鬥機。與其他國產武器相比,中國為實現蘇-27國產化而花費巨大,在此基礎上對殲-11進行強化的殲-11B擁有優於前者的性能。與殲-15艦載機相似的是同為重型艦載機,都能夠承擔區域防空、空中對抗、對地攻擊等特殊任務,殲-11B將成為中國第二種重型戰機。

從技術上來說其實現有的殲-15融合了殲-11B的技術。在殲-11的基礎上新增鴨翼、配裝2台大功率發動機,實現了機翼摺疊,全新設計了增升裝置、起落裝置和攔阻鉤等系統,使得飛機在保持優良的作戰使用性能條件下, 實現了著艦要求的飛行特性。

軍事專家指出,在已經有殲-15的基礎上其實我們在同步發展殲-11B型號的艦載機為中國發展航母保駕護航,這樣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決艦載機不足的問題,為提高中國航母戰鬥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艦載機越多越好還是越重越好?

有一種說法認為,中型戰鬥機由干體積較小,所以能在航空母艦上部署較多數量,對於航空母艦來說是最好的選擇。作為例證的是美國的F/A-18「大黃蜂」系列,法國的「陣風」-M等。這種觀點的國內支持者認為,中國未來的戰略目標是確保第一島鏈內部,因此中型戰鬥機殲-31的作戰航程完全適合,而且戰機發展講究傳承,研製了殲-15的沈飛在經驗和工藝上也會更有優勢,難道殲-31上艦不是順理成章的嗎?

實際上,這種思路本身是對航母發展歷史的不了解所導致的,航空母艦艦載機的發展,是朝著不斷重型化的方向發展。美國海軍每一代的主力戰鬥機,都是根據彈射器的最大彈射能力和攔阻索的最大攔阻能力而發展的,每一代戰鬥機實際上都是在不斷的重型化過程中。

發動機、武器系統和航電設備全國產化的殲11B重型艦載機為中國航母發展史打開新篇章,全機空重157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3000千克,這與美軍裝備的F-35戰機極為相似,F-35戰機正常空重為15800千克,而最大起飛重量32700千克。

殲-11B艦載機有哪些優勢?

採用樹脂基復合材料的殲11B重量減少600多公斤左右;加上推力比俄版更大的太行發動機;讓空戰性能比本已十分出色的蘇-27系列更上一層樓;此外殲11B機載設備包括環境控制系統、全權限四餘度電傳飛控系統、火控系統、玻璃化座艙系統等全是自行研製的最先進設備,據估計整體性能比蘇-27領先了約20年。

殲11B的航電子系統相對於包括殲-10在內的國產戰機也堪稱「豪華」,其配備的視野更寬廣、顯示信息更豐富的國產衍射平顯,性能比俄制外掛電子吊艙更先進的機載內置電子戰設備.以及尾椎上的紅/紫外線飛彈尾煙探測告警裝置,都是在國內戰機首次應用。

軍事評論員符義鵬告訴記者,中國發展多種型號重型艦載機是中國現有航母發展需要所匹配,一方面現役國產航母「遼寧號」和正在建造的「001A」航母都將採用滑越式起飛方式,重型蘇系戰機能夠很好的配合航母戰鬥力的迅速形成。另一方面中國未來航母必然會裝備彈射起飛並且很可能是最高效的電磁彈射器,到那時候中國航空母艦不再會受到艦載機的起飛限制,甚至可以起飛預警機這樣的大中型艦載機,發展重型艦載機也是長遠考慮。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16225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