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確定轉業到現在也那麼久了,一直也沒有機會梳理心情,整天都是那麼忙碌的過著,一個周末接著一個周末。看到再出發上面許多轉業兄弟的心路歷程,頗為感慨,我也談談我自己的幾點感受,供需要的人參考。
一、什麼時候是轉業最好的時機?
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盡相同,有的是因為家裡老人、小孩需要照顧,有的是因為愛情,有的是在部隊事業受限,等等。其實一句話,就是部隊生活已經無法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才會想到轉業。
選擇很重要,一步錯步步錯,但努力更重要。如果你的生活真的因為你不轉業而無法很好的過下去了,那這個時候就是你提出轉業最好的時間。別想太多,那個轉業報告真的不是很沉重。「論成敗,人生豪邁,大不了從頭再來」,用彪哥的話送給大部分不知道什麼時候轉業的戰友。
二、到底該不該轉業?
有很多戰友心中想轉業,又不想轉業,覺得自己在部隊生活了十幾年、幾十年,回到地方擔心自己的年齡、能力、學歷等等達不到地方的要求。現在部隊的工資又經過了大幅度的調整,基本上和地方的公務員工資持平,而且地方的晉升速度又無法與部隊相比,我是不是可以再觀望一下呢?
其實一個人想不想轉業,身邊的領導、戰友都是能看得出來的,有很多領導就是比較討厭人在曹營心在漢的人,他們會覺得你不忠厚老實,身邊的戰友也會覺得你口是心非。其實當這個想法成熟後就可以說,不然你就別想那些沒有用的,在部隊埋頭苦幹、任勞任怨。
三、地方的壓力自己能不能承受?
其實再出發很多文章也都說了一些個人的感受,我個人認為問題不會太大。地方在專業方面可能需要你一段時間的學習、實踐,但我相信部隊的戰友肯定是沒有問題。 部隊那麼多政工幹部,乾得也很出色,但又多少是專業的政工院校畢業的呢? 所以專業對口那最好,如果不對口也沒有問題。
他們不是還說,朱元璋本專業還是佛學麼,又不是生來就是皇帝。只要你想學、肯干,部隊的幹勁三分之一放到工作上,我想地方的工作就完全沒有問題,如果你能做到三分之二或者更高,那你在地方業務方面肯定是一個大拿。
四、轉業如何判斷待遇好壞?
待遇的好壞我認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福利待遇。其實十八大以來的地方工資更加透明,各種待遇都更合理,那些灰色或者黑色的收入基本沒有,除了POLICE有點辛苦錢,其他的工作人員無論行政還是事業,都基本上差不多。 二是生活待遇。這裡指的生活待遇不是享受級別,而是照顧家庭方面。單位小的可能發展受限,但相對來說工作氛圍會融洽一點;單位大的可能發展的路更寬,但需要處理的同事之間的關係也會更複雜一點。
還有就是相對工作的輕鬆度和自由度,這個只能自己把握。參照正規營、連和小散遠直單位幹部成長進步即可。 三是時間成本。有的人覺得這個單位好,那個單位好,其實上班單位離家近也是一個重要的福利待遇,一個單位離你家1-2小時路程,讓你每天上下班3-4小時在路上,一天兩天、一個月可以,如果要讓你這樣趕二、三十年,你試試?我剛轉的第一個工作就離家將近1.5小時路程,想想人家還在床上睡覺的時候,我就要趕路去上班,人家早上9點上班,我7點多就要上班,那個感覺真的不是很爽。
五、哪些工作崗位更好?
想我轉業前幾年,那個時候紀委是一個冷門單位,相對熱門的都是類似建設局、房管局等,其實當前大的形勢大家都有所了解,還是那句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各種改革、調整可能都會使你的工作崗位的地位作用發生變化,這個是大的環境和趨勢,個人之力是無法扭轉的。 所以,我們作為軍轉對待分配的崗位,要做到「既來之、則安之」。近兩年的工作經歷讓我對地方的工作有了自己的一點了解,好崗位的標準就是:「事不多,錢不少,晉升快,離家近」。
當然了,這只是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得出的標準,屬於那種不太上進的類型,年輕有幹勁想在仕途走得更遠的人不足取,但話說回來,轉業的兄弟大多跟我一樣是30好幾的營職幹部,和那些20歲出頭就在地方打拚,已經有了較為寬廣的人脈圈和厚實的社會資源的人去競爭,勝算真的不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16110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