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反航母作戰氣勢更勝一籌 靠一戰略打贏美軍

二戰後,西方盟國們建立了北約,北約中的許多國家,包括美國和英國以及法國等,都是一等一的海軍強國,他們的海軍艦隊不斷的在蘇東集團的側翼海域活動,將其戰略生存空間大大壓縮,蘇聯需要一個強大的艦群來對抗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海軍的艦艇編隊,特別是反潛編隊,因為蘇聯需要確保自己的戰略核潛艇是安全的。而如果採用西方建設海軍的方式和方法,顯然是不高效的,因為本身二戰之後西方就已經積累了足夠的海洋優勢,大量的西方航母和戰列艦巡航在大洋上,而此時再用同樣的戰役編成方式加以追趕顯然是不明智的,因為蘇聯連最基本的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都是非常缺乏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另闢蹊徑,蘇聯人做到了。

其實,蘇聯對於海軍艦艇的認識就是完成戰略任務—核突擊,順帶能夠完成對熱點衝突地區的干涉。比如其偵察突擊群,編入偵察突擊群的艦艇們都需要在美國航母艦隊的目視距離之內對敵人進行近距離的探測和壓制,這也是為什麼「現代」級如此適合這項任務的原因—他有4門130毫米的速射炮,還有超音速的重型反艦飛彈,他們的任務就是在最終被美軍擊沉之前,為後方突擊集群報告目標的方位和坐標,我們來看一看現代級的反艦飛彈射程,他的射程僅僅只有120公里,難道是蘇聯不能生產更大射程的飛彈嗎?自然不是,蘇聯有很多射程在400公里以上超重型超音速反艦飛彈,現代級之所以不用這些飛彈,主要還是因為任務設定的範圍就在敵方的肉視距離內,120公里,加大彈頭的重量,增加威力和飛行速度,才是短促突擊最需要的武器,也是最合適的。而4門AK130艦炮(2座雙聯裝),單門射速高達1秒鐘2發,4門可以在1秒鐘內向對方艦艇傾泄8枚130毫米炮彈,這樣的火力對於毫無裝甲防護的現代軍艦而言簡直是滅頂之災。所以,很多人認為美軍很強大,強大到足以在戰時搜索並消滅所有的蘇聯艦隊,不過這並沒有什麼,因為蘇聯人本來就沒有打算讓這些執行戰略任務的軍艦,能夠活著返回母港!

你可以擊沉他,但是如果你出手稍微顯慢的話,那麼等待你的就將是從後方的轟炸機或艦艇突擊群發射而來的大量帶有核戰鬥部的反艦飛彈---這些飛彈射程足夠遠,-----而且一般而言,這些飛彈一定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到來,因為蘇聯採用的是輪休的跟蹤機制,也就是說,假如派遣6艘軍艦,那麼一定是3艘在前面擔當偵察突擊任務,3艘在海天線以外的某處,擔當艦艇突擊群的任務,一旦開戰,海天線外的3艘就會很快進行火力打擊----如果頂在前面的3艘還在陣位的話。更具有創造性的是,這6艘軍艦還是輪流上去擔任偵察突擊群的任務,以保證時刻都有新的艦艇頂上去,而時刻都有人員在休息,也許會有人說,美軍有宙斯盾系統來攔截這些飛彈,不過沒有關係,早在前方執行壓制任務的偵察突擊群的現代級們,會用自己的130毫米艦炮照顧好這些美軍防空艦艇的。

有人會問,那麼現代級們又是如何接近美國航母艦隊的呢?其實這個問題,蘇聯人採用了最為粗暴和簡單的辦法:在還沒有開戰的和平時期,我就一直在跟著你,等待戰爭爆發的那一刻……所以,對於蘇聯海軍而言,確實在當時也沒有什麼必要非要去裝備西方式的航空母艦,對於蘇聯海軍而言,一艘4萬噸大的重型載機巡洋艦,如果不能在戰時向已經暴露方位的美國艦隊發射核反艦飛彈的話,那麼明顯是一種浪費。而他搭載的艦載機,主要執行的就是干擾西方的飛機,不論是反潛機還是攻擊機,另外就是能夠在更加廣闊的海洋上搜索敵方的艦群。你瞧,事情就是這麼簡單,既然是核大戰,那麼事情就按照核戰爭的思維來辦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15223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