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2上不去水泥墩,和駕駛坦克的駕駛員水平關係很大,就這個水泥墩,平時訓練的時候,一定是上去過的。機械駕駛過這個坎,應該是這個程序啊,我駕駛過民用推土機,機械駕駛原理大同小異,只不過是坦克的動力更好一些。先慢抵近,從動輪的鏈軌先扒住,穩加油,只需鏈軌爬上最多20公分,猛加油門全力沖,最好一下衝過坦克的重心點上水泥墩,不管是否一氣衝上,立刻回收油門,只有最低的轉速,坦克最低的速度,才能使鏈軌不打滑,使坦克的行走部分輸出最大動力。慢慢就衝上去了,越加油鏈軌越空轉,越爬不上去。轉速低輸出的功率越大。好多高級小轎車,幾百馬力,零到百公里時速只需4秒。速度夠快吧。可你要是讓他拉貨物,簡單的20噸,它就拉不動。以前山西的拉煤卡車,300馬力,一超載敢啦百噸煤炭,但是只能跑低速,高車速它一樣拉不動啊。K2上不去水泥墩,水泥墩上的鏈軌,接觸地面面積太少了,後面的驅動輪接觸地面的面積太小,整個鏈軌騰空了,沒有了足夠的摩擦力,形成了鏈軌的空轉。

主要是人的駕駛技術的問題,練熟了的東西,一緊張,忙中出錯,越著急越不行。把塔克開成蹺蹺板了,手把真是不咋樣。只要是叫機械的,都會壞的,你像掉鏈子,發動機故障,行走部分故障,都不叫事,當然故障率最低的質量最好啊。前一些年,中國的汽車還不普及,好多大款買了奔馳汽車,汽車出故障了,好多人把奔馳車拉到大街上,怒砸奔馳車,也成了大新聞那。主要是對於機械的不了解。好多的機械零件是通過,翻砂,鑄造,大批量生產的東西,每一件零件都拍片子嘛,不會的,不過是抽查而已。萬一趕上零件鑄造有氣孔,夾渣,就會影響強度。小汽車斷軸事件,車軸就是鑄造的,萬一趕上車軸有瑕疵,斷軸在所難免。使用時間一長,疲勞強度早早就不行了,壞車也就很正常。飛機製造這麼精密的機械,不是也出故障,掉飛機嗎,也有起落架斷軸的,東方航空,就用機腹迫降了一架航班。

要說一個K2打七個99,吹牛的成分大了一些。這要看戰鬥在那裡打。我給它設定一個戰場,它能一打七個,咱能一打它40,直到彈藥耗盡。山區,道路狹窄,坦克走在上面,炮塔轉不過來,只好一個挨一個的行軍,他在對面的寬闊地帶,大炮點名,咱的坦克炮塔無法旋轉,沒法還擊,不幸七個坦克全部中彈。如果是這樣打咱打他,咱掐頭去尾前後一打,瓮中捉鱉手到擒來。直到彈藥耗盡。

開闊地,坦克大戰,坦克炮的射程尤為重要了,伊拉克,美軍的MIAI坦克的火炮射程遠,伊拉克的坦克T72坦克射程近,伊拉克軍隊就吃了大虧了。美軍坦克就站在伊拉克的坦克射程之外,大炮點名,伊拉克如果想炮擊美軍坦克,必須坦克衝鋒一段距離,進入火炮射程,這才能開炮。美軍就像打火雞一樣毫無後顧之憂,輕鬆就打掉伊拉克的坦克了。美軍戰損為零,伊拉克坦克全軍覆沒。要不說伊拉克人是豬腦子,坦克打不過上戰術啊,用人那,伊拉克打仗不會,這就看出我軍的厲害了,世界無人能及。只要99坦克炮射程超過K2那咱就可以在開闊地硬打,硬吃它。如果不行沒它射程遠,那也沒關係,要我指揮咱還是完勝K2.絕對要讓他知道我軍的厲害。

朝鮮戰場,第二次戰役,志願軍的阻擊部隊就沒有重武器,更不要提坦克對戰了。一水的輕武器,最重的武器就是迫擊炮。就這樣咱志願軍的作戰智慧,戰術素養,也打的美軍重裝甲部隊一籌莫展。山路阻擊,公路埋設迫擊炮彈,炮彈尖朝上,重裝備壓上就響。輕武器封鎖路面,美軍工兵無法排雷,士兵衝鋒,又打不過中國軍隊,志願軍一個班就是一個戰鬥小組,一個神槍手專門擊殺敵人士兵,給敵人以大量殺傷。三隻衝鋒鎗火力壓制,兩個人投彈,殺傷沖近的士兵,三個人衝出戰壕,拼刺刀解決掉衝到面前的敵人尖兵。一個作戰體系就形成了。朝鮮的二次戰役,咱繳獲的重武器那就沒數了,最可笑的是美軍的部隊最後無耐,全部放棄重武器,徒步翻山到達海邊,讓美軍艦船給接應跑了。這仗打的重武器成了累贅了。

坦克開闊地作戰,沒偽裝,沒掩體,一切暴露在外,這就要看咱的步兵了,咱的坦克後撤,撤出敵坦克火炮射程之外,這就需要大量的步兵了,土辦法,構築工事,前沿大量的開挖單兵掩體,要深,最少也得一米五深,單兵打坦克,配合反坦克地雷。坦克衝鋒迅猛,裝甲強大,可它的行走部分,並沒有它的裝甲強大,士兵蹲在單兵掩體里,坦克就毫無辦法,車載機槍打不到,火炮打身在掩體里的單兵,那就是大炮打蚊子。只要陸軍切斷坦克跟隨步兵。坦克對付單個士兵,絕對力不從心,有單兵掩體,壓上無用。開槍又打不到。貼身近戰,單兵只需破壞坦克的行走就可以了。都知道掉鏈子吧,只需打掉它一面鏈軌,坦克就動不了啦,最多原地打轉。簡單的燃燒瓶就要了坦克的命了,機械的發動機,都是空氣吸入混合燃料,提供發動機工作,發動機是絕對不能吸火工作的。有坦克鑽火圈,過火場,都是極短的時間內。你讓他站到火里別動,它一下也不行,發動機爆燃,粘缸,發動機立刻報廢。咱們軍隊標配的陸軍單兵武器,打斷坦克鏈軌應該沒有問題。不能動的坦克還不是廢鐵一塊了。咱的坦克跟進點名就是了,咱完勝了。

坦克質量好固然重要,可坦克的數量也是決勝關鍵。二戰,德國虎式坦克,對陣蘇聯T34,蘇聯坦克就是以數量取勝。造價低,可大量生產。99坦克完全自產。現在的軍事戰爭,戰損嚴重,消耗沒有補充,那仗就不用打了。K2能不能自產,產量如何,這都是致勝的關鍵。咱的東西好多零件都一樣,打壞一個可當配件車使用,好多零件可互相使用。坦克大燈,不分左右,壞了就去報廢的車上拆下來一個就是了。咱的武器都成體系,戰時的後勤保障就有極大的優勢。易損難修作戰還有個打呀。便宜有時不是壞事,主要是好使有用威力無窮就好啊。如果只是用來買菜,BYD,F0和奔馳600,還有啥區別嗎。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沒有實戰,啥都是紙上談兵。一個打七個,牛吹的有點太大了。南韓和中國就不是一個量級的選手,咱,將軍額頭能跑馬,宰相肚裡能撐船。咱大度一些,它愛咋說就咋說,滿足他讓他高興就是了,咱吃虧就是占便宜,咱不和他打嘴官司。一個打七個坦克,全世界都笑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