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封鎖逼中國造出一頂級設備 解決遼寧艦難題

2006年6月3日,中國空軍一架由運-8AEW改裝的空警-200預警機因飛機機翼結冰,在安徽東部地區墜毀,5名機組成員和35名空軍專家全部遇 難。此次事故堪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歷史上最嚴重的空難。2006年9月7日,新華社公布調查結果,認定空難的直接原因是飛機多次穿越結冰區域,造成飛機 空中結冰並導致失控墜毀。

實踐表明,飛機結冰是飛機安全飛行的致命弱點之一,在世界軍、民用飛機失事案例中占60%以上。目前美、俄、英、法、意等航空大國均擁有結冰風洞。我國以前如到國外做結冰風洞試驗,不僅要付出高昂的費用,而且會受到政治等多種限制。

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風洞研製者就開始密切關注世界結冰風洞建設的發展動態,一代又一代的風洞科技人員憑著一腔報國熱情,點點滴滴搜集國外信息資料,開始了對結冰風洞的探索性研究。

「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髮展的主動權。」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建設大型結冰風洞的呼聲越來越高。面對國外技術封鎖,國內缺乏技術儲備的局面,氣動人針對我國航空工業對結冰風洞的迫切需求,主動進行結冰風洞的前期研究,開始了新的艱難探索。

如今,結冰風洞、聲學風洞、電弧風洞……這些標誌著一個國家空氣動力研究整體實力的高端風洞被一一攻克,多項關鍵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中國氣動人奮力走向空氣動力學的世界舞台中央!

幾十年來,有「空氣動力事業國家隊」之譽的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科研創新群體,胸懷祖國、勇於創新,自主設計建成世界級風洞群,我國幾乎所有的飛機、飛彈、飛船等航空航天飛行器,都在這裡進行過空氣動力試驗研究。

「十二五」以來,他們成功解決了新型戰機、大型運輸機、遼寧號航空母艦等上百個重點型號研製中的大量關鍵氣動難題,為武器裝備建設和國防科技發展作出了貢獻。為我國從大國向強國邁進提供了有力支撐。

現在我國每一種新型飛機的首飛成功,不僅是我國飛機設計製造技術的一大跨越,也是對我國先進空氣動力試驗研究能力的一次展示。中心因在某新型戰機研製中完成大量攻堅任務而被評為「首飛突出貢獻單位」。

而美國對中國風洞也是極為讚嘆和羨慕,承認封鎖中國失敗。還不斷打探風洞的技術詳情,甚至提出要和中國進行技術合作,但最終的結果我想大家也都能猜到,那就是無功而返。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15016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