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5倍音速戰機西安首飛成功:西方炸鍋了

近日,在西安閻良中國試飛中心,一種高超音速戰機已經第一次試飛成功。這將是一架劃時代的領導世界戰機潮流的戰機。

在現在的世界上,只有美國和蘇聯研發過速度達到3倍音速的戰機,一個是蘇聯的米格25戰機,但是其如果保持超高速度,那麼一個回合下來,就會面臨發動機報廢的危險。當年以色列曾經在西奈半島偵測到一架米格25。

當時這架米格25戰機超高速飛行,讓以色列飛行員全體震動於其一騎絕塵的速度,但是這架戰機降落後,其發動機也報廢了。

美國的黑鳥也同樣面臨著巨大的問題,其每次飛行,都必須要檢修幾十個小時,飛行800小時,就要大修6個月,飛行成本非常之高。

但是,現在美俄的5倍音速戰機計劃,還只能停留在紙面上。但是中國的5倍音速戰機卻已經取得了第一次試飛成功。

這說明,中國已經研發出渦噴和超燃一體發動機和在材料學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我們知道,當年美國的黑鳥在飛3倍音速時,這架90%機體都是鈦合金打造的飛機,也會發生7厘米變形。

如果是普通的航空鋁材在3倍音速時,就會空中解體。如果是5倍音速,就是一般的鈦合金機體都是難以承受的。

一旦這種戰機投入實戰,將會比隱身戰機還要可怕,因為,世界上根本沒有可以擊落其的飛彈,就是被發現,對手也只能看著。現代防空飛彈都是為攔截2倍音速戰機設計的。

到那時,不僅對方一切防空飛彈都會成為擺設,就是預警雷達也將失去作用。

速度的提高,也會讓預警時間縮短到幾分之一。本來原本的預警時間就已經是刻不容緩的那麼一點點時間。

4月26日,《中國航空報》刊登了題為《成都所某型號總設計師周毅:潛心雕龍 默默耕耘鑄輝煌》的文章,文章講述了成都所副總設計師、某型號總設計師周毅的個人先進事跡。

有軍事觀察員通過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同時結合以往的報道發現,周毅主持設計的一個項目很有可能就是中國某個臨近空間的高超音速無人飛行器。從文章的表述來看,該無人飛行器已獲得國家重大項目立項,並完成了試驗樣機的首飛。

文章提到:"'十五'期間,周毅作為某樣機總體設計負責人之一"、"創造性地提出了新型動力系統在飛行器上的安裝方案"、"主持解決了動力系統帶來 的重心和焦點匹配、安全性設計等一系列技術難題" 、"'十一五'期間,作為國家某重大項目專家組總體技術組組長和樣機總體專業負責人,周毅主持樣機總體設計、裝配以及外場飛行試驗等技術工作,解決了氣動 布局設計、動力系統綜合設計、複雜構型分離等技術難題"。

其中的"新型動力系統"、"重心和焦點匹配"、"安全性設計"、 解決了氣動布局設計、動力系統綜合設計、複雜構型分離等關鍵詞句都與高超音速無人飛行器的特徵高度吻合。從報道分析,該項目屬於臨近空間飛行器,動力系統特殊,採用分離式發射但是自主返航降落。

同時,該報道的時間點還與2010年4月23日《中國航空報》發表的關於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王純的報道完全一致。當時的報道也提到了相同的內容。

報道中還提到了該型項目在"十一五"期間進行了首飛。通過對文章的梳理,該軍事觀察員對國科環宇表示,"十五"期間,中國完成了高超音速無人飛行器 演示樣機研製與演示驗證飛行;"十一五"期間,該項目獲得國家重大項目立項,完成了試驗樣機的成功首飛。這說明中國在高超音速無人飛行器的研發方面已經走 在了世界前列。

臨近空間高超音速無人飛行器是大國殺手鐧 另有軍事觀察員對國科環宇表示,臨近空間高超音速飛行器是未來高技術武器裝備之一,可廣泛運用於戰場偵察、空中打擊等諸多軍事行動,被譽為現代戰場的"千里眼"和"殺手鐧"。

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作戰飛機和地空飛彈都還難以達到臨近空間這一高度,在外太空武器還沒有進入實戰階段的情況下,臨近空間相對處於一種對立的"真空層"狀態,從而可以為臨近空間飛行器提供一種相對安全的工作環境。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14838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