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不會說謊:殲-31的內油空間很大,外貿隱身機航程沒問題

卡洛斯| 2016-06-26| 檢舉

圖不會說謊:殲-31的內油空間很大,外貿隱身機航程沒問題

作為中國研發的第二款四代機,殲-31與進展順利、原型機經過大幅修改、同時有試飛數架的殲-20不同,殲-31從首次亮相到現在都沒有太大的變化。殲-31戰機是沈飛在沒有空軍支持的情況下自籌資金研發的一款中型雙發隱身戰機,經常在各種航展上以模型的形式亮相。

而對於殲-31的航程問題大家一直很關注,這個問題要注意兩點:第一中國空軍還沒有正式將將殲31列為發展序列,也就是說我們瞄準的是國外市場;第二採用新型氣動布局是一種嘗試有可能後期有大的改變。

幾張圖比較常見,但仔細端詳便可看出其中的玄機了。首先我們仰視看:可見31的機身較寬,兩發動機間距也大,另外發動機較短,其中間的空間也不小。機翼與機身過渡區有很長條形空間,以後若能改為流線過渡形應該更好。

首次亮相珠海航展從瀋陽到珠海,2400公里單向航程為什麼中途停一站,這實際上是萬全之策。蘇-30、蘇-27這樣的重型機一般都是一站2000公里,其他飛機即使航程能達到3000公里,一般也控制在1800公里左右。因此,這次2000多公里的航程對於殲-31這樣的試驗機,要確保著陸安全,轉場團隊從方法設計上比較合理。

其次側視看:可見機身厚實,彈倉上方有一大半機身厚度可用。當然要扣掉上行的進氣道,注意31的進氣道為向內向上轉的S形,再加上兩個胸罩的阻攔,完全看不到發動機風扇,不影響隱身。最後俯視看:可見兩條鼓起的進氣道直至發動機,從蚌式進氣口到背部鼓起的進氣道明顯可見有向內向上轉S形。兩個進氣道之間有較寬的空間從座艙後部一直到發動機,這是最大的一塊空間。另外可見進氣道與機翼的融合部分也有很大空間可用。

綜上觀察,31的內部空間是較充足的,內油量不會小。

有分析指出中國殲-31的後幾架原型機必須把機體擴大20%以上,放大到和F-18E、F 一樣大,,RD-33必須拿掉,換上9500公斤以上的新中推,才能確保基本的作戰性能和半徑,否則殲-31就是隱形版的米格29A 。

筆者認為,很多人說殲-31是隱身版的米格-29,拿米格-29戰鬥機四噸半多一點的機內燃油和1500公里的最大飛行距離,指殲-31航程太短。我覺得米格-29畢竟是一款早期型三代機,殲-31作為五代機本身基礎技術不是一個檔次,那米格-29作參照系,差別比較大。拿米格-35作參照系可能更靠譜。2400公里航程也沒有問題。

米格-35戰鬥機是俄羅斯米高揚設計局在米格-29M/M2和米格-29K/kub技術基礎上的發展機型,該機各方面性能大幅提升,在俄羅斯的分級中,被列為4.5代戰鬥機。現除了俄羅斯本國採購外也在努力在為該機尋找海外市場。頗為有意思的是,俄羅斯米格設計局公開稱「米格-35具有一定隱身能力」,其機體採用了大量吸收雷達波材料,遠程雷達很難發現它。

這兩張側視圖有人做參考,可見31的機體厚度除去座艙後面過渡部分外仍有1.4~1.5米左右,絕非所謂的單薄,而是較厚。由雙發間距較大可以看出機身寬度也大。有厚度有寬度,機身內部空間是有保證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14575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