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中旬,英國著名的《衛報》發表了外交專欄作家西蒙·蒂斯代爾的文章《小藍人:海上民兵推動中國主張》(Little blue men: the maritime militias pushing China's claims)。文章說,這些看上去整天「嗡嗡」叫的民用漁船和漁民們,面對美國軍艦和南海周邊國家的領土要求,毫不退讓。文章提到,五角大樓認為中國正在走非常規戰略路線,使用這些被西方稱為「小藍人」的海上民兵,積極主張並擴大中國的海洋權益,特別是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和由填島建礁引起爭議的南中國海上,這種情況更加突出。
文章稱,中國的海上民兵由成百上千的漁民和機動漁船組成,依託海南島和南海島礁在南中國海活動。而中國正在避免與其他國家直接的軍事對抗。西方報告稱:「他們的一些漁船和海岸警衛隊(指海警船隻)與其他國家的軍隊或漁船對抗中,試圖在有爭議的海域建立起某種程度的控制力,而這些活動的目的是使爭端保持在武裝衝突的門檻之下。」西方海事專家說,這種行為利用了法律的「灰色地帶」。也有人指責中國,據《國際人道主義法》規定,將漁船作為海軍輔助船隻違反了民船與戰艦區別的原則,平民和民用目標應該免受武裝襲擊。這樣區別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戰爭中的平民,以免傷及無辜。然而中國海上民兵模糊了漁船和海軍艦船之間的界限。
《衛報》稱,把中國海上民兵稱為「小藍人」,是借鑑了克里米亞危機時對俄羅斯士兵的稱呼。2014年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時,原本駐紮在塞瓦斯托波爾基地的俄軍士兵身穿俄羅斯的軍綠三色迷彩,拔掉了所有明顯的標識,一律帶上頭罩防風巾,將面目統統遮住。西方國家明明知道這是俄軍士兵,也沒辦法指認,西方媒體於是產生了「小綠人」這個稱呼,以指當時的俄羅斯士兵,並隱晦職責莫斯科介入該地區局勢。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副教授安德魯·埃里克森告訴《衛報》國防新聞,「中國正試圖利用這些政府控制下的漁民,在不受關注的情況下獲得優勢,以支持中國南海主權方面的主張」。埃里克森說,「儘管俄羅斯在克里米亞的『小綠人』是眾所周知的,但西方對中國在南中國海上的『小藍人』還不夠關注「。
文章說,南海擁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氣和魚類儲備,同時也是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航道。中國、汶萊、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以及台灣地區都在南中國海有其各自主張。美國採取的是不支持任何一方的立場,但美國海軍經常巡航該海域的國際水域以維護航行自由。根據五角大樓的統計,由中國捕撈船隊組成的海上民兵,包括大約2100萬漁民和43.9萬艘機動漁船,並以海南省為出航地,當地有長年在南海進行漁業生產的傳統。2013年4月8日下午,習總書記專門到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看望海上民兵連,聽漁民們講維護海洋權益的情況。該海上民兵連後被授予「先進民兵單位」榮譽稱號,被國家媒體報道。
《衛報》稱,去年秋天,當美國「拉森」號飛彈驅逐艦靠近中國南沙群島渚碧礁新建的人工島時,它已經被中國海軍軍艦跟蹤。中國軍艦表現出專業的處理手法,與美艦始終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但其他幾艘較小的船隻,被美方描述為商船或漁船,則故意挑逗,騷擾「拉森」號,還穿越其船頭,並在驅逐艦周圍航行。而在2014年的另一起事件中,出現在爭議區域的越南船隻更是被中國漁船撞擊。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副教授安德魯·埃里克森說,「這些船上的民兵往往清晰可辨,他們身著制服(指各種迷彩服),當然許多時候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制服。 穿上迷彩服,他們就是士兵,脫下制服,他們就成為守法漁民」。
…………………………………………
筆者認為,《衛報》將中國海上民兵稱為「小藍人」,是一個很有趣的叫法,對於這個稱謂我們可以欣然接受。
雖然作者西蒙·蒂斯代爾,還有那位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副教授安德魯·埃里克森,和很多外國人一樣,對中國的國情和中國人的「迷彩服情節」不甚了解。這些耐穿耐磨的迷彩服,在中國只是被作為許多行業的工作服而已,在農田裡、在建築工地中、在漁船上,都會看到迷彩服的身影,但並不意味這些人都是士兵。而在海上,這些穿著迷彩服打漁的漁民往往讓不明就裡的外國海軍士兵認為站在漁船上的都是中國士兵!
其實,對中國人來說,民兵是一個很普通的詞語。中國民兵是黨領導的群眾武裝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後備軍,是鞏固基層政權、維護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是進行現代條件下人民戰爭的基礎。新中國成立後,民兵在建設祖國、保衛祖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中國國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部隊和預備役部隊,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組成。」,這就從法律上確立了中國民兵在武裝力量體制中的戰略地位。民兵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頭完成生產任務;擔負戰備勤務,保衛邊疆,維護社會治安;隨時準備參軍參戰和支前,抵抗侵略,保衛祖國。
1974年1月19日至20日,中國海軍南海艦隊一部,協同陸軍、空軍和漁民民兵,對入侵中國西沙永樂群島海域的南越海軍進行了自 衛反擊。1月17日,15名南越蛙人向我琛航島滲透,一上岸就被島上民兵發現並抓獲。像這樣的故事在老一輩的記憶中還有很多很多。新時期後,漁民們又把目光盯在了外軍間諜船,美國間諜船前面放下拖拽式聲納,漁民就開始在後面撈,撈上來就割斷連接線,回家賣錢去了。往往美軍間諜船一來,後面就跟上一群中國漁船尾隨其後,只要你探測設備一下水,沒幾分鐘就被跟著的漁船打撈起來,並有了國內段子手寫的「聲納無銅,撈起無用」的有趣段子。
此後,中國的海上民兵還打撈起來過美國安裝聲納的海豚、水下無人機器人之類的,反正進入漁民作業區的美國水下間諜武器一個個被漁網所束縛,乖乖就擒。其實,中國漁船對抗他國侵犯我領海權益早已有之,一旦軍事單位在此類對抗中有所「閃失」,即會釀成嚴重的外交事件。而漁船與非軍事的政府部門則相對「柔性」,迴旋餘地較大。美軍其實也採用非現役船隻、平民船員執行別國「家門口」的監聽任務,邏輯與此相類。漁民能夠及時向國家報告海洋權益受損的情況,遍布南中國海面上的無數中國漁船構成了一張強大的情報網和維權網。
當然,面對國外媒體的關注和質疑,我們或許應該這樣說:在處理南海爭端時,中國一向主張和平解決,中國漁船在南海海域捕魚擁有悠久的歷史傳統,難道要禁止我們漁船不出海捕魚嗎?當然不行,那就看誰的漁船多啦!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