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海軍最高調戰艦 不開火就讓美方損失不小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有一型戰艦的活動相當高調,說它是戰艦因為隸屬於中國人民海軍,可上面最大口徑才37毫米機炮。但就這麼一型船,每次出動勢必引起美、日等諸國的高度警惕,甚至只要發現它出沒如同遇到瘟神一般,躲之不及。而且這型艦隻航向到任何地方都會保持異常的高調和強勢,根本不理會任何警告情況就是靠上去,貼住對方軍艦實施24小時無微不至的「護航」服務,這就是中國海軍的電子偵察船。

根據日本《日經新聞》的報道稱,中國的電子偵察船已經連續多天出沒在日本周邊,甚至導致了美日印部分聯合演習項目取消。這無疑是對好不容易湊一起的三方艦隊的相當大的打擊。根據日方報道稱,這次出現的應該是一艘舷號的855的「天王星」號815G型電子訊號搜集偵察艦。這是中國在2010年才下水的一艘新型偵察艦,屬於對老815型艦的升級版本,外界稱為815G型。尤其強調了遠海航行性能和長時間自持力,滿載排水量在7000噸左右,採用了傳統的大飛剪型船體,線條也相當輕快流暢可以保證遠海航行時能以較高航速(21節左右)持續運行。同時裝置了2組減搖鰭,保證4到5級海況下船身的平穩程度。一般出海時間大約可達50天,用來執行針對他國的遠海偵察搜集任務自然是最適合不過的了。

至於如此讓美國等多方如此驚慌,甚至草草收兵的原因,還是艦上所攜帶的多種電子訊號偵察設備。雖然815G型電子訊號搜集艦沒有公開過天線或者其他設備型號,但是通過3組大小各異的天線罩我們仍然可以判斷出,815G型電子偵察船至少具備對戰術飛彈的持續跟蹤能力和實時的衛星通聯能力,還可以執行對敵方遠程大型飛彈的部分遙測任務,雖然遙測功能比不上「遠望」系列航天測量船,可是畢竟815G是貼身持續跟蹤,對方試射個「標準III」遠程防空飛彈還是可以跟得上的。再加上種類繁多的電子訊號搜集天線,只要讓815G艦貼上,對方哪怕船員用手機發個簡訊都能被記錄在案,當然這只是比喻。

至於為什麼不出動飛機而是電子偵察船,首先要看對方的演習科目;如果對方是多艦編組聯合演習,依靠飛機的續航能力顯然是無法持續跟蹤,尤其是飛機只能使用全向天線而不能使用定向天線,一直在對方防空圈外繞圈子勢必是會被對方戰鬥機或者警戒艦驅離的。但是電子偵察船就不一樣了,電子偵察船雖然叫軍艦,但是屬於勤務艦隻而不是戰鬥艦。按照正常的海上航行標準,對方是不可能驅逐勤務艦的,當然要開火示警更不可能了。所以這個讓美國人最為頭疼,蘇聯當時甚至製造過3.8萬噸的核動力SSV-33「烏拉爾」號大型核動力偵察艦,理論上具備美國人走到哪,就跟到哪的能力。

至於電子偵察船的意義,也須臾贅述。對方要開火打靶?得開火控和炮瞄雷達吧,電子偵察船把對方的頻譜訊號全部收走,拿回去分析對照;對方要同友軍通訊,無論是衛星,數據鏈,甚至是雷射,都可能被攔截記錄,就算短時間內無法破解,通過信號通聯的頻率和數據量也能推測出來相當有用的信息。所以美、日、印發現中國電子偵察船出現了,這接下來演習打自然沒法繼續了。這個損失有多大,美國人自己最為清楚,日本跟印度干著急也沒辦法。最讓美國人恨的是,815G型電子偵察船還曾經到美國海軍司令部的家門口去「坐鎮」,搞的美軍幾乎無法保持暢通的指揮鏈條,這些損失的有多大呢?要知道分分鐘的耽誤都可能決定一場戰鬥的勝負。

而且中國偵察船不只是電子訊號搜集偵察船,還有用于海圖測繪的水聲偵察船,以及專門用於遙測的飛彈發射的遙測船。不過這些總數加起來,對比美國在鼎盛時期的60艘仍然有加大的差異,真更因為如此中國正在加大這方面的投入,爭取未來能夠做到每個大洋都有相應的偵察船活動,這才是作為遠洋海軍的真正的基礎工程,畢竟現代戰爭的核心是信息。以前叫「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現在應該改成「兵馬未動訊息先行」才符合現代戰爭的特點。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14141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