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戰機是一種專門用於對敵方地面、空中、海上的各類型雷達、火控制導系統以及軍民用無線電通信設備進行電子偵察和干擾的專用飛機。在現代戰爭中,要想掌握戰場主動權,首先要做事情的已經不是奪取制空權,而是制電磁權,所以電子戰機的角色十分吃重。例如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軍投入了30架EA-6B 電子戰機、12架EF-111A 電子戰機、4 架EC-130HC電子戰機、36架F-4G「野鼬鼠」反輻射飛機、4 架RC-135電子偵察機、若干架EH-60 電子戰直升機。

戰爭打響前,美軍用RC-135對伊拉克軍隊進行詳細電子偵察,結合衛星、預警機、無人機等獲悉的情報,美軍基本摸清了伊軍的電磁情報。戰爭打響後,美軍各類電子戰機、「野鼬鼠」飛機對伊軍防空系統、指揮控制系統、通信系統等進行了全面的電磁壓制,使伊軍「耳聾眼瞎」,無法組織有效的反擊,從而大大降低了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戰機的戰損率。
中國軍隊實際上很早就重視電子戰機的作用了。在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空軍剛剛成立不久,就利用引進的伊爾-14運輸機和蘇聯提供的幾種雜波干擾機改裝了數架電子戰機。之後,中國又研製了多款電子戰機,如轟電5、轟干5、轟電6等。但由於國內電子技術長期處於低水平,再加上對電子戰機的設計經驗不足,使得中國電子戰機的發展速度很緩慢,技術性能也明顯落後於美國、蘇/俄。然而,2001年發生在南海上空的中美撞機事件卻為中國電子戰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契機。

2001年4月1日,美國海軍1架EP-3E「白羊座」Ⅱ電子偵察機在中國某海域東南海域上空進行抵近偵察活動,中國海軍航空兵兩架殲-8B戰鬥機對其進行跟蹤和監視。突然,美機違規飛行,向中方飛機轉向,其機頭和左翼與中方一架殲-8B相碰,致使中方飛機墜毀,飛行員王偉跳傘後失蹤。隨後,肇事的美機未經中方允許又強行在陵水機場迫降。
EP-3E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電子偵察機之一,美國海軍到現在也才只有12架,全部裝備於惠德貝島海軍航空站的VQ-1「世界觀察者」艦隊空中偵察中隊,並經常在亞太、中東和歐洲進行部署,收集其他國家的電磁情報。為了防止泄密,美軍機組人員在迫降時按照程序用消防斧將機上所有計算機砸毀,並將砸毀的計算機和儲存情報的機密資料盒扔到海中,但是機體內布設的大量電子系統卻沒有時間進行破壞。

因此,中方在對該機進行登機檢查和拆解時,掌握了EP-3E的設計、布線以及大量機載電子系統的核心機密。在這以後,中國重新調整了之前已經開始研發的高新系列特種飛機的研發思路,陸續推出了10種以上先進的特種飛機,其中6種都是電子戰機,使中國的空中電子戰能力到現在已經可以和美軍相媲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13679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