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結束二十多年,兩大軍事陣營中,華約早已不在,而北約卻越來越大。隨著黑山加入北約的協議簽署,北約東擴的戰車貌似從來沒有拉過剎車。雖然北約一再聲稱擴充並不針對俄羅斯,但是這在俄羅斯看來毫無疑問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伎倆。從公開的新聞報道可以看出,北約與俄羅斯近期在東歐和波羅的海的矛盾變得更加激化。歐洲媒體稱,已經嗅到了冷戰的火藥味。
2014年3月在克里木半島加入俄羅斯之後,北約公布了龐大的快速反應部隊建設規劃。按照規劃,北約將在歐洲新建5所軍事基地,以在必要時部署400萬人左右的快速反應部隊。據悉冷戰結束後,為了適應新的國際安全環境需要,北約成員國紛紛組建了快速反應部隊。比如美國就建立了一支15萬人的快速部署部隊;德國組建了一支5.36萬人的危機反應部隊;英國建立了一支數量達6萬人的聯合快速部署部隊,其他成員國也有規模不等的快速反應部隊。
雖然有上述這些實力不俗的戰略基礎,但這個400萬人的建設部署計劃聽起來還是有點嚇人。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曾直言,北約將會採取戰備行動計劃,部署快速反應部隊,目的是為了能夠在全新的歐洲安全環境下在幾個小時內迅速採取行動,而快速反應部隊的部署還需要進行充分的培養,這需要駐在國的支持,包括設備支援以及建立軍事基地等等,只有這樣,北約在東歐的存在感才會越來越強,才能有效震懾俄在該地區的行動。
繼五月份的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舉行大規模聯合軍演之後,7月初,北約峰會將在波蘭的華沙舉行,預計將出台一些對抗俄羅斯的新舉措。華約組織已宣布解散20多年,發源地華沙反而成為對抗俄羅斯的北約峰會舉辦地,被外界視作北約挑動俄羅斯神經的又一象徵性動作。對此,俄羅斯方面的反應相當激烈,並宣稱準備向該地區增加部署「伊斯坎德爾-M」戰術飛彈。
戰術飛彈是俄羅斯打擊北約地面力量的優勢所在,大量部署的「伊斯坎德爾-M」戰術飛彈可在第一時間摧毀北約的飛彈、遠程火炮、機場、指揮所等地面目標。另外俄羅斯目前還在做一件事,就是重啟戰略轟炸機部隊的擴充計劃。公開的消息來看,俄羅斯一方面開始重新建造圖160戰略轟炸機,另一方面在升級現有的圖22M和圖95轟炸機,並將其向東歐前沿部署。美國智庫的兵器推演結果令人驚訝,在俄羅斯的首波立體打擊下,北約會先付出三萬人的代價。
雖然美軍方稱,其陸軍具備在4天內將一個輕型旅、12天內將一個師、30天內將兩個師投送到海外戰區的能力;空軍具有在7天內將兩個航空聯隊、30天內將6個航空聯隊投送到海外衝突地區的能力;海軍可以在一兩天內將第一個航母編隊,7天內將第二個航母編隊,30天內將第三和第四個航母編隊投送到海外戰區的能力。但如果面對的是擁有強大力量和地緣優勢的俄羅斯,這種能力顯然不夠。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13639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