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寸草之心報春暉——解讀中國工程院院士、空軍某試訓基地高級工程師趙煦的心路歷程

[提要] 經過1400多天忘我工作,趙煦帶領課題組攻克一道道難關。1995年4月13日,我國自行研製的超音速無人靶機首飛成功,使我國無人靶機研製技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當年曾斷言中國20年也搞不出超音速無人靶機的那名外國專家不僅震驚,更是嘆服。
記者對面,空軍某試訓基地高級工程師、78歲的趙煦院士平和而親切,給人的感覺如沐春風。談起自己為什麼要入黨這一話題,有著46年黨齡的趙煦感慨萬千。從他的話語中,記者深深感受到他對黨的深情,對黨的事業的熱愛。原文配圖:趙煦(右二)和科研人員一起研究課題。(圖片由空軍某試訓基地提供)。
記者對面,空軍某試訓基地高級工程師、78歲的趙煦院士平和而親切,給人的感覺如沐春風。
談起自己為什麼要入黨這一話題,有著46年黨齡的趙煦感慨萬千。從他的話語中,記者深深感受到他對黨的深情,對黨的事業的熱愛。
趙煦童年時,家鄉湖南省瀏陽市飽受戰火摧殘,鄉親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直到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解放了他的家鄉,鄉親們才過上好日子。不久,黨和政府在他家鄉辦起了學校,趙煦才有了學習的機會。「要不是黨的培養,我這個農村娃咋能成為院士?」趙老的話滿是感慨。
從小萌生的感恩之心,讓趙煦對加入中國共產黨充滿了嚮往。1956年,如願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當晚,趙煦把團員證抱在懷裡,高興得徹夜難眠。他知道,自己離黨的大門又近了一些。
考入北京航空學院飛機系後,趙煦得知,在祖國西部大漠深處的某試訓基地,雖然偏僻荒涼,卻是國防科研事業的重要陣地。「做黨需要的人,到黨需要的地方去,就是向黨組織靠攏。」畢業時,趙煦毅然放棄留京機會,奔赴那個「風吹石頭跑」的不毛之地。
來到基地後,趙煦的第一份工作是燒鍋爐。一天晚上,時任基地政委蔡劍橋來到鍋爐房與他談心時說,部隊研究靶機沒有經驗,沒有資料,遇到很大困難。「如果沒有靶機,武器再好也定不了型!」蔡劍橋的話,讓趙煦感到一團火在胸中燃燒。
從那晚開始,鍋爐房的燈光經常徹夜通明。燈光見證了一名有志青年報答黨恩的夢想與行動。
基地黨委很快決定:由趙煦擔任研製工作的總設計。兩年時間,趙煦帶領課題小組從零起步,攻克一系列技術難關。1966年12月6日,一架紅色無人靶機直衝雲天。這架被命名為「長空一號」的無人靶機首飛成功,開創了我軍無人靶機自主研製的先河。資料圖:趙煦院士帶領助手檢測無人靶機。
半年後,趙煦上交了一份見解深刻獨到的無人靶機研製建議。基地黨委很快決定:由趙煦擔任研製工作的總設計。
兩年時間,趙煦帶領課題小組從零起步,攻克一系列技術難關。1966年12月6日,一架紅色無人靶機直衝雲天。這架被命名為「長空一號」的無人靶機首飛成功,開創了我軍無人靶機自主研製的先河。
1970年5月,在經受黨組織多次考驗後,趙煦光榮地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上世紀80年代初,上級派趙煦出國考察,準備購買無人靶機。但以當時我國的經濟承受能力,花費巨大,任誰都會心疼。考察回國後,趙煦語出驚人:「進口無人靶機的事算了吧,我們下決心自己搞!」
深思熟慮後,他大膽提出把已退役的某型飛機改裝成無人靶機的設想。
改裝,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於登天。面對科研中一個又一個「攔路虎」,趙煦帶領課題組破釜沉舟勇往直前。數不清翻了多少書,查了多少資料,核算了多少數據,也不知道做了多少次試驗,難題被一一攻克!
終於,我國自主改裝的「靶五-乙」無人靶機誕生了。這不僅為國防科研試驗提供了性能更好的高空高速無人靶機,也為我軍大批退役殲擊機找到了為國防事業再次出力的機會。
上世紀80年代末,我軍武器裝備建設的飛速發展,呼喚著超音速無人靶機的到來。某西方國家為攻克無人靶機衝破音障的技術難題,投入大量經費,用了整整8年時間。聽說中國也開始攻關研製,該國的一名專家斷言:再用20年,中國也搞不出超音速無人靶機!
經過1400多天忘我工作,趙煦帶領課題組攻克一道道難關。1995年4月13日,我國自行研製的超音速無人靶機首飛成功,使我國無人靶機研製技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趙煦懷揣著一顆「為黨做點事」的赤子忠心,和他的團隊一起交出了一系列足以載入我國無人靶機研製史冊的驕人答卷。資料圖:趙煦院士帶領助手檢測無人靶機。
研製還是進口?面對這個話題,國內一些專家學者展開激烈討論。爭議中,趙煦霍然而起:「4年時間、800萬元經費,我保證讓超音速靶機飛上天!」
「不可能!」一些人對此提出質疑。趙煦心裡也明白自己立下的這份「軍令狀」有多難實現,但作為一名黨員、一名軍人,他實在咽不下「受制於人」這口氣。
「入了黨,我就是黨的一分子。不管面對何種壓力,都要勇敢承擔起來。」趙煦堅定地說。
經過1400多天忘我工作,趙煦帶領課題組攻克一道道難關。1995年4月13日,我國自行研製的超音速無人靶機首飛成功,使我國無人靶機研製技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若干年後,當年曾斷言「再用20年,中國也搞不出超音速無人靶機」的那名外國專家來到中國。當他看到我國自行研製的超音速無人靶機時,不僅震驚,更是嘆服。
「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了自己作為一名黨員的價值,感受到了回報黨恩的由衷快樂。」趙煦的語話充滿自豪。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從軍52年、入黨46年,趙煦懷揣著一顆「為黨做點事」的赤子忠心,和他的團隊一起交出了一系列足以載入我國無人靶機研製史冊的驕人答卷——
「長空一號」靶機,結束了我國靶機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
無人機核爆取樣,開創了我國核彈空爆取樣的新紀元;
某型超音速無人靶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3個擁有超音速靶機的國家;
……
半個多世紀以來,趙煦幾乎把可以研究的無人飛行器研究了個遍,實現了多項跨越發展,形成了一條集研製生產、試驗試飛、提供使用、質量保障於一體的無人機發展道路。
如今,年逾古稀的趙老在科研領域的工作幹勁絲毫沒有放鬆。「不管工作日晚上還是周末,趙老經常像上班一樣來到辦公室,跟年輕人比著干!」趙煦的一個學生告訴記者。
記者就這個問題詢問趙老,趙老想都沒想,一字一句認真地說:「科研的腳步不能停!感恩的行動不能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13604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