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4月,美國在嘉手納空軍基地進行了跑道搶修作業、彈坑填平等演習。這一次全面檢測了美軍在嘉手納空軍基地內部的大批次戰機,從日本本土轉場到這兒的能力。據稱美軍F-22、F-18戰鬥機進行了轉場,而當地居民表示只有幾架F-22隱身戰鬥機處於5分鐘之內緊急起飛,並且完成裝填。這一演習意味著美國方面開始認真考量中國火箭軍、空中力量的精確打擊。而在全世界當中,只有中俄擁有一口打出千發巡航、彈道飛彈的能力。
在跑道搶修過程中,美軍使用了玻璃纖維,其厚度大約不超過5毫米,鋪設了將近1000米的臨時跑道。從美軍作業工程表規劃書中我們可以看出,整個跑道搶修從填平彈坑到鋪設最新的玻璃纖維,大約需要四個小時。但是這僅僅是公開的報道,實際運作中的時間將會大大縮短。所處理的彈坑包括直徑10米左右的大型彈坑、集束炸彈坑、雲爆彈坑等。
從處理彈坑的種類就可以看出,美國空軍對近年來對中國火箭軍、空軍的精確制導武器打擊能力,估計有所不足。首先中國火箭軍的打擊精度來說,這個可以從近年來出口到國外的P-12、B-611M戰術地對地飛彈打擊精度就可以看出若干動向。而上述兩種飛彈都是中國主打的出口產品,中國自己並沒有裝備。
從外貿飛彈來看,中國彈道飛彈普遍採用了慣性制導+衛星制導的方式,同時還保留了雙模式制導方式。未來中國自己的制導衛星成熟後,其精度還會進一步提高,而且不受限制。射程200-500公里的彈道飛彈其精度普遍已經達到了低於20-30米的標準(千分之一)。由此推算,射程500-600公里的東風-15A飛彈,如果採用同樣的制導方式,其打擊精度很可能低於30米,而這個射程1000公里東風-21D飛彈,採用同樣的制導方式,射程低於60米。數據還是比較保守的推算,實際上打擊精度可能會更高。
中國空軍裝備了射程達到200公里以上的KD-63、150公里以上的KD-88和Kh59TE電視制導飛彈,這些飛彈的精度在6米以內。除此之外射程80公里的FT-6滑翔制導炸彈也開始小批量裝備,已經在飛豹戰鬥轟炸機上使用,據稱已經打出了精度為15米的成績,FT-6炸彈採用了慣性架衛星制導。
制導武器打擊精度是一方面,彈頭的爆炸威力更為重要。中國已經對外推出了A-100、A-200、WS1/2/3、SR-3/5型遠程多管火箭炮,其都採用了至少5種彈藥:集束彈頭、高爆單頭、雲爆彈、殺傷彈、燃燒彈、石墨彈頭。石墨彈頭通過爆炸的方式,主要打擊電網、電站。
以中國對外出口最常見的衛士-2遠程火箭炮為例,裝載150公斤殺傷爆破彈頭的時候,其鋼珠為50000個,散布面積為105米。裝載子母彈頭的時候,攜帶子母彈540個,散布面積為90米,裝載150公斤雲爆彈彈頭的時候,其35米之內的高壓為0.2Mpa,70米之內的壓為0.03Mpa。這樣推算東風-15B、東風-21D、長劍-10所攜帶的500公斤的殺傷彈頭、技術炸彈彈頭、雲爆彈彈頭,以打擊精度為30-60米測算,其火力散步面積、子母彈散布面積分別為200米左右,即增加一倍的殺傷力。
由此可見中國東風系列飛彈的破壞程度,這些依然不能保證抹平整個機場,但是確實是致命性的。而美軍在嘉手納機場的停機坪,也沒有實現一機一堡的規模,各個機庫都是開放式的,在上述中國東風飛彈的打擊下,美軍開放式機庫已經不符合實戰要求,很可能瞬間被殲滅。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13435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