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殲20首架2101號黃皮機曝光後,國內外軍事媒體近乎一致判斷,中國的首款第四代戰鬥機殲20進入量產期。但是由於既有的航空工業差距和殲20的研發周期不長兩個因素基礎,一些軍事觀察家認為,殲20量產的判斷有點過於樂觀。在他們看來,中國的殲20戰鬥機量產服役期不會早於俄羅斯的T50四代戰鬥機。而且中國的殲20仍然會受制於俄羅斯提供發動機的進度。
更為保守的的估計認為,中國的殲20戰鬥機會先進行小批量的量產定型,並裝備到空軍試飛基地進行全面驗收,總體數字不會超過12架。另外裝備國產渦扇15發動機的殲20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果中國空軍對量產型殲20的前提要求真的是必須裝備國產發動機的話,那麼殲20的實質量產期肯定還會延後。網際網路論壇對此觀點認可度很高。
不過近期兩則消息仿佛一枚重磅炸彈,一是噴號2102的黃皮機圖片出現,而是中國電視媒體軍方演習視頻新聞中出現殲20戰鬥機。於是世界媒體譁然認為中國的殲20戰鬥機已經開始批量列裝空軍部隊,但這個猜測隨後被中國軍方闢謠,稱消息不確切,但殲20會在不遠的將來裝備中國空軍。而軍迷最困惑的就是「不遠的將來」五個字,到底有多遠啊?
實際上這個問題也是世界其他軍事大國所關心的。毫無疑問從兩架21開頭的黃皮機(中國量產型戰機的塗裝慣例)判斷,殲20極有可能是繼美國F22/35戰鬥機之後,世界第三款量產服役的第四代戰鬥機。而中國也將因此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獨立研發第四代戰鬥機的國家。另外有裝備專家指出,殲20的總體隱身設計水平要好於俄羅斯T50戰機。
與之前緊鑼密鼓消息不斷的8架殲20驗證機試飛階段不同,在2101號黃皮機現身後,有關殲20的消息越來越少。加上上述軍方的闢謠,令軍迷的心又懸了起來。不過近日中國軍事媒體採訪國際試飛員、殲-10首席試飛員徐勇凌大校時,所得到專家級判斷會給軍迷一顆定心丸。徐勇凌對於之前多種機型的研發裝備判斷都相當準確,而他這次判斷殲20首期量產回過百架(筆者認為可能是四個團96架,加上8架驗證機)。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還強調指出,殲20會在2017年正式加入中國空軍服役。同時他還否認了中國戰機心臟病的問題。毫無疑問如果殲20真的能夠如他判斷按期服役,那麼所帶來的,肯定不會是僅僅一款四代戰鬥機的成功驚喜,渦扇15航空發動機的成功更彰顯出中國軍事航空工業歷史性的大轉折成就。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