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用B-52和B-2轟炸機嚇唬中國,但卻被一關鍵數據打臉

在前兩天的香格里拉對話中,美國國防部長卡特表示,將部署B-52和B-1轟炸機到南海地區,試圖對中國進行軍事上的恫嚇。那麼美國會不會部署轟炸機到南海,會部署哪種轟炸機到南海呢?或者說,美國人根本不會來真的,而只是虛言唬人?

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在就職典禮上,後面是美國副總統拜登和卡特老婆的「親密接觸」,這張照片曾經在網上引發軒然大坡。看來卡特先別操心中國南海了,先盯緊了隔壁老王再說吧。

首先我們必須要明確一點,美國在南海部署B-52和B-2轟炸機,與中國是否繼續當大自然的搬運工,擴建島礁沒有關係。卡特的原話是:美國國防部將繼續為美國重返亞太進行軍事再平衡的工作。這意味著美國將繼續為未來幾十年繼續承擔地區安全提供者和領導者的角色。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國防部將繼續派遣最有實力的軍官和最先進的武器前往亞太地區。這些先進裝備包括F-22和F-35戰鬥機、P-8反潛機,同時美軍將繼續部署B-2和B-52轟炸機以及最先進的水面艦艇。

英文原文:And the Defense Department, for our part, is operationalising its part of the rebalance, too, cementing it for the future. That means the United States will remain, for decades, the primary provider of regional security and a leading contributor to the region’s principled security network. To do so, the Defense Department is continuing to send its best people, including some of those new naval officers and marines I spoke with last week, and also its most advanced capabilities to the Asia-Pacific. That includes F-22 and F-35 stealth fighter jets, P-8 Poseidon maritime-patrol aircraft, continuous deployments of B-2 and B-52 bombers and our newest surface-warfare ships.

也就是說,即便中國目前立即停止所有的建設工作,美國仍然會繼續向南海、亞太派遣先進武器。而有些國內媒體稱卡特表示:如果中國繼續在黃岩島進行填島行動,美國和其他國家不會「袖手旁觀」,就在南海周邊地區部署B-52戰略轟炸機。這種說法並不準確。

即便卡特有這種表示,也是一種「不對稱利益交換」的手法。因為轟炸機是飛行器,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但是島礁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我們不可能用島礁建設來和美國進行戰略利益交換,如果要平等交換的話,也是中國「停止建設」來換取美國撤出亞太軍事基地,例如關島或者日韓軍事基地來進行交換。因此這個交換條件,對於中美兩國來說都不可能成立。

好了,現在我們可以聊一聊美軍派遣轟炸機的問題了。美軍有著世界上最龐大和最先進的轟炸機部隊,為什麼只提到B-52和B-2轟炸機?為什麼沒有提到B-1轟炸機呢?

誰都知道,B-52轟炸機是一種服役超過50年的老爺轟炸機,在B-52轟炸機的時代,美國電影還都大部分是黑白片。任何一個對軍事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高空高亞音速的B-52轟炸機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無法適應防空體系的打擊。這也才有了具有低空滲透能力的超音速遠程戰略轟炸機B-1「槍騎兵」的由來。在經過B-70的失敗之後,美國認為能夠在低空100米左右以接近音速突防的B-1轟炸機,已經能夠滿足當時美軍的需要。

參考F-111飛機的空中變形

B-1B轟炸機最大的特色是採用可變後掠翼的形式,全開時翼展可達到41.78米,採用最大後掠角時是23.84米。可變後掠翼是用來調和各種矛盾要求的手段,例如需要高速飛行,後掠翼的角度就要減少,機翼就會緊貼機身,而在起降或者長續航距離飛行時,後掠翼的角度就要減少,機翼就會伸展開來。由於采可變後掠翼,B-1B能從跑道長度較短的民用機場起飛作戰,可避免因敵方先發制人的空中打擊。

B-1B的彈倉和旋轉式復合掛架

B-1B的優勢在於它具有完成戰略核打擊的能力,但遠航程和大載彈量的特點又讓它具備超強的戰術打擊能力、B-1B航程高達12000公里,擁有三個縱列分布的彈艙和六個外掛點,所有彈艙最大內掛載重量34050千克,所有外掛點最大載重量26786千克,加起來高達60多噸。B-1B內掛武器包括AGM-86B空射巡航飛彈、AGM-69短距攻擊飛彈、JDAM聯合直接攻擊彈藥、227千克MK82、454千克MK83、908千克MK84普通炸彈、454千克的BLU-110子母彈箱和908千克的BLU-109子母彈箱等各種武器。新聞里透露的「聯合空對地防區外飛彈」(即JASSM飛彈)則是B-1B能夠攜帶的最新打擊武器。2010年9月美國Dyess空軍基地第7轟炸機聯隊的一架B-1轟炸機第一次滿載24枚聯合防區外空地飛彈(JASSM)通過飛行驗證,表明B-1轟炸機已具備該項能力。

看上去很高大上,是不是?沒錯,而且這類變後掠翼轟炸機除了美國俄羅斯,其他國家還沒有。但殘酷的現實是:2015年B-1轟炸機的戰備率只有可憐的47%。也就是說B-1能隨時上戰場的,只有30架左右。在反恐戰爭初期,B-1曾經代替B-52和B-2挑過一陣大梁,一度執行任務比率更飆升到99%。但是美軍的玩命造,也讓這種技術複雜的大型轟炸機吃不消。因為B-1轟炸機雖然沒有B-2那麼嬌氣,但是其變後掠翼的複雜性仍然讓美國空軍吃了不小的苦頭。如果把B-1轟炸機部署在南海周邊地區,這種高溫高濕的環境,對B-1的傷害性就更大,很可能到時就根本無法執行任務。

那麼美軍為啥選老舊的B-52轟炸機?很多人想不到的是,這種老爺機經過大規模的翻新已經在美國空軍重新煥發生機。這是因為B-52的技術相對簡單,只要美國還能生產波音-747,就能夠用現成的技術來翻新B-52。根據美軍的統計,2015年服役年齡超過52歲的B-52,戰備率高達72%,比F-15戰鬥機都高。而且B-52這種結構相對簡單的老飛機,對南海環境的適應能力更強。如果美軍在日本、關島、澳大利亞甚至菲律賓部署B-52,這位老爺子還是能夠撐一陣的。

但這僅僅是一個理論值,現實中美軍部署在亞太的B-52,其實就在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數量一般是5架左右。美軍關島安德森基地距離南海中心點大約是2500公里。按照美軍防區外攻擊飛彈1000公里航程來計算,美軍B-52必須飛到據目標1000公里才能進行投彈。而如果中國在南海島礁部署預警機(例如空警500),在我島礁700公里附近巡邏,就能夠發現美軍入侵的B-52機群,而且留空時間還能有數個小時。數量少且沒有隱身能力的B-52,很難對中國產生實質性的威脅。至於部署在韓國、日本和菲律賓,對不起,B-52一起飛就會被發現。

當然美軍可以大幅度增加B-52在亞太部署的數量,但是這超出了安德森空軍基地的承載能力。而且B-52單純數量的上升就會馬上會引起中國的高度警惕,甚至引發更嚴重的後果。因此這些年美國一直想在澳大利亞部署B-52,因為從距離和承載力上,澳大利亞都是一個B-52進行防區外進攻的絕佳地點,但是澳大利亞一直持模糊甚至反對性意見,就是擔心會遭到外國的軍事打擊。畢竟中國的東風飛彈快遞,也不是吃素的。

因此,美國國防部長在香格里拉對話上,擺了一堆看似牛叉的轟炸機,但實際上能夠起作用的十分有限。當然我們不能因為美軍轟炸機存在的問題就小視美軍的威脅,因為除了轟炸機,美軍在亞太的大量戰術飛機也能對我軍產生重大威脅。但只要中國持續不斷地經營好南海,排除外來干擾建設好南海防禦體系,加快部署戰略預警設施,戰略主動權就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因為只有中國在南海有了好幾個屬於自己的「關島基地」,才意味著中國具有了戰略武力投送和海空監視的關鍵要地,這才是中國相對美國在亞太的最大戰略優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12790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