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中國相當倚重陸基核打擊力量,尤其是陸地上的東風-31、東風-31A洲際彈道飛彈都是中國大國長劍的劍鋒所指。現在這把劍鋒將會更佳鋒 利,因為中國已經開始準備正式部署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根據《解放軍報》的最新文章稱中國正在對上個世紀的「長城工程」進行全面升級,而這一工程一直 被外界認定為是中國的「地下長城」核武器洞庫工程的代名詞。
中國火箭軍正在對「地下長城」進行「智慧」化升級,也就是要打造新版的「大國劍鞘」。而且從工程擴建的情況來看,首先是對原有洞庫的高度、寬度和長 度進行拓展。因為原來出於抗衝擊設計,這類洞庫直線距離都不會很長,多數採用S彎或者直角彎來應對衝擊波侵襲。外加上外層重達數十噸的鋼製洞庫大門和多層 防爆牆設計,就算50萬噸TNT核彈頭在門口炸開仍可確保內部飛彈發射車和發射井都能安然無恙。
要進行這樣的工程,而且工期要求短,最好的方法就是採用大規模定向爆破技術對原有洞庫進行拓寬後再對山體洞庫進行加固處理。結合最近美國地球物理聯 合會公布的2015年在中國境內檢測到多次1到2.5級左右的人工地震波的消息來看,美國方面大致斷定中國能夠承載東風-41「地下長城」洞庫建設應該已 經完成。
山體洞庫的堅固程度可以稱為是固若金湯
以往這類洞庫所接納的目標最長的就是東風-31A飛彈發射車,這種射程超過12000公里的彈道飛彈長度上也相當長,大約要接近14米左右,儘管東 風-31A飛彈發射車採用了新式16輪、帶有4門駕駛室的長軸越野飛彈發射車,可轉彎半徑仍舊很大,需要的坑道路徑也要長很多。
而且東風-31A發射筒的直徑有2.25米,洞庫高度上也有要求。所以在打造上一代「地下長城」時,中國採用了大量的橫向爆破結合人工開鑿的方式將 大山開鑿出一條條蜿蜒的大道,工程量是相當巨大的。說把山體掏空略有誇張,但是把山體打造成一個相當複雜的大迷宮這應該沒錯。這是在歷次的軍事新聞中早有 報道,方法全球都知道,具體施工的細節才是關鍵。
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
但是到了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要進駐時就有了新的麻煩,因為東風-41射程更遠,達到了14000公里,而且具備最多10個分導多彈頭髮射能力, 使得東風-41的突防能力更好。不過這些都是有代價的,這樣的使得東風-41比東風-31發射筒的長度更長,目測大約在16.5米左右,比東風-31長了 3米,發射筒的直徑也要接近3米,而且必須要換裝新式的WS-2900系列8軸特種車輛,這使得整個車體的高度、寬度、長度都比東風-31提升了一個數量 級,原來的洞庫想要停靠這些新式東風-41飛彈發射車難度變得更大。
而且這些洞庫內的設施也需要更新,因為以前都是用來貯存、發射液體燃料飛彈和東風-31這樣上個世紀90年代技術的洲際飛彈,檢測設備等全部需要更 新。所以火箭軍才會提出「智慧陣地」概念, 所有的環境控制參數要實現自動採集:溫度,濕度,甚至是塵埃數都要實現完全自動化的採集分析,飛彈的平時的檢測和抽插都要採取高度自動化,人員訓練也全部 採用數字模擬器化操作,可以持續保持戰鬥力等等改進。所以必須要對原有洞庫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加寬,加高,增長,電氣設備等再升級。
從最近一段時間,美國諸多媒體頻繁報道東風-41即將入役的消息來看,中國的劍鞘準備完畢,長劍自然要入鞘待發;射程更遠,分飛彈頭更多,尺寸更 大,威懾能力更強的東風-41機動洲際彈道飛彈很可能已經進入陣地執行戰備值班,這款能夠威懾大半個地球的利器,已經準備好可隨時瞄準任何目標。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