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之間的戰爭絕不僅僅是正面戰場的軍隊廝殺,和政治經濟之間的聯繫及其緊密。

首先政治上一旦中國共產黨下定決心,那麼靠外國施壓是幾乎不可能改變的,更何況屆時是作為敵對國的身份。其他方法我也並不了解。
經濟上因為中國現在的經濟發展極度外向,可以打的牌就很多了。美國作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中止貿易關係是必須的,而作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的歐盟,戰爭時期令其截斷對中國貿易的可能性無限接近於100%,日韓澳等等小夥伴自然不用多說,以此為基礎,完全封鎖中國海上貿易就沒問題了,中國的貿易只剩下俄羅斯那坑貨:中國買的國債的話雖說肯定要賴掉,但就算沒有戰爭也是做好了被賴帳準備的,被沒什麼用。然後可以用來噁心中國的自然可以輪到石油,以中國的石油儲備和國內的油田,保證軍隊作戰用油肯定是沒有問題的,經濟發展用油就沒辦法解決了,中國雖然未雨綢繆在巴基斯坦建立了一條輸油管道,但一可以直接打擊摧毀,二來可以將封鎖線設置在離荷姆茲海峽不遠的地方,這條管道並沒什麼用。當然經濟上辦法還有很多,中國經濟到處是漏洞。

然後輿論戰來說,中國對外的信息壁壘本來就很厲害,戰爭時期一旦加強,外部輿論很難進入,這條戰線美國幾乎是沒有辦法進攻的,把握好國內,不要像越戰一樣被反戰情緒破壞決策就好了。
最後才輪得到正面戰場,這裡應該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打一場以台灣島為中心,波及範圍不大的局部戰爭,另一個是打一場對中國的全面戰爭。區別在於是否從其他方向進攻中國,和戰略司令部所屬部隊是否參戰,如果全面戰爭,那麼核力量必須要參戰。為了台灣打一場核戰爭是不值得的,所以局部戰爭才是最正常的。

這樣可用軍力包括美國的太平洋方向、印度洋方向,日本韓國等一票亞洲小北約國家以及澳大利亞。 海上雖然因為東風21和東風26,水面艦艇至少在早期不敢太過於靠前,但航母戰鬥群必須要游弋在太平洋上待機並以巡航飛彈打擊東部沿海尤其是軍事設施,重點是有發起登陸的能力的軍港和空軍的基地:巡航飛彈核潛艇加入到上一個作戰任務中,而攻擊核潛艇和盟國潛艇部隊潛入中國控制的海域。
空軍戰鬥機部隊會同盟軍以盟友的比較靠前的基地為基礎爭奪制空權,(但中國發動軍事行動之前會有保密,會導致空軍在其行動之前沒有時間向前部署,這個時候台灣島應該已經在解放軍控制之下了,不大會搞)。轟炸機部隊和攻擊機部隊在取得制空權後加入打擊行動(不要說打伊拉克時攻擊機和戰鬥機一起進去了怎麼怎麼樣,對中國要謹慎)。奪取制空權後水面艦艇也可以向前,參與消滅解放軍海軍後打擊地面目標。

陸軍基本是沒什麼太大用處的,因為在台灣島這種距離中國大陸極近、對方很容易獲得補充而我方不易補充的地方與解放軍拼陸軍是不明智的。
結果來說,第一種對中國最有利的:我方海空行動並沒有對中國產生阻礙,對方拿下了台灣島並良好控制和防禦,數年後我們取消了對對方的制裁;第二種是中國拿回了台灣島,但元氣大傷,數十年無法對美國產生威脅;第三種是中國並沒有拿回台灣島,在美國的庇護下,台灣獨立;第四種則對美國最有利:在經濟制裁和不斷打擊下,中國無力支撐,此時歐洲諸國也一同出兵,中國崩潰,在接下來的世界格局中俄羅斯獨木難支。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12139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