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V技術即分導式多彈頭(Multiple independently reentry vehicle,簡稱MIRV)技術,可以使原來需要數枚洲際飛彈才能完成的覆蓋任務整合到一枚飛彈上,這樣一來可以做到兩點好處,首先是洲際飛彈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打擊更多目標,其次就是在確保既定打擊目標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可以將洲際飛彈的保有量減少到原來的五分之甚至是六分之一。 這項技術對美蘇或美俄來說意義在於加強了突防能力,而對於中國來說,意義就十分重大,有了這項技術就等同於中國的核武器數量一下子增加五倍甚至六倍,甚至更多。
因為中國的20枚東風5系列飛彈採用單彈頭的時候只能打擊20個美國本土目標,採用分導式多彈頭技術後等於一下子變成了100枚或120枚,雖然數量上仍然不能和美國,俄羅斯相比,但是這就好比兩個決鬥的牛仔,一個身中數槍,另一個被爆頭,結局都是難逃一死,雖然身中數槍看起來很慘,但是你能說被爆頭的就是幸運嗎?顯然從本質上來說,這二者沒什麼區別。這就是中美核武器數量上的差距所表現出來的結果,中國不惜要維持和保有龐大的核武庫照樣可以對美國實施制衡。 分導式多彈頭在有制導裝置的母艙內裝多個彈頭,由母艙按預定程序逐個釋放,使其分別導向各自目標。
母艙由整流罩、末助推發動機、制導裝置和釋放裝置等組成。分導式多彈頭能攻擊相隔一定距離的數個目標,也能集中攻擊一個面目標,從而提高了飛彈的突防能力、命中精度和毀傷效果。 美國情報界20年前就推斷,中國擁有在其洲際彈道飛彈上裝備多彈頭的技術能力,美國目前的估計是,中國只有大約60枚針對美國的洲際彈道飛彈,其中不到12枚是分導式多彈頭(MIRV)飛彈。東風-5B估計可攜帶6枚500公斤彈頭,新式的東風-41據推測使用重量更小,威力更大的6到10枚分彈頭。
再配合近年頻繁實驗取得成功的高超音速重返大氣層飛行器,有理由相信,中國完全可以使用後發優勢彎道超車,用最小的經濟代價,取得與美國相當的核威懾能力,這種能力的建設和提高將使得中國掌握對美國一擊必殺,點其死穴的實力。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