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媒5月25日一篇題為《美在峴港建後勤倉庫》報道稱,5月22日至25日,歐巴馬訪越期間除宣布完全解除對越武器禁令外,還向越方提出在峴港建立軍事後勤倉庫的要求,主要用於人道主義任務和應對自然災害的救助任務。
5月20日印度《經濟時報》從一名美國官員處得知,當前華盛頓和河內正就在峴港建立軍事後勤倉庫進行談判。儘管五角大樓拒絕對該信息進行評論,但媒體普遍認為該消息屬實。不過河內方面同意與否尚不清楚!
美軍或常駐峴港 戰時可迅速展開行動
其實早在3月15日,美國陸軍裝備司令部高級官員丹尼斯將軍在美國全球力量研討展示協會的一次會議上透露,美國陸軍計劃在全球設置8個"裝備機動集中地",其中亞太地區的越南、柬埔寨將作為重點談判對象。此外,美軍還計劃在柬埔寨建立一所野戰醫院。筆者認為,美軍選擇峴港而不是金蘭灣,也許美方覺得金蘭灣地理位置太敏感,同時美海軍艦艇近年來停靠峴港已成為常態,因此認為越方更容易接受。
美軍在越、柬建立後勤倉庫,既可幫助美軍節約長途運輸費用,同時在緊急情況下還可迅速啟用倉庫物資,將幫助太平洋司令部快速應對所謂的人道救援和自然災害。因為如國從美國本土通過海上途徑運送兵力和裝備將耗費20天,但建立後勤倉庫後只需1-2天就可以調用。
有專家指出,儘管美方宣稱未來在越、柬倉庫存儲的軍品將不同於其他地區倉庫,不以戰鬥裝備為主,而主要以後勤設備為主,但其倉庫中肯定會有醫療設備、油料、交通工具以及技術裝備,也算基本涵蓋保障軍事活動的必需物資。其目的不僅僅只是為人道主義和搶險救災那麼簡單,將大幅度減少美軍運輸機和海上運輸船隻活動次數,一旦出現戰事美軍可迅速展開軍事活動。
美國此舉肯定會讓中國"頭疼",其將向中國傳遞一個強有力的信息:美國正慢慢通過其盟友以及其他國家逐漸在亞太地區包圍中國。一旦建立倉庫,美軍將派出部隊常駐,相當於在越、柬設置軍事基地。這是中國不願看到的,可能導致中方利用外交途徑竭力反對,甚至不排除其他更為激烈的行為。
為制衡中國越南不惜放棄"三不"原則迎接美軍
不過,美國雖提出建立後勤倉庫要求,但越方在權衡利弊後恐難答應美方要求。越國會國防安全委員會副主任黎越長就認為"美方要求很顯然與越南憲法和對外政策不相符,此事絕不可能發生"。越南一貫堅持"三不"原則,即"不參加軍事同盟和不作為任何國家的軍事盟友、不允許任何國家在越南建立軍事基地、不依靠某國對抗第三國",美國建立後勤倉庫相當於變相設立軍事基地,違背其原則;同時,越南在南海問題上表示一貫堅持不允許外國設立軍事基地和使用越南基礎設施對抗第三國或破壞南海和平穩定。
但有部分越媒稱越方可制定"三不"原則2.0版本,在"不變"原則基礎上"應萬變",適當調整策略和方法,充分利用國際力量在南海問題上平衡中國力量,其並不違背和顛覆"三不"原則。今年3月8日金蘭灣國際港正式運行,允許世界上任何國家使用,表明越南軍事合作的"多方化、多樣化"。文章指出,越南極有可能允許俄羅斯在金蘭灣建立艦船保障中心,因其只是為亞太活動的艦船提供後勤技術保障,並不違背"三不"原則,同理美軍為人道主義和災難救援建立後勤倉庫更是理由充足。
不管越媒怎麼為美軍說好話,筆者認為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美國在越南建立後勤基地可能性不大。雖然此次美國在人權、民主問題上讓步,宣布對越完全解除武器禁令來換取金蘭灣使用問題(不可能讓美軍單獨使用)、建立後勤倉庫、南海軍事合作等,但越共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普遍比較務實,肯定不願過多刺激俄、中,須在大國關係中尋求平衡,巧妙運用其大國平衡外交戰略,因此不能在越美關係中一次走得太遠。未來隨著局勢變化,越南也有可能將建立倉庫與軍售掛鉤,作為籌碼要求美國出售高端武器。
總之,在當前南海局勢日益複雜的時候,美國使出這麼一招,真實目的應該是試探中國反應,同時也是為對越軍售提出的一大條件。未來一旦這2個點建立起來,相當於美軍在中國周邊又打進2枚"釘子",我們不容輕視。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