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擒賊先擒王」、「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戰法自古就有,但是將此戰法發揚至登峰造極地步的卻是進入信息化戰爭的各國軍隊。
通過使用巡航飛彈和精確制導飛彈對敵方進行精準打擊,首先消滅對方的首腦和首腦機關,徹底摧毀對方的抵抗意志,這樣的戰法被稱為「斬首行動」。
美軍斬首行動所依據的五環理論
斬首行動的理論依據及其必要條件
斬首行動,究其理論依據,最早源自美軍空軍上校沃特的五環理論。該理論把人的大腦作為第一環,認為人的戰略中心是大腦,大腦是不可替代的,它相當於敵人的指揮機構,只要把它破壞掉,敵人這個大系統就會停止運轉;把人的心臟、肝臟和肺比作第二環,它相當於淡水、食物、電力和石油這樣的生活必需品;把人的骨頭、血管和肌肉比作第三環,它相當於鐵路、橋樑、公路、港口、機場等運送貨物、傳遞信息或提供支援的基礎設施;把人體內數千萬個用來傳送食物和氧氣的細胞比作第四環,它相當於人類群體,目標眾多,難以消滅;把白血球等人體保護細胞比作第五環,它相當於武裝力量。

沃特認為,五環模型的特點主要是:一是第一環位於核心,目標雖少但地位最重要,越往外環擴展,目標數量越多,重要性越差;二是已往的戰爭更多的是攻擊最外圍的兩個環,即第五環和第四環,即打擊人員和軍隊;三是未來戰爭將主要打擊內環及核心環,即打擊敵人的指揮機構、有機必需品和基礎設施。摧毀指揮機構就像是動腦外科手術,使敵人的大腦失去作用;摧毀有機必需品,使敵人缺乏後勤供應和補給而失去作戰持續能力;摧毀基礎設施將使敵人斷絕物質流和信息流,失去所有戰爭潛力。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外面那兩個環不摧毀也沒有多大作戰能力。
沃特的五環模型為斬首行動作戰提供了理論依據,但要運用該戰法在戰爭中致勝,卻還需要一些必要條件。
戰鬥素養高、裝備精良的特種部隊非常適合執行斬首行動
首先,斬首行動執行離不開高素質武裝力量。作為與常規戰爭完全不同的作戰樣式,此類特種作戰需要專業部隊執行。各國海陸空訓練的特種部隊都是適合執行斬首行動的首選。
其次,斬首行動執行離不開高精尖兵器裝備。除了巡航飛彈和精確制導飛彈/炸彈外,近年來,武裝直升機以及無人機都加入了斬首行動的行列。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並非每個國家都具備施行斬首行動的能力。
再次,斬首行動執行離不開龐大常規武裝力量威懾。斬殺敵方首腦必然要做好面對敵方反撲的計劃,龐大常規武裝威懾所起到的就是防範「洪水溢出」的作用。如果因斬首行動而引發大規模戰爭代價,無疑是不明智的。
最後,斬首行動的本質是政治、戰略攻勢。除了直接清除敵方首腦,取得相應軍事戰果。該行動更大的意義在於削弱敵方整體抵抗意志,以壓促變,推動敵方內部發生分化。
美軍曾依靠斬首行動成功擊斃了「恐怖大亨」本·拉登
美軍經典斬首行動回顧
美軍作為當今信息化程度最高的部隊,其特種部隊訓練強度、所裝備武器先進程度以及實戰經驗均高人一籌。以下我們就來回顧下美軍操刀的三場經典的「斬首行動」。
場景1:代號「斬首行動」——2003年美軍突襲伊拉克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當地時間凌晨5時35分,在獲知薩達姆及其領導成員在某住所開會的情報後,美軍部署在波斯灣和紅海附近的軍艦短時間內發射37枚「戰斧」巡航飛彈,並同時出動2架攜帶精確制導炸彈的F-117隱形戰鬥機對薩達姆及其指揮機構實施首次「斬首」行動,摧毀了薩達姆的一座堅固的地堡。緊接著,4月7日下午,美軍發動開戰以來第二次「斬首行動」,追殺薩達姆父子及其指揮系統高官。美軍一架B-1B戰略轟炸機從科威特起飛,向巴格達西部一處掩體投下4枚傑達姆鑽地炸彈,全部命中同一彈坑,薩達姆和他的兒子在轟炸前幾分鐘離開掩體倖免一死。
雖然初期「斬首行動」並未取得徹底癱瘓伊拉克軍政指揮核心的效果,但這種將伊拉克看成一個整體系統,並打擊核心首腦環節的戰法在以往任何戰爭中從未出現過,一時震驚了世界。美軍在斬首行動中展現出的隱形戰鬥機、精確制導炸彈等新兵器,重視制空權、制信息權和精確打擊等新戰法思想,掀開了世界新一輪的軍事革命。

場景2:代號「傑羅·尼莫」」——2011年美軍特種部隊擊斃本·拉登
進入全球反恐戰爭時期後,恐怖分子成為美軍「斬首行動」的主要目標。2011年,經過衛星偵察,美軍確認逃亡多年的「恐怖大亨」本·拉登位於巴基斯坦的豪宅中。這一次,美軍採取了經典的特種部隊短兵相接的斬首方式,調集24名美國「海豹」特種兵,乘坐「黑鷹」直升機直接越境突襲本·拉登宅邸。
據當事人事後回憶,他們分成不同的小組,一層層深入住宅,由爆破小組炸開一道道門,一間間清理客房,擊斃了本拉登等四男一女,整個過程只用了18分鐘。行動全程視頻通過衛星實時傳送回白宮,歐巴馬和幕僚們在白宮局勢研究室(Situation Room)全程進行了監看。
無人機的投入使用令美軍在執行斬首行動時有了更多的選擇
場景3:無人機時代來臨——美軍無人機打擊IS重要價值目標
使用無人機實施斬首以及「定點清除」是美軍從2001年就開始實施的項目。特別是在反恐行動中,美軍無人機斬首行動已經從特種戰爭發展為常態行動。據美國五角大樓介紹,未來4年內美軍將大幅增加海外例行無人機飛行任務數量。計劃在2019年將無人機飛行任務數量從現在的每日60次左右增加至90次。無人機的優勢,一是長航時,二是沒有人員損失。在反恐戰爭中,美軍更願意採用這樣的方式,雖然冒一些所謂道義上的風險,但是總體上來說戰爭成本會大大下降。
2015年11月,美軍無人機在「伊斯蘭國」位於敘利亞的大本營拉卡市附近發起了斬首行動。兇殘的「聖戰者約翰」在離開拉卡一座房屋準備上車的時候,被美軍MQ-9「死神」無人機的炮彈擊中,沒有波及任何無辜者。
斬首行動的本質是美軍軍事霸權主義的體現
中小國家的噩夢:暫時應對無解的美軍「斬首行動」
美軍的「斬首行動」意在維護其全球軍事優勢地位,本質是美軍軍事霸權主義的體現。
美軍憑藉其在信息化變革中的軍事科技優勢,成功建立起來涵蓋常規武裝威懾,反導系統防禦,巡航飛彈和隱形戰鬥機攻擊,衛星定位鎖定,無人機巡航監視打擊以及精銳特種部隊突襲在內的完整「斬首行動」工具系統。
即便不願意承認,其實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這都是避之不及的巨大威脅。大國由於有核武器從而與美軍實現了戰略平等和相對和平,情況還較好。從現實來看,受到威脅最大的其實還是反美的中小國家。

對於中小國家來說,美軍更敢於實施斬首行動的重要原因在於:低成本的斬首行動一方面可以除掉「眼中釘」實現對其政權的顛覆,另一方面此類特種軍事行動由於不會傷及無辜很少會引來國際干涉。以美軍目前已執行的如此眾多的「斬首行動」來看,還沒有哪個大國會因為美軍的某次「斬首行動」而與美軍爆發全面戰爭。從兩次世界大戰經驗來看,大國被小國間糾紛拖入戰爭泥潭也是極不明智的,是大國衰落的主要原因。
不過一般來說,即便是中小國家也不會因為面對美軍「斬首行動」而束手就擒。在被「斬首」前率先布置,化整為零,節節抵抗曾經是薩達姆的做法,雖取得了一定的戰果,但仍難逃全滅被殺的後果。對於中小國來說,最有效的辦法應是能在外交上低調守拙,尋求大國支持,實現問題的和平解決方為上策。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11256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