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中國人看不得中國好:竟稱中國殲20圖紙來源俄米格144?
中國最新一代戰鬥機殲-20戰機一出現就伴隨著著許多質疑聲,特別是國外媒體尤為關注,早在2014年加拿大《漢和防務周刊》曾專門發表過一篇關於「中國新一代戰鬥機殲-20的設計思路從何而來」的文章,平可夫堅持認為殲-20借鑑了米格1.44的圖紙。而就是這位加拿大華裔在十年前曾對外宣稱中國20年內不可能研製出第五代戰機,最近關於中國殲-20所謂「仿製俄羅斯米格1.44」的傳聞又不脛而走,筆者認為這純屬抹黑中國第五代戰機的科研成果。
(殲20和米格1.44氣動設計完全不同)
因為殲-20和米格公司上世紀90年代中期研製的1.44試驗樣品機在氣動布局上頗為相似,包括加長的機身、前翼、機腹垂直安定面等。米高揚設計局副總經理兼工程中心主任巴爾科夫斯基近日指出,米格1.44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公開亮相的,當時中國確實對這種飛機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並向俄羅斯派出了專家代表團,希望更加全面、詳細地研究米格1。44項目。
(當米格1.44還是驗證機時殲20已經生產了至少7架)
從J20第一次露面開始,平可夫就認為J20在中國航空工業界的地位是前所未有的,這是中國的設計師第一次立足於自己的頭腦、自己的技術、自己的作戰思想,完全獨立設計出的多用途戰鬥機。
但是在國際上,多位歐美、俄羅斯的航空評論家不同意這一觀點。多數認為J20毫無疑問地抄襲了米高揚設計局1.44項目的設計概念,甚至獲得了設計圖。來自俄羅斯的航空評論消息聲稱:他們毫無疑問地使用了1.44的數據和概念和外形。「看看巨大的腹鰭、相當大型化的前翼、全動式尾翼、修長的機身,J20完全與1.44相同」。在莫斯科有人持這一看法。
米格-1.44戰鬥機是俄羅斯為與美國競爭第五代戰鬥機而研發的。1983年開始設計,1989年開始首架飛機組裝(工程代號1.44),1991年蘇聯解體後,米高揚設計局因資金問題,只在1994年生產出一架Mig-1.44的技術驗證機。採用部分隱身設計的雙發單座戰鬥機,為俄羅斯第五代(相當於西方的第四代)。該機採用非常規的三角翼、雙垂尾的鴨式氣動布局和可調式S型進氣道,機體大量採用了復合材料和可降低紅外特徵的技術,機身表面和進氣道內也採用了吸波塗層。
(最新在博物館展出的米格1.44)
軍事武器專家指出,一方面米格-1.44戰鬥機是一型典型的複雜氣動、簡單飛控的驗證原型機。全機可動翼面多達18處,尤其是腹鰭和尾撐都設計了可調舵面,限制了矢推航向控制和矢推俯仰控制能力。顯示出米格-1.44戰鬥機的主翼俯仰控制能力不足,並且垂尾航向控制能力有限,尤其是大迎角機動時必須依賴腹鰭進行航向控制;
另一方面米格-1.44戰鬥機作為驗證原型機並未設計雷達艙,無法達到五代機的隱身設計要求;座艙隱身採用覆膜;進氣道採用的是帶有可調唇口的多波系可調進氣道,相當於四代機的設計水平,幾乎無隱身效果。
而中國殲-20採用了單座、雙發、全動雙垂尾、DSI鼓包式進氣道、上反鴨翼帶尖拱邊條的鴨式氣動布局。機頭、機身呈菱形,垂直尾翼向外傾斜,起落架艙門為鋸齒邊設計。說殲20抄米格1.44純粹是髒水,,是對中國軍工科研人員嚴重的侮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10668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