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絕對不願意見到世界和平!美防長卡特揚言,新冷戰思維劍指中國!美帝亡我之心從未消減!那些認為美國還有人性的中華民族是時候清醒了!

據美國「防務一號」網站報道,美國防部長卡特25日在海軍戰爭學院發表演說時,把美對中國的戰略態勢比喻成「宛如與前蘇聯持續近50年的冷戰對峙」。他說:「這將是堅決、溫和但強有力的長期對抗,很可能會持續好些年。」「我們的亞太再平衡不會淺嘗輒止,而會長期進行。」
卡特還說,中美在南海的行動與反應不過是時代大格局中的一部分,他認為,中國的「內部邏輯」與社會終將改變,那時一切將會畫上句號。
稍早卡特還曾說,美國軍機與軍艦在南海巡航只是更宏大計劃的冰山一角,「亞太再平衡」遠不只是執行自由航行權,而是外交、經濟與軍事齊頭並進。
▲資料圖:美國國防部長卡特
卡特的幾次講話大概是迄今為止美國在任高官對華冷戰思維最全面的公開闡述。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幾名中國學者認為,這些闡述在美國戰略界、尤其是在美國軍方有很強的代表性。美國會把60%的海空軍力量調到亞太地區已是既定方針,中美關係中的緊張部分逐漸增加大概很難避免。這與中國在南海上是否擴大了幾個島礁的面積關係不大。
美國的壓力要一直持續到「中國內部發生變化」為止,美戰略界對中美博弈結局的設想是以蘇聯解體為版本的,美國將通過軍事壓力及「和平演變」促使中國發生導致「結束遊戲」的改變,卡特的話證實了很多中國人的這一擔心。
了解了美國鷹派的對華思維之後,中國該怎麼辦呢?或許我們首先應確信一點:中國是已經擁有戰略自衛力、從而使美國不得輕舉妄動隨意冒犯的力量。中國有寬裕的能力守住國家安全的底線,美國無論採取多少遏制中國的措施,只要一絲理智尚存,就不至敢於主動對華全面開戰。此外由於中國的巨大體量,美國也窒息不了中國的發展。
有了這一信心,我們就可以更加冷靜地分析美國戰略界不時湧現的遏制中國的衝動。美方陰暗的想法乃至主張無疑存在,但它被按照美蘇冷戰模式加以實施的條件幾乎不存在。
美蘇對抗發生在東西方大致隔絕的時代,今天的全球化則是既成現實和潮流。中美的矛盾比重雖在擴大,但兩國合作面很寬,利益交織,比美蘇對峙要複雜得多。冷戰的鬥法在今天未必使得上勁,將美國對華政策推向「軍事化」並不符合美國全社會的利益。
但是中美面臨長期緊張卡特可能沒說錯,美國對霸權的追求決定了「亞太再平衡」的長期性。亞太是最有活力的地區,中國崛起尤其使這裡成為戰略重心。美國的經濟前途繫於亞太,它的超級大國特權也要轉到這裡固守。由此帶動的壓力中國都需承受。
美國對華博弈目前主要在四個方向上用力,一是圍繞中國的軍事部署和盟友構建,二是TPP,三是「聰明外交」,也就是挑撥離間。第四則是保持對華接觸,促使中國生變。
美國有全面軍事優勢,科技也高出中國一截,但中國的規模優勢正逐漸顯現,這是美國無法破解也最感煩惱的。美既不敢冒險尋求對中國的「速勝」,又生怕耗久了最終輸給中國,同時對於耗到一半中國像蘇聯那樣垮掉沒有把握,因此有了戰略焦慮。
有鑒於此,中國需要築牢安全底線,在此之上則要防止被美國鷹派牽著鼻子走。我們對美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用合作面牽制對立面,讓美國鷹派空發狠而難以下手,也不敢下手。
中國的工業化奮起直追,而且我們是十幾億人口的工業化國家,這不是可以被軍事恫嚇的對象。
再多的航母戰鬥群派過來,對中國的國防潛力來說也微不足道。卡特和他領導的軍隊應當懂得這一點。
美國為何要搞全球新冷戰?
因為,在美國精英看來,美國已沒有能力同時遏制中國和俄羅斯,但如果不展開遏制戰略包括美國盟友也會隨著美國實力衰退離美國而去。
然 而,美國要是獨自來遏制中美,必然顧此失彼。所以,對美國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充分利用盟友的力量,同時在各個敏感地區煽風點火,製造周邊國家與中國和俄 羅斯的對立。由此,美國即可擴大自己的盟友圈,並整合自己全球的軍事盟友「資產」,形成一個針對中俄的全球新冷戰體系。
針對新冷戰計劃,美國防長卡特在2016年5月25日做了描述。他說,美國必將面臨長期與中、俄「競爭」的局面,儘管美國在世界其他多個地區陷入麻煩,但繼續推進「亞太再平衡」政策對美國來說依舊至關重要。美國「防務一號」網站5月25日還稱,卡特當天表示,中美在南海的行動與反應是時代大格局中的一部分,他甚至認為當中國內部發生變化時一切將會畫下句點。但卡特承認,中國現狀與他預測的情況恰恰相反。卡特還稱,面對崛起的中國,美國保持亞太地區穩定與安全的努力類似於過去50年美國同蘇聯的冷戰對峙,「這將是堅決、溫和但強有力的長期對抗,很可能會持續好些年,我們的亞太再平衡不會淺嘗輒止,而會長期進行。」
從 上述卡特的表態我們可以看出,美國已經把今天的中國比作冷戰時期的蘇聯,並且為此做好了長期對抗的準備。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把美國針對中國搞的亞太再平衡 戰略當成階段性戰略是不正確的,美國為這一戰略的未來周期勾勒了50年。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美國未來無論是哪位總統上台,其遏制中國的大戰略方向都是不 會改變的(美國新總統戰略可能調整,但戰略目標往往是不會調整的,因為那並非屬於一個人的決策,而是美國整個精英層的決策),只不過可能在程度、方式方面 會有調整而已。
既然是50年周期的大戰略,那麼最好的結果就是聯合盟友搞出一個針對中俄的新冷戰,用擊敗蘇聯的經驗來搞垮中國。當時美國為首的西方靠新冷戰在經濟上拖垮了蘇聯最終導致蘇聯崩潰,那麼在美國認為,通過軍事戰略的封鎖最後實現經濟的封鎖,然後讓中國「內部發生變化時一切將會畫下句點」。
恐怖核平衡下,大國之間直接爆發戰爭的幾率非常之低。但是,為了製造全球冷戰氣氛,局部衝突和戰爭卻隨時可能在局部爆發,而這些爆發都是美國希望冷戰開始和過程中的一部分。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美國是想通過新冷戰困死中國,然後讓中國自己崩潰,就像前蘇聯一樣!
針對卡特的言論,俄羅斯衛星網稱,卡特的話表明,美國將於中俄持續「對抗」。對於這一點,占豪的看法一致,也就是說美國不會放棄與中俄的持續對抗,其目標就是全球的新冷戰,並不斷為此做出努力。
那麼,卡特的言論到底在美國有多大的代表性呢?他又代表了哪些人的意見呢?在占豪(微信號:占豪)看來,卡特的言論至少代表兩類人的意見:
一是美國傳統的保守勢力,卡特的言論實際上就是這批精英的代表性言論,這些人之中比較典型的如美資深保守派參議員、前總統候選人麥凱恩。
二是代表美軍方,即在美軍方看來,對中國進行軍事遏制是解決掉這一威脅的唯一辦法,關於美軍的態度大家就看美國日裔太平洋司令即可知,他的言論就是典型的軍方言論,而美軍之所以將他派到太平洋做司令,就是要他以更快的速度聯合日本及其它亞太盟友。
那 麼,美國這些保守派精英和軍方的態度到底是否代表美國政壇呢?是否代表美國老百姓呢?美國政界在遏制中 國方面態度是一致的,但以經濟領域的人物為代表精英他們在遏制的同時也推動合作,他們更加現實,並不完全像軍方和保守派那麼激進。在他們看來,和中國搞尖 銳對立會更快削弱美國的實力,這樣會影響到美國的經濟和全球戰略。
至 於卡特的這一觀點在美國民眾中的代表性,占豪認為恐怕很難超過三分之一,這一點看看美國共和黨其他候選人被「攪局者」特朗普紛紛挑落馬下即可知,美國傳統 保守派在美國已不太受歡迎。這一點我們還可以從美國大選選情上看出,哪怕歐巴馬執政成績不好,哪怕民主黨已經失去了對國會的控制,希拉蕊依然是最有實力的 總統候選人,這就表明美國民眾對保守的共和黨依然不滿,小布希的弟弟參選慘敗是又一個例證。
對於美國政治,我們既不能光看其保守派精英的態度,也不能不看其保守派精英的態度,美國保守派精英對其國內和世界局勢都是誤判的。之所以這麼說,原因在於三點:
一、美國的政治大生態也在發生變化。
這一點保守派並未察覺,這使得保守派雖然掌握了很大權力,但在其推動其戰略時無論國內還是國際,都是不太合時宜的,這決定了美國當前的戰略是必然走向失敗的。
二、世界格局也在發生變化。
這一點美國精英也是後知後覺,網際網路時代意味著美國的霸權主義在世界上很難得人心,而美國的分而治之和全面遏制戰略是逆世界潮流的,最終必然是出力而不見好,這種變化意味著美國這種戰略只能不斷消耗自己。
三、當前世界格局與二戰之後的格局完全不同。
二 戰之後,世界出現了很多新的國家,主要國家之間因為大戰彼此都極不信任,互相經濟聯繫也很弱。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大國的態度就是決定性態度,其它國家根 本沒有什麼話語權,對局勢判斷也缺乏自主性。但是,今天不同,今天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各國經濟聯繫非常緊密,包括美國自己和中國的經濟聯繫也非常緊 密,這意味著搞新冷戰的成本太高了,搞對抗的利益太少了。所以,美國的新冷戰計劃註定是不得人心,註定難以成事。之所以現在看似轟轟烈烈,是因為美國的國 家實力和影響力決定的,但從2010年到現在成效並不是很大。對這一點,美國精英的思維缺乏對世界與時俱進的動態洞察力。當然,這也是因為霸權利益太大, 以至於迷惑了雙眼迷惑了心。
當然,這種局面並不意味著美國會停手,恰恰相反,美國在未來還會變本加厲。卡特在5月24日訪問位於康乃狄克州的新倫敦海軍潛艇基地時也做出了類似表態。美國國防部網站稱,卡特表示,「亞太再平衡」遠不只是執行自由航行權,而是外交、經濟與軍事齊頭並進,加強在亞太地區活動的整體計劃。「這一計劃包括將軍力調派到該區域,將該區域的軍力現代化,進行雙邊與多邊大規模演習,並與亞太地區渴望和美國加強合作的國家進行軍事合作。」
外交、經濟與軍事齊頭並進,就是要用政治、經濟和軍事手段對中國進行圍堵,也就是新冷戰。但是,美國最終是難以達到目的的。中國有近14億人的市場,中國並不欺壓任何小國,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要錢給錢、要產品給產品、技術給技術,中國是給這些國家送發展福利而來。美國能給他們送什麼?美國雖然依然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但美國的市場已經飽和,美國想給任何一個國家就必須減少對另外國家的需求。中國則不同,中國市場的增量空間巨大,世界經濟發展的增量三分之一強都在中國。而且,相比美國,中國還是世界第一大製造業大國,這種能力意味著中國與周邊及更遠的國家都有更強的投資和貿易能力,這是美國現在已經不具備的能力。靠華爾街是帶不來這麼大國家影響力的。
中國有可持續再發展的潛力和能力,且發展空間巨大,美國的發展空間則已經較小,且非常困難。中國只要再提升生產效率,進行產業升級和結構轉型,工業就還有巨大的膨脹空間;相比中國,美國的膨脹空間已幾乎沒有。美國消費市場和服務市場的膨脹,對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遠不如中國大,更何況中國的消費潛力 比美國更大。
所以,從現在看,美國與中國這麼拼下去,其結果只能是增加衰落速度,不會有第二個結果。對中國來說,就是要對美國的戰略號准脈,小心美國針對中國的「新冷戰」戰略,不犯戰略性錯誤,最終必然能笑到最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10245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