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口氣做50架轟炸機令美俄瞠目

軍情諜報| 2016-05-19| 檢舉

中國的轟-6K轟炸機一直都是被大家關注的重點,其一是具備了大型轟炸機的航程,在加掛內部副油箱後航程可達9000公里,作戰半徑在3500-4000公里左右。另一個是具備了一口氣攜帶6枚"KD-20"遠程巡航飛彈的對地打擊能力。集合這兩點,使得轟-6K轟炸機具備了戰略轟炸的潛力。

不過大家通常還把轟-6K當做一種戰術轟炸機使用,在最近的一次虛擬紅藍對抗中,紅方還因為呼叫轟-6轟炸機進行凌空火力支援問題而被判定無效。雖然文中沒有說是轟-6K還是轟-6以前的型號,但是從轟-6D以後的型號都裝載了中國最新的空地一體數據鏈指揮系統,轟-6K比轟-6D轟炸機還要多一套系統就是戰鬥任務規劃系統。不過無論是轟-6K還是轟-6D都具備投擲精確制導武器的能力,就算使用鐵炸彈打擊,CEP(圓機率誤差)也在50米以內,精度自然沒有問題。這次被判定無效轟-6K火力支援問題,問題還真不是出在轟炸機上。

先說這次演習,這是在一套虛擬戰場系統仿真模擬場景進行的,並非是實際作戰或者實兵演習。呼叫轟炸機進行轟炸的是紅軍的地面指揮員,本來下達這個命令後應該由空地協調員安排轟炸機的進入戰場時間,標定目標,以及地面配合等等項目。可這次虛擬演練只是對指揮員團隊的訓練,並沒有編組空地協調員。

如果你只下達"xx時間 轟炸機2架 對敵xx區域的炮兵陣地進行領空轟炸",這樣的命令自然被指揮模擬系統駁回,不規劃好線路,標定好目標,轟炸機怎麼出動。這個跟大家玩遊戲一樣,你不框選部隊,不劃定路線,怎麼A兵呢?一個道理。平常這個任務是交付給配屬的空地協調員來完成,但是指揮團隊的參謀在接到命令後回頭瞬間發現,空地協調員呢?當然這個意外瞬間會很尷尬,沒有空地協調員,自然轟炸任務無法執行了。當然也是在前期設立演習指揮機關的時候,指揮員沒有把空地協調員列入的問題。這是問題,當然不能迴避。

知道問題所在了,那麼就知道這個關鍵的空地協調員的作用。美國自從上個世紀40年代開始,就安排了空地協調員進駐了一線部隊。中國有專門的空地協調員是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才有,到了本世紀第一個10年才有專職的空地協調員在合成營、旅一級單位。上面說的那次演習,局限於應該是戰役級司令部中,沒有空地協調部門的設立,自然會出現轟炸機到無法臨空轟炸的問題。

不過既然認識到問題所在,中國現在也在大力培養自己的空地協調體系,不僅僅是一個空地協調員,更要把空地協調體系進入到我軍日常體系的建設中。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我們"戰神"轟炸機的真正實力。

目前中國的轟-6K轟炸機數量已經有50架之多,這還是在最近短短2-3年的時間裡製造出來。這個有數據可統計的,說明中國從上手開始製造轟-6K開始,就沒打算停,一口氣生產到現在。再加上中國原有的180多架可用轟-6各種型號轟炸機。這隻力量是不可忽視的力量。

只有把這些轟炸機統一划分到指揮體系中,才可以讓他們成為真正的空中戰神。不過令大家感到振奮的事,中國現在正在各種演習中加大轟炸機的使用,越來越多的演習中轟-6轟炸機已經從配角變成主角,這個轉變已經夠讓人振奮的,畢竟轉變是需要量變到質變的。

中國轟-6K轟炸機是中國在蘇聯圖-16中型轟炸機基礎上研發的一種遠程轟炸機。目前是中國空軍戰略遠程打擊力量的核心之一。由於轟-6K轟炸機是中國在國產轟-6轟炸機基礎上結合現有先進電子技術和材料技術進行的升級全新改造版本,在作戰能力上已經遠非以前老舊型號所能比擬的。

尤其是使用大型雷達罩和先進的光電設備替換了原有機械瞄準系統和老式機械儀表,使用電傳作業系統替換了原有的機械操控系統等等跨時代的改裝手段。這些都使得新轟-6K無愧於"戰神"轟炸機的美譽 ,同時在內部彈艙加裝了可以拆卸大型油箱,使得作戰半徑超過了2000公里。單憑這一航程已經足夠成為一款戰略打擊利器。

中方派遣了至少9架轟-6K戰略轟炸機,每架掛在4枚長劍10遠程巡航飛彈,進行了超低空遠海突防打擊訓練。下午2點升空作戰,到晚上俞9才返回機場,飛行超過6個小時,航程累計可達4800公里。

簡單推演下作戰半徑也要接近2000公里,期間進行了百米高度的超低空突防訓練長達1個小時之久。結合最近美軍航母戰鬥群頻繁出現在周邊的消息,我們不難看出這種演練模式針對背後的信息。

轟-6K轟炸機在改進設計中增加了轟炸任務管理系統,這種先進的電子系統可以極大減輕飛行員負擔。以往老轟-6轟炸機的機組需要6人來組成:正、副駕駛、導航員、投彈手、機械師、通信員。人員複雜,整合難度大,協調複雜;新轟-6K轟炸機採用3人機組制,正副駕駛外加一個武器控制官。其餘的工作全部交給電子設備來完成,並且所有人都配備了0高度0速度的火箭彈射座椅,極大的增強了轟炸機機組的生存係數。

轟-6K轟炸機同時還更換了電傳作業系統,

飛行員的操作負擔大幅減輕。在老式圖-16轟炸機的機械式操作下,想保持長時間的超低空飛行,那簡直就是開玩笑。

蘇聯飛行員用血的教訓告訴中方,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中國現在使用電傳作業系統和地形匹配系統,飛行員的操作負擔只剩下操控駕駛杆和油門,還有全玻璃化的座艙也讓轟炸機低空突防變得更加容易。

轟-6K此次演練的過程也非常有實戰意義:分批次,多方向超低空突防後躍升占領發射陣位,15-20秒內完成4發飛彈連射,隨後機動脫離。這就是針對航母戰鬥群的一次標準的攻擊演練。 9架轟-6K,每架4枚,一口氣36枚巡航飛彈射過來,可夠航母手忙腳亂一陣的了。尤其是針對伯克II這樣對面防禦能力只能攔截9-12個目標的"宙斯盾"艦,這個強度已經足夠讓整支編隊沉入海底。

當然派遣這種戰略打擊利器,肯定不會是單獨出擊。根據語音畫面顯示應該有預警機和電子偵察干擾機型在附近做支援作戰。一方面對美航母戰鬥群的動態進行追蹤,另一方面也是使用電子壓制能力對美進行干擾。使得讓美國的航母變成瞎子和聾子,這樣才能確保中國海空打擊效能的最大化。

這招可要比俄羅斯軍機到美國軍艦上空示威要來的實惠得多,中國是以航母為目標進行模擬攻擊,演練都結束了,美國人蒙在鼓裡;要不然早就公布新聞說美方的艦載戰鬥機成功攔截中國軍機等等消息。這一消息是中國率先公布出來,已經足以讓美國憂慮一陣子的了。被這種美國還稱為"老式"的轟炸機摸到航母旁邊,還進行了模擬攻擊。中國空軍這招確實夠兇狠的,就連俄羅斯也要為中國能夠把老飛機改成這樣而起立鼓掌。

2015年9月3日,9架轟-6K"戰神"遠程轟炸機組成氣勢恢宏的空中梯隊,列陣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這是中國新型轟-6K轟炸機部隊首次公開亮相。此後,轟-6K又多次在西太平洋訓練等活動中執行重要任務,在相關海域飛越國際水道,引起全世界的極大關注。

轟-6K轟炸機是在轟-6基礎上改進成的新型轟炸機。我國20世紀60年代生產的轟-6轟炸機,推力小、耗油量大、機身彈艙容量小,在未來作戰 中存在"腿短、彈少、看不遠、打不准"等問題。近些年來,國產空射型長劍-10巡航飛彈不斷完善,轟-6卻不能運載和發射這種飛彈。

為了克服這些缺陷,有必要對轟-6進行加掛巡航飛彈的改裝。因為這種改裝費用遠小於研製新型轟炸機或者引進國外轟炸機的費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 之效。如果重新研製新型轟炸機,全部更新飛機平台,費用十分高昂。正因如此,就連經濟實力雄厚的美國,也不得不讓其老式的B-52轟炸機服役到2030年以後,到那時該機將達80歲"高齡"!

轟-6K的研製成功,集中體現了我國航空電子、材料技術的最新成果。不僅是近10年來我國航空製造業綜合集成能力的一次大展示,而且為其他老舊航空產品升級改造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通過一系列先進技術的應用,與轟-6原來的改進型相比,最新的轟-6K已經實現"脫胎換骨"的轉變。

一是提高了轟炸機的節油性能和航程。 轟-6K換裝了低油耗、重量輕的D-30KP-2渦扇發動機,該型發動機已經成功應用在伊爾-76和運 -20大型運輸機上。為適應新的發動機,對進氣道、尾噴等做了針對性重新設計和修形,發動機進氣口明顯增大,使推力增加了30%,耗油量減少20%。

二是提高了空地打擊能力。 與轟-6相比,轟-6K的主體承力結構沒有大改,但機翼下增加了外掛點,可掛載6枚長劍-10巡航飛彈或KD88空地飛彈,最大載彈量可達15噸,有效提高了單機和單次火力攻擊密度。為了能夠攜帶重達數噸、體積龐大的鑽地彈,轟-6K將內部彈倉改為由大型可拆卸油箱組成 的燃油艙,使之能夠在鑽地彈與油箱間進行選擇,既具備鑽地打擊能力,又能滿足執行其他任務的需要。

三是採用了最新電子設備。 對飛機的前機身進行了重新設計,使之變窄,變短。機頭換上全封閉的流線形整流罩,加裝了新型火控雷達和搜索雷達。取消 了機頭透明領航員艙和頜下雷達,改裝為雷達設備艙,安裝了新型前視紅外探測裝置和光學瞄準設備,加裝了GPS+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標準數據鏈系統。為保證 突防安全,轟-6上的機炮炮塔全部取消,尾部的無線電操作員艙也被取消,改為電子艙,換裝成新型主動被動大功率電子干擾設備。

四是提高了駕駛的適用性。轟-6K載員4人,共兩排,每排兩人,統一安排在機頭。分別為駕駛、副駕駛、電子戰/通信官和領航/轟炸官,全部前向乘坐,並安裝了獨立彈射座椅。進入座艙由前起落架改為由前機身左方開門進出。

飛機還換裝了包括電子飛行、慣導、外掛管理在內的綜合航電系統和玻璃化座艙,安裝了6個彩色數字式多功能顯示器,使操作大為簡化。同時,還用電傳操縱系統取代了原有的"硬式"助力操縱系統,不僅大幅減輕了飛行員的負擔、提高了飛行品質,而且可節省很大的結構重量。

作為我國新一代戰略轟炸機研發成功之前的應急空中打擊平台,轟-6K是中國現代化戰略空軍的標誌性裝備,在未來立體戰爭中擔負著不可替代的重要 使命。它不僅是中國空軍進攻作戰的核心力量,也是可靠的戰略威懾力量。雖然航程和載彈量與美俄先進的戰略轟炸機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但轟-6K能夠執行中、 遠程轟炸等戰略任務,具備戰略轟炸機的典型特點。因此,許多人將轟-6K稱為中國的戰略轟炸機,並將其譽為我國"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20架戰神轟6K齊飛 對美國震懾力空前強大

隨著世界局勢變化不斷,軍事化演習也在各個國家相繼展開。近日,有報道指出,中國解放軍空軍航空一轟炸機部隊展開實戰化訓練,運用任務規劃系統精準對接戰場,派出由20架戰神轟-6k轟炸機組成的戰機群,連續穿越4個戰區,超低空飛行航程近上萬里。

此前有消息稱,中國的轟-6系列轟炸機早已停產,但事實並非如此。中國空軍對於轟-6系列轟炸機的改進一直不斷,並且需求非常大。

根據分析人士估計,中國航空部門對轟-6轟炸機的設計改進從氣動外形、飛機尾部到發動機,都有全新的變化。

新型機載雷達、俄制D-30KP2型航空發動機、數據鏈電子戰與導航系統,無不是轟-6k轟炸機新的一面。相較於原來連美國都並不看好的轟-6轟炸機。轟-6k轟炸機可謂是脫胎換骨,嶄新一面。

20架戰神轟-6k轟炸機一起出場,這一消息讓美國也有些坐不住。轟-6k戰鬥轟炸機可以攜帶擁有2000公里射程的巡航飛彈,美國也對此感到擔憂。

在配備了新型號的空射巡航飛彈後,轟-6k轟炸機將成為中國空軍作戰進攻的主力;有了轟-6k戰鬥轟炸機後,將無需再出動大量的戰鬥機來為航母護航,只需要一兩架轟-6k,裝載數枚大型遠程反艦飛彈,完全可以在航母防空區外對其發動攻擊,對敵方進行精確打擊。

轟6K竟要攜帶這種殺器?真相讓人恍然大悟

近日,在中國空軍官方網站上出現的一張轟6M轟炸機掛彈的圖片引發了軍迷們的廣泛猜測,因為該圖片顯示,在轟6M的飛彈掛架上赫然寫著"DF4A"字樣。

對軍事稍微了解的網友都知道,我國的火箭軍部隊所裝備的飛彈一般命名為"東風",縮寫為DF,比如DF-5洲際核飛彈、DF-21遠程飛彈、DF-31DF -41遠程飛彈等,能冠以DF知名的,都可以稱之為"大殺器"。

隨著火箭軍的建立,火箭軍也將空射戰略飛彈的管理收歸,而轟6系列轟炸機事我國主力戰略轟炸機,承擔我國戰略轟炸的任務。而在轟6上出現的DF4字樣,是否會是一款名為"東風-4A"的飛彈的專用掛架呢?

但實際上,東風-4並非機載空射飛彈,而是我過第一代遠程地對地戰略飛彈,在1970年試射成功,1980年正式服役。最大射程達到5000公里,可攜帶熱核彈頭。這樣的國之重器,射程又遠,會不會改裝成空射型號呢?

其實,陸基飛彈改為空射型號的先例有很多,但就東風-4A飛彈改裝成空射飛彈卻不太現實,因為該飛彈長27.5米,彈徑2.25米,起飛重量達82噸,這種尺寸的飛彈,絕非飛機可以攜帶的,即使是轟6這樣的戰略轟炸機,起飛重量才75噸,要掛在82噸的東風4A是絕不現實的。那麼,這個"DF4A"的編號,如果不是東風4A飛彈的意思,那會是什麼意思呢?答案很可能是"吊放"的拼音縮寫。轟6轟炸機共有6個掛架,這是第4個掛架的意思。

軍事專家稱,實際上,轟6K轟炸機掛載的是我們自行研製的新型空地巡航飛彈--A/KD-20巡航飛彈。該型飛彈於2001年12月立項,代號東海10工程,由中航3院負責設計。2005年首次試射,2007年裝備(也就是路基版長劍-10/DF-10)。2009年開始發展空射型,其中空射又分反艦型與對地攻擊型(YJ-100和A/KD-20)。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08455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