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隱形B-2轟炸機並非天下無敵,無敵神話早已被打破

F-22、B-2、B-3有了雷達隱形的功能後,是否就高枕無憂了呢?絕非如此。在現代戰場上,軍事偵察手段很多,除雷達外,紅外探測也是發現目標的重要手段。紅外線是一種物體固有的、人眼看不見的光輻射,但專門的紅外探測器卻能探測到它,即使在漆黑的夜晚也不例外。物體輻射紅外線能力與自身的溫度密切相關,溫度越高,其紅外輻射就越強,也就越容易被紅外探測器感知。F-22、B-2、B-3飛機排出的尾氣也是高溫紅外輻射源,尾部會噴出大量含有碳氫化合物的尾焰氣流,其密度將大大超過背景大氣密度的100倍,易被對方雷達發現和探測。F-22、B-2、B-3仍然採用的是吸波塗料和隱形結構,主要是針對厘米波雷達,而對米波、長波、毫米波、紅外波段的雷達和傳感器,其隱身效果則不靈。F-22、B-2、B-3在通常情況下發射空空飛彈或空地飛彈時,就必須把發射架沿著機尾的軌道彈出來,一旦如此,就會增加雷達信號,因此,「狐狸的尾巴」就可能露出來。不過,這個時間很短,對方必須分秒必爭地進行作戰準備。

F-22、B-2、B-3時速雖然比一般隱形飛機快,但與高性能戰鬥機相比還是遠遠不如,一旦與對手戰鬥機進行空戰,是難以在速度上占優勢的,就可能面臨挨打的痛苦。F-22、、B-3對地攻擊時,主要投擲雷射制導炸彈,又不能在防空區外發射,易受對方防空火力打擊、受天氣影響和電子干擾。資料顯示,目前隱形飛機在雷達螢幕內顯示的回波是一個不斷跳動的小亮點,時隱時現而已。可見,F-22、B-2、B-3既有其長處,也有其短處,只要做到知彼,就能做到以己之長攻其之短。隨著光電探測技術、數據融合技術、自動化和智能化技術,特別是極化反隱形技術的發展,使雷達發射信號和接收信號的極化與目標固有的極化特性相適應,或測得目標的散射矩陣,就能大大提高雷達對隱形目標的探測能力。

隱形飛機自問世以來,由於它採取奇特的外形、隱形設計,在研製和試飛時曾在相當長時間內,外軍把它認為是「空中飛諜」和「不明飛行物」。美軍入侵巴拿馬戰爭中,隱形飛機「初露鋒芒」。1991年海灣戰爭中,它再創戰績,成為防空武器看不見的「殺手鐧」、空襲作戰的開路先鋒。然而,好景不長,在科索沃戰爭中,它卻威風掃地,給北約丟了面子,毀滅了隱形飛機不可擊落的神話。這一消息引起了世人的廣泛關注和震驚。這充分證明了隱形飛機不是看不到、打不掉的「空中幽靈」。據稱,俄羅斯早於1999年科索沃戰爭,大破美國隱形技術。1999年3月27日,美軍一架F-117隱形戰機,在南斯拉夫被擊落,據說這一功勞歸於俄羅斯薩姆-3地對空飛彈加俄軍技術再加南軍戰術。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07477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