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空軍裝備技術領先世界其他空軍大國這個定論沒有爭議,只要美國不把四代戰鬥機投向國際市場,那麼軍火市場競爭只能在三代機和所謂的三代半戰機之間展開。但是有一個消息很令人納悶,就是美國在有效維持技術優勢的時候,為何要重啟F22生產線?是自我技術和規模提升,還是感受到外力威脅被逼無奈?
有軍事媒體分析稱,鑒於俄羅斯T50戰鬥機研發的滯緩,目前能購領美國感受到威脅的只有中國進入小批量生產的殲20戰鬥機。雖然在外界看來,中國的殲20距離真正的第四代戰鬥機標準還有些許差距,但是其價格優勢有助於中國用數量規模,彌補在技術性能上與美F22對抗的劣勢。分析稱,一架F22的價格,中國可以打造至少兩架殲20.
另外中國第二種四代戰鬥機殲31第二架原型機,在經過比較長的改進期後正式亮相。這預示殲31的發展將步入快車道,而這款被認為是專門為國際市場打造的外貿機型,因為性價比優勢很可能獲得不少國家的青睞,並改變某些美國認為利益重要區域的裝備平衡。而在F35戰鬥機前景不明的時候,增加成熟的F22機群規模是唯一的選擇。
軍事評論員高峰指出,理論上,美國重啟F22生產線的決定,與中俄四代戰鬥機關聯性很大。很顯然中國兩款四代戰鬥機的研發進度是大出美國意料之外的。因此說美國重啟F22生產線,尤其是升級F22技術水平的決定,與中俄四代戰鬥機的高速趕超趨勢給美國造成的戰略危機感密切相關。但是僅憑理論分析和電腦推演,是無法令美國下如此大的決心,耗資非凡重啟F22生產線的。
高峰指出有一款戰鬥機被投入實戰,很可能是促使美國重新認識和評估F22技術水平和裝備規模的最重要原因。這款戰鬥機就是被俄羅斯空軍投入到敘利亞戰場的蘇35戰鬥機。這款被俄軍定性為3++代的利器,將在T50量產服役前,擔當俄軍對抗F22戰鬥機的拳頭裝備。俄羅斯空軍通過研訓得出的結論是,蘇35戰鬥機完全有能力對抗第四代戰鬥機。
2014年9月,美國空軍將F22戰鬥機投入到敘利亞戰場進行了實戰首秀,之後美國軍方稱「猛禽」很可能還將有更多的機會參加實戰。近期F22被美國媒體曝光一直在該地區執行任務,並與後期俄羅斯在該地區部署的蘇35戰鬥機照過面。至於對抗結果如何不得而知。但需要看到的是,俄羅斯隨後加大了蘇35的量產裝備力度,並延遲了對中國蘇35合同的交付,而美國決定要升級F22技術水平並重啟生產線。由此分析高下立判。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06608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