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當年的秦軍可以輕易打敗匈奴,而14年後的漢軍卻一敗塗地?

為何當年的秦軍可以輕易打敗匈奴,而14年後的漢軍卻一敗塗地?

公元前214年,秦朝的大將蒙恬統軍30萬北伐匈奴,大敗匈奴並收回了被匈奴人侵占的河套地區。在秦始皇的授意下開始構築萬里長城防禦北方的匈奴。

14年後即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率領大軍30多萬北上抗擊匈奴,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中,險些被包了餃子。最後還是在錢和美女的作用下,劉邦等人才得以逃脫。短短14年時間,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

一、秦朝和漢朝的情況不同

首先是軍隊的戰鬥力。那支橫掃六合的秦軍不是吹出了的。早在秦國時期,秦軍就開始了征戰天下的過程。經過了兩百多年的錘鍊,秦軍的戰役戰術已經爐火純青,兵種之間的相互配合也恰到好處。在統一六國以後的秦軍更是信心滿滿,再加上秦軍悍不畏死的作戰風格,匈奴人想不敗都難。

第二秦朝的經濟也有一定的優勢,雖然秦朝統一的時候,中國的經濟情況已經由於長期的戰亂變得十分糟糕,但是相對漢初還有有優勢的。此時秦朝的經濟還有一個最初的底子,因此在秦軍作戰時,無需擔心自己後勤不足的問題。

第三隻擁有戰鬥力強悍的軍隊和雄厚的後勤還不夠,還必須要有一位英明的軍隊統帥。秦朝的大將蒙恬顯然很適合這個職位,在滅齊的戰爭中蒙恬顯示出超群的指揮能力。在北伐匈奴的戰爭中,蒙恬大破匈奴,在河套地區設立了34個縣,這樣的指揮能力不是誰都擁有的。

在看一下14年後的漢軍,漢軍雖然也經過與楚軍的廝殺,但是畢竟時間較短,在各種戰術能力上與秦軍的差距較大。漢軍之所以能夠打敗項羽完全是和其他幾路異姓王聯合的結果,這與秦軍當初的以一戰六可差多了。當然漢武大帝時期的漢軍也是一支橫掃天下的虎狼之師。

除了軍隊的差距,經濟差距也非常明顯。因為楚漢爭霸長時間、大面積的嚴重破壞,漢朝初期相對秦朝末期,人口更加稀少,經濟更加凋敝。貧弱的國力根本無法支撐漢軍同匈奴人長期作戰,與匈奴軍隊戰鬥需要大量的騎兵,而當時漢朝的情況是連皇帝陛下都缺馬,就更不用說那些軍隊了。當時的漢朝軍隊幾乎是清一色的步兵,騎兵對步兵的優勢不言而喻。

還有一點不得不說,就是將領的指揮能力。漢軍的統帥是劉邦本人,劉邦的指揮水平大家都明白的。如果漢軍統帥是韓信,那漢軍或許還有戰勝匈奴軍的可能,但此時的韓信已經被劉邦殺了,軍隊統帥變成了漢高祖劉邦,漢軍只能自求多福了。

二、匈奴的情況也是今非昔比

有很多人一直以秦軍可以橫掃匈奴而驕傲,不得不說的是秦軍的戰鬥力確實強,但是當時的匈奴是一個不入流的小部落。司馬遷在《史記》有明確的記載:「當是之時,東胡彊而月氏盛。匈奴單于曰頭曼,頭曼不勝秦,北徙。十餘年而蒙恬死,諸侯畔秦,中國擾亂,諸秦所徙適戍邊者皆復去,於是匈奴得寬,復稍度河南與中國界於故塞。」意思是說當時的匈奴東有東胡,西有月氏國,而匈奴被夾在中間、勢力並不是很強。所以蒙恬率領的秦軍打敗匈奴不是太大的問題。不過漢朝可沒有這樣的好運氣。

公元前209年,一代雄主冒頓單于上台。這位單于首先改變了軍隊制度,建立了一支作戰彪悍、服從指揮的軍隊。這支軍隊向西滅掉了月氏國,搞得月氏國舉國西遷。在東邊重創了東胡各部落,很多部落選擇了臣服,就連當時的西域地區也在匈奴的勢力範圍之內。

《史記》中對匈奴軍隊也有明確的記載:「是時,漢方與項羽相距,中國罷於兵革,以故冒頓得自強,控弦之士三十餘萬」。由於匈奴沒有固定的軍隊,一旦發生戰事往往是全民皆兵,所以這個數字還有可能增加,而且是清一色的騎兵。鑒於這些原因,漢朝初期的軍隊打不過匈奴騎兵也就情有可原了。萬般無奈的漢朝只能使用屈辱的和親政策來換取邊境的和平,直到漢朝經濟的全面恢復和漢武大帝的出現,這兩個因素缺一不可。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06362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