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米-28NE「暗夜獵人」的誕生地

探訪米-28NE「暗夜獵人」的誕生地

空軍之翼2016/03/31 20:07

作者:Fyodor

原創不易認可價值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以及來自空軍之翼

原載fyodor-photo.livejournal.com

3月,筆者有機會參觀了位於頓河畔羅斯托夫的羅斯托夫直升機聯合公司(Rostvertol),公司現在為俄羅斯直升機公司製造米-26、米-28和米-35直升機。本文的亮點是該公司新推出的米-28NE「暗夜獵人」武裝直升機的教練型,這種直升機具有雙重操縱系統,前後座都可以操控飛行,而且還保留了武裝型的所有作戰能力。

羅斯托夫直升機聯合公司現在已經實現了全計算機化設計。

公司的廠房內有很多不同用途的車間,這是零件的陽極氧化池。

加工好的零件,看起來是旋翼葉片接頭。

操縱數控機器的大媽。在俄羅斯的航空製造企業,婦女能頂半邊天。

正在纏繞銅絲的大媽。

這是旋翼葉片車間,一堆製造好的葉片。

工人正在對玻璃鋼蒙皮的葉片進行最後加工。

手工打磨是個繁重的體力活。

用於鋪設玻纖的機器,仍然是手動操作。

車間裡的宣傳畫:「你的專心和雙手勝過一切——質量控制部」。

車間裡的貓。

在前往直升機總裝車間的路上,筆者看到了這麼一個特別的雕塑。

米-28NE頂部的毫米波和厘米波雙波段雷達真容。

米-28NE的座艙,模擬式儀表的數量被降到最低。

正在組裝中的米-28。

兩種塗裝。

美女旁邊的是米-28的30毫米2A42型機砲。

該公司同時在製造米-35武裝直升機。

米-35總裝車間裡的小伙子們。

米-35背後的大傢伙是米-26。

上面的宣傳畫:「感謝勞動人民!」

綠色的米-35已經按照客戶的要求進行了塗裝。

米-35在前機身兩側增加了OPS-24N光電轉塔系統,起落架也改成了固定式。

米-35機頭的GSh-23雙管23毫米炮。

組裝座艙儀表。

米-35的兩台TV3-117渦軸發動機。

透過發動機艙蓋看米-35的旋翼頭。

米-35的黑匣子(飛行記錄儀)。

工廠裡用上了先進的遙控電動抱輪拖車。

組裝中的米-26T2重型運輸直升機。

米-26巨大的發動機。

米-26的機頭組件。

羅斯托夫直升機聯合公司機場上等待大修的老舊米-26.

這架米-26T2在完成試飛後即將交付阿爾及利亞。

完全數字化的玻璃座艙減輕了米-26T2正副飛行員的負擔。

跟在米-26T2身後的米-28NE,編號中的「E」是指出口。兩架直升機採用了相同的沙漠迷彩,所以這架米-28也是阿爾及利亞購買的。

米-28NE的正面活脫就像米老鼠頂個球。

側面照則顯得很修長。

這是首次向媒體公開展示的米-28NE教練型,據說客戶也是阿爾及利亞。

教練型與原型直升機的主要區別在於使用了雙重液壓控制系統,無論是飛行員還是武器操縱員,都能操縱直升機。

這種新型教練直升機能夠使飛行員培訓進程加快1-2倍。

由於保持了米-28NE所有作戰能力,所以教練型一樣可以執行戰鬥任務。

完成飛行後降落,前座武器操作員打開艙門。

機組接受媒體採訪,哈拉紹,一切好極了。

米-28NE後座飛行員座艙,多了一個平顯。

前座座艙,在此也能操縱直升機。

短翼下掛載的火箭巢,注意短翼內側的攝像頭。

另一側還掛了8管AS-14反坦克導彈。

最後,以一張機場上從冬眠中甦醒過來的土撥鼠結束這篇專題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05954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