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架戰機升空後就消失:東海艦隊這一招令日坐立難安
2
中國東海艦隊的四大金剛軍迷都十分了解,就是1999至2003年從俄羅斯購買的4艘現代級反航母戰艦,配備8枚,共計32枚射程240公里超音速反艦導彈,可狙擊美軍航母編隊。
如果是對抗日本八八艦隊和如今的九十艦隊,那麼更簡單一些了,畢竟美軍的航母還有航空兵比較難對付,八八艦隊這樣的海上作戰集群沒有固定翼航空兵支援,240公里射程的反艦導彈就綽綽有餘了。更重要的是,這款改進型日炙反艦導彈還具有超視距打擊能力,也算是當年蘇聯的看家絕活。
飛豹戰鬥轟炸機
東海艦隊配備4大金剛後並沒有停止步伐,還配備了一種更兇狠的反航母武器,這就是飛豹攻擊師。配備了近百架飛豹A對海攻擊戰鬥機,想想看一次全團出動就已經夠威武壯觀的,如果是全師出擊,那麼必然是黑壓壓一片。
飛豹A戰鬥轟炸機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平台,起飛重量28噸,可攜帶6噸多的反艦導彈,一般是掛4枚超音速反艦導彈,射程在200公里,一個團24架就能從至少兩個方向上齊射出96枚反艦導彈。
日本DDH-182伊勢號准航母
如果一個師傾巢出動,不用說日本的八八艦隊了,美軍的航母都吃不消。
美軍和日本海自使用的宙斯盾防空系統有三個AN/SPG62目標照射雷達,每個提供4個火力通道,也就是說可以同時攔截12個目標。
就算是提康德羅加級有4個目標照射雷達,提供16個攔截通道,對抗一個團齊射出的96枚超音速反艦導彈已經接近飽和了。如果一個師的飛豹戰機出動,想想都覺得可怕。
更要命的是,美國蘭德智庫早就指出,中國的反航母導彈已經可以混編反輻射導彈,比如YJ91反輻射型號,如果日本九十艦隊的愛宕級防空艦雷達開機,那麼正中反輻射導彈下懷。
93閱兵式上的東風21
東海艦隊在過去十多年內囤積了大量反航母武器,還不算蘇-30MKK2這樣的對海攻擊編隊、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蘇式飽和攻擊已經在中國艦隊中生根發芽,並嵌入了中國的反航母理念。
中國海軍演習
2013年12月,東海艦隊就進行了一次100架戰機參與的大機群實彈演練,百架戰機從不同機場升空,很快就消失,趁著夜色超低空掠海飛行,躲避防空雷達後抵達預定發射陣位,這樣的模擬攻擊如今已經是家常便飯。
海軍主力艦的年均航行里程,是各國海軍戰鬥力的重要標誌。比較弱小的海軍以守備領海為主,很少執行外海任務,所以每年的航行里程都很短,只有幾千海裡。世界主要列強的海軍以遠洋任務為主,主力艦艇在廣闊的海洋深處航行,執行捍衛和攫取國家利益的行動,每年的航行里程都很大,高達數萬海裡。
中國海軍從1949年成立以後,至上世紀九十年代,以空潛快(航空兵、潛艇、導彈魚雷快艇)為主,是典型的近岸海軍、內海海軍和港口守衛者,以保衛領海線的安全為主要任務。海軍的主力艦艇很少執行遠洋任務,甚至在1980年海軍執行洲際彈道導彈全程試驗的護航任務,都需要全國配套進行專項工程的準備,才得以遠航。
中國海軍
那些年月,每年出海任務和航行里程都少得可憐,這是當年中國海軍艦艇的通病。例如北海艦隊「四大金剛」,驅一支隊的101 「鞍山」艦,50年代從蘇聯引進,在中國海軍服役的38年時間裡,累計航程只有10萬海裡,每年僅2600海裡,人送外號「渤海小霸王」,就很形象的說明四大金剛艦很少跨出我國的內海——渤海。
同樣跑完10萬海裡,南海艦隊的「深圳號」導彈驅逐艦隻用了10年時間,從1999年服役開始至2009年的累計航程就超出10萬海裡。
在2014年,海軍052B級導彈驅逐艦169艦,頻繁參加演習和執行各項任務,累計出海200多天,總航程4.5萬海裡,等於繞地球兩圈,是過去的十幾倍。大型船塢登陸艦井岡山艦,在2014年執行搜救馬航失聯飛機等重大突發任務,在外海遠洋連續跑了69天,做到陸上作客海上為家,軍港之夜新常態。
重慶艦
2014年9月26日,東海艦隊軍港碼頭,國產第一代導彈驅逐艦重慶艦(舷號133)光榮退役。重慶艦是051型導彈驅逐艦,1978年5月建造,1983年12月服役。31年耕波犁浪,重慶艦累計航程超過15萬海裡,總航時15522小時,圓滿完成60餘項戰備巡邏、演習演練等重大任務,先後多次被海軍、艦隊評為「先進艦連標兵」「軍事訓練一級單位」等,湧現出梁陽等一批優秀官兵。
重慶艦見證了人民海軍不斷發展壯大的征程。1985年11月18日,剛服役兩年的重慶艦奉命出擊,在東海與對馬海峽之間攔截蘇聯海軍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伏龍芝號,給蘇聯太平洋艦隊以極大震撼。1987年10月,重慶艦到達南沙群島最南端的曾母暗沙海域巡邏,這是人民海軍首次到達該海區宣示主權。2013年7月,已經30歲「高齡」的重慶艦最後一次解纜出征,參加由總部組織的三軍聯合演習,順利發射4枚靶彈。
重慶艦服役31年,累計航程15萬海裡,總航時15522小時。平均計算,重慶艦服役期間的出海天數少的可憐,每年航程4830海裡,每年航行時間500小時,摺合20晝夜,三個星期少一天。
比重慶艦航行里程更少的,是2009年退役的海軍西安艦,西安艦舷號106,與重慶艦同型,是我國051級導彈驅逐艦的第二艘,1970年下水,2008年退出現役,服役36年來,總航程14.7萬海裡,總航時11500小時。如果平均計算,西安艦每年航行僅4083海裡,每年的航時是319小時,平均航速12節。也就是說,西安艦平均每年出海大約不到14天,2個星期。如此之短的319小時的年平均航時,甚至比不上空軍戰鬥機的年飛行小時。譬如美國空軍有的F-15戰鬥機飛行時間都超過1萬多小時,而西安艦累計出航竟然才1.15萬小時,和人家戰鬥機飛行小時數差不多。
051型導彈驅逐艦
這些年陸續退役的旅大級051型導彈驅逐艦,其公布的總航程和總航時都非常少,平均每年出海天數也少的可憐,這在世界海軍主戰艦史上是極其罕見的,擁有如此之少的年航行里程和航時的主力艦,還是叫港口移動砲台比較合適。又例如海軍105號濟南艦,1969年下水,作為051級驅逐艦的首艦和技術驗證艦,1971年服役以來,濟南艦連軸轉一樣不停出海測試,即便是這樣,到1983年,才僅僅跑了5萬海裡,平均每年航行里程是4160海裡,僅比106西安號多80海裡。
看看外國海軍。美國企業號航空母艦,1961年至1979年的18年間,四次更換核燃料,總航程100萬海裡,平均每年航行5.5萬海裡,是中國海軍西安艦的13.7倍。要知道,航空母艦多是以戰鬥群的形式出航的,都必須有其他艦船進行護航,以企業號年如此之多的年航行里程衡量,美國海軍的巡洋艦、驅逐艦也應該有一個很高的年航程。
英國貝爾法斯特號巡洋艦
再看看英國海軍,永久停泊倫敦塔橋下游,曾經參加過二戰和朝鮮戰爭的英國貝爾法斯特號巡洋艦,1938年下水,1963年8月退役,服役24年,航程近45萬海裡,年平均航行里程是18750海裡,是中國海軍西安號驅逐艦年平均航程的4.5倍。
中國海軍有沒有在航率比較高的艦船呢,有的,譬如海軍訓練艦鄭和號,服役20年的時候累計總航程26萬海裡,平均每年1.3萬海裡。又譬如海軍世昌號國防動員訓練艦,服役十年航程20萬海裡,平均每年2萬海裡,世昌號也是中國海軍在航率最高的艦船。
中國海軍核潛艇的航行里程也一度少的可憐。091級核潛艇403號,被中央軍委命名為「水下先鋒艇」,曾以90晝夜長航的輝煌壯舉,打破了美國核潛艇「海神」號保持多年的世界紀錄。從1971年至2005年的35年間,總航程15萬海裡,每年平均航行里程是4200海裡,跟051驅逐艦大同小異。這裡還要減去1985年長航試驗所耗2萬多海裡的航行里程,實際上403艇的年平均航程還不滿4000海裡。
海軍世昌號國防動員訓練艦
那麼美國海軍潛艇每年航行多少海裡呢:美國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服役以後的前兩年航程就達6.2萬海裡(每年3.1萬海裡,是中國海軍403號的7倍),到服役第十年的時候,總航程達到28.7萬海裡,平均每年2.87萬海裡。在上世紀1950年代,美國海軍常規潛艇的年平均航程是1.8萬海裡,是中國海軍潛艇的4倍。
美國航母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到2005年,隨著國力的增長,以及軍事鬥爭準備的迫切,中國海軍艦船出海次數和里程明顯增加,連續翻番。譬如海軍「深圳」號導彈驅逐艦,被譽為「神州第一艦」,自1999年服役以來,總航程超過10萬海裡,每年平均1萬海裡,比051級西安艦那時候大大增加了。海軍052級導彈驅逐艦的首艦,112號哈爾濱艦,1991年下水,1994年服役至2006年的12年間,累計航行13萬海裡,年平均航程有1萬多海裡。這個成績與日本、歐洲等二流海軍的年裡程相當。
近十年,是中國海軍跨越式發展的十年,主力艦艇得到更新,遠洋任務極大增加,尤其是海軍組織護航艦隊赴索馬利亞海域執行護航任務以後,各類遠海戰備巡航等長航時任務增多,海軍艦艇的年平均航行里程已經達到4-5萬海裡,是過去海軍艦艇年平均航行里程的十倍,幾乎與美國海軍持平。
中國軍艦
現在,中國主力艦的平均航時已經追上了世界主要海上強國的最好水平,已經達到或超過美國海軍的航行里程。這是對海軍裝備和人員的巨大考驗,讓全國人民放心的是,中國海軍經受了考驗,遞交了滿意的答卷。
中國軍艦
藍水海軍,不是隨便嘴上說說就有了。強大海軍,要用重油、彈藥、鋼鐵和水兵的汗水鮮血來塑造。百年海軍,不是隨隨便便在港口的碼頭上安逸的混一百年就會有的。
中國強大海軍,任重道遠,我們拭目以待!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