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邊多國採購阿帕奇 我陸軍亮出兇狠殺招

在中國周邊很多國家都採購了美製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甚至連部分地區都採購了。在面對世界排名唯2的中國陸軍時,「阿帕奇」真的會有效嗎?這個問題要分兩面來看:

一方面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陸軍的防空力量確實存在不足,雖然中國陸軍具備很強的地面戰素養,但是面對空地聯合作戰認識不到位,防空火器上並沒有太多創新,傳統的37毫米雙管高炮一直是中國陸軍防空的主流。至於上個世紀80到90年代大規模開始使用的肩扛式防空導彈在中國陸軍中其實份額都很少。另一個方面隨著AH-64武裝直升機在海灣戰爭中的出色表現,廣告效應隨時提現,只要有預算的國家都會想要這種出色的對地打擊利器,這才使得中國周邊突然布滿了「阿帕奇」直升機。當然這些國家也迷信自己會像當年美軍那樣利用阿帕奇如入無人之境一般,對地面上的中國軍隊發動一樹之高的迅猛打擊。

不過這些問題隨著中國以前所未有的地對空裝備發展趨勢所淹沒,尤其中國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引進瑞士的「厄利空」的35毫米雙管高炮,無論是彈道性能還是維護性能都前所未有好的瑞士貨讓中國找到的了努力方向。同時隨著俄羅斯的蘇-27戰鬥機一起引進的喀什一30毫米雙管「加斯特」自動炮也成了我們的備選產品。在這些基礎上應急性的投產了國產的35毫米小口徑高炮以及各種伴隨摩托化部隊的自行高炮,PGZ-95還有PGZ-2000等等應運而生,隨後還有35毫米的單管,雙管自行高炮緊接著被緊急研製出來。

另一個方面是中國在近程野戰導彈領域的突飛猛進,從小型肩扛式導彈到低空的FM-90防空導彈-基於法國引進的「海響尾蛇」導彈的上陸版本,還有從俄羅斯引進的「道爾」防空導彈,當然同時裝備的還有大量的國產化地空導彈系統。這樣算來,從高炮到導彈,中國花了不到20年具備齊了從遠、中、近三層野戰防空體系,解決了有無問題。隨後另一個難題來了,如何能夠更好的協調這些高炮導彈呢?

世界上陸軍中成功結合了導彈和防空導彈的國家就是俄羅斯,唯有這個國家成功實現遠程導彈到近程火炮無縫銜接。中國本來也想通過俄羅斯引進相關係統,但俄羅斯專家考察了中國的情況給出的答案就是要不然全用俄系,要不然這個俄羅斯解決不了。不過這個問題卻被中國基層士兵解決了。

根據《解放軍報》刊登的消息,中國的一個陸軍集團軍成功把原有的雙35高炮和紅旗-7B的火控信息自行整合起來。這點其實是中國陸軍一直要打通的關鍵點。在外軍有很多特色的小廠家專門做數據介面和通連,兩種不同的裝備通過他們的轉換器就可以兼容使用。尤其是他們曾經成功的把許多西方設備整合到俄式裝備上。所以這點來看,中國仍然有需要努力的地方。不過這邁出的第一步,已經相當值得我們為之振奮了!畢竟我們現在也有意識在加強這種工作,本來陸軍的深入發展就應該這樣!真正的狠招不應該只是殺招,更應該是這種軟實力的建設上。

隨著這樣的核心環節打通,中國陸軍集團軍可以在40公里到5公里野戰防空圈內使用紅旗-7B進行攔截射擊,在5公里到500米內,協調35高炮和紅旗7B導彈之間選擇目標。在500米內,完全交給35高炮進行攔截。這樣組合使得防空火力能夠更好更高效的配置,在野戰陣地防空中使得火器更好的分配。未來還可能整合紅旗-17或者「道爾」防空導彈。使得遠中近三層防控網路真正形成無縫連接,也會使得我們野戰防空力量獲得更高的提升。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05746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