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衛星竟能連續跟蹤飛機艦船美國航母避之不及
四月網2016/04/25 09:08
2016年4月24日,時值中國第一個航天紀念日,中國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公布了一段吉林一號視頻星拍攝的4K、極高清、彩色、動態地面目標監視的視頻。從視頻中可以看出,吉林一號的動態衛星視頻可以達到1.3米解析度,針對印度新德里,美國各地,墨西哥等地的視頻拍攝,可以清楚地看到小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動態圖像,在視頻後半段,吉林一號衛星甚至能夠連續跟蹤空中飛行的民航客機,令世人膛目結舌。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遙感和偵察衛星都是用來拍攝照片的,而在去年11月,中國首次對外發布遙感衛星拍攝的視頻影像,由吉林一號拍攝的墨西哥中北部城市杜蘭戈的高速公路,汽車的動態車流量都清晰可見。這開啟了我國遙感衛星2.0時代,有軍事專家認為儘管吉林一號是民用的商業光學遙感衛星,但在軍事偵察領域的意義也很多,能夠實時跟蹤遼闊海洋上的美國航空母艦。
網友在閱讀本文時,請自覺將「尖兵」、「實踐」和「偵察」等軍事詞彙,替換成「遙感」、「商業」和「民用」等中性詞。在理論上,中國不存在軍事偵察衛星,我們發射的所有衛星都是為了國計民生服務的,例如農業普查、規劃測量、水文調查、救災減災等等。。。。
中國對從太空中觀察地球的興趣一直很強烈,從1975年發射第一顆光學照相偵察衛星「尖兵一號」開始,中國歷經四十年的努力,建成了一個規模僅次於美國,由數十顆不同遙感手段組成的龐大的全球對地觀測網。中國至2000年共發射了25顆尖兵系列返回式照相偵察衛星,這些衛星分為四代,三個系列九個型號,包括返回式普查,返回式詳查,CCD光電成像,數據傳輸型,合成孔徑雷達成像型等等。2005年發射的神舟五號飛船,上面安裝了一部大口徑光學偵察相機,首次實現1米以下的亞米級分別率,很巧的是神舟五號的飛行軌道會掠過台灣島上空,估計一定拍攝了很多島上的風景名勝。
從2006年開始,中國又陸續發射資源一號01/02C、資源2號衛星,資源三號、環境一號ABC等衛星。數量也高達二十餘顆。目前中國在太空中服役對地偵察(嗯,一定要叫遙感)衛星,有「資源」、「高分」、「實踐」、「遙感」等十幾顆,通過光學、紅外、雷達成像等綜合手段進行對地普查和詳查觀測。其中高分系列已實現0.8米的民用分別率,據信軍用衛星的分別率可達0.5米。
為了實現大範圍的凝視觀測。中國在去年發射了高度3.6萬公里的靜止軌道凝視偵察衛星,從而實現全球靜止軌道實時偵察,目前解析度為50米,還不足以精確地獲取目標信息。需要低軌道遙感衛星進一步詳查,這樣就同時帶來低軌道高解析度衛星的刷新率不足問題。
為了實現半小時甚至更短的衛星重訪率和信息刷新率,中國又研製了分別率0.7米、10分鐘刷新率的高時間分別率、靈巧成像偵察衛星的星座群。目前這個星座群的名稱為「吉林一號」,當然,「吉林一號」衛星顯而易見是一個「民用」衛星,請世界人民不要做過多解讀。
2015年10月7日吉林一號星座群以「一箭四星」發射成功,由4顆小衛星組成,包括1顆吉林一號光學A星,主要用於獲取高分辨圖像,地面解析度0.7米。1顆靈巧成像新技術驗證星,靈巧成像也叫推掃成像,是遙感衛星為克服太陽軌道造成拍攝地區東西軸向幅寬和精度不足的弱點,通過衛星鏡頭的姿態搖擺控制,形成寬幅高精度圖像,這在對地觀測領域是個革命性的跨越。2顆靈巧成像視頻星,能夠以視頻的模式對地拍攝,特別適用於需要短時高刷新率、對運動目標的偵察。
根據計劃,中國準備在2030年前,實現在軌運行138顆實時觀測衛星,形成全天時、全天候、全譜段數據獲取能力,實現全球任意地點的十分鐘以內重訪能力,可為中國導彈武器目標指示系統提供世界最高的時間解析度和空間解析度。
4月23日長光衛星的科研人員進行了一次創意快閃活動,用40輛奧迪車排出「CGWX」的字樣,向遠隔千里的「吉林一號」衛星發出問候。突出顯示了吉林一號衛星的快速實時反應能力和高清拍攝能力。
軍事專家指出,中國的東風-21D和東風-26中遠程彈道導彈,以及長劍系列遠程巡航導彈,都以美國等強敵的空軍基地、航空母艦和水面艦隊為目標,在進行發射前的目標偵察、目標指示和彈道規劃時,需要保持至少半小時的目標刷新率,以實現近於實時的數據更新。按照吉林一號系列衛星的發射速度,到2020年中國將建成一個全球實時偵察衛星網絡,全球任意地點的刷新率達到半小時以內,到2030年,這個時間被縮短到十分鐘。
這意味著美國航母就像漂在澡盆裡的橡皮鴨子一樣無所遁形,可以由中國的領導人在聯合作戰指揮中心裡,通過實時衛星視頻,輕點鼠標,挨個點名消滅。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04208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