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攜霹靂-13兇猛來襲F-22苦練近距格鬥24架被擊落
軍評陳光文2016/04/22 06:59
在20號《參考消息》一篇轉載自中國軍網的「中國成功研發反隱身米波雷達:隱身飛機無處遁形」的專題報導中,重點報導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首席科學家、雷達專家吳劍旗帶領團隊從事雷達研究二十餘年,研製出了世界上首個反隱身先進米波雷達,以小的代價解決了國防安全大問題。在該文的延伸閱讀中,特意提到在美媒不久前的報導中,美國的F-22為了錘煉近距格鬥能力,專門與美軍的古董教練機T-38進行格鬥訓練,有2架T -38戰機共擊落了24架F-22和3架F-16C/D,此外還擊傷了一架F-22,由此說明了F-22目前正在積極苦練近距格鬥戰術。
從近期中國媒體的報導中,我們知道中國已經掌握了可以發現並跟蹤隱身飛機的技術,包括陸基的JY-26型雷達和DWL-002型雷達以及空基的空警-500預警機均具備這種能力,而且DWL-002型雷達還曾在美韓軍演中緊急趕赴山東半島驗證發現和識別F-22的能力,由此說明中國已具有多種探測隱身飛機的能力。但是發現是一回事,精確跟蹤是一回事,而能夠擊落隱身飛機又是一回事。就目前的技術來看,攔截和打擊敵方隱身飛機的最好手段,應該是以隱身對付隱身,也就是中國目前最好的對付F-22和B-2的手段,應該就是由殲-20來完成。
在中國研發成功殲-20之後,美國的一超獨大的隱身飛機優勢已經岌岌可危,儘管其不斷譏諷殲-20存在的缺陷,但這似乎不能掩飾其既有的恐慌——因為如果要對付殲-20美國也是束手無策,必須採取F-22來對抗,這就牽涉到了近距格鬥問題。大家都知道,殲-20是一種機動性、敏捷性和大仰角飛行能力非常突出的戰機。該機採用了獨一無二的「鴨翼+邊條+前後襟翼+全動尾翼」的綜合氣動布局來提高飛控能力,鴨翼的使用為其帶來了高機動性,大三角翼安裝在進氣道上邊緣、主翼帶有下反角可以增加滾轉速度、提高飛機的敏捷性,而大舵效的全動垂尾可提供足夠的航向操縱力矩,進而提供較大的滾轉速率。
所有上述這些均說明,殲-20的近距格鬥能力非常強,這與採用傳統布局但採用推力矢量技術的F-22相比毫不遜色。但殲-20的能力還不限於此,因為中國已經為其近距格鬥專門研製了霹靂-13格鬥彈,以及新穎但又可提前發起攻擊的外翻發射梁,這將使殲-20可以提前三秒發射導彈,從而讓F-22面臨危險。特別是霹靂-13採用邊條翼設計,邊條翼的形狀和在彈體上的位置類似於R-77的彈翼,而導彈尾部的氣動舵面外型類似R-27導彈的倒梯形外型,尾部則採用了推力矢量設計,這使其性能與美國最先進的AIM-9X「響尾蛇」導彈不相上下。因此,有說法認為如果殲-20搭配霹靂-13,沒有什麼對手能擺脫它的鎖定攻擊,當然就包括F-22了。
也許正是認識到殲-20+霹靂-13強大的優勢,所以,已認定未來主要空戰就是隱身飛機對隱身飛機的對決的美軍,就開始了未雨綢繆。這可能表現為四個方面,一是像中國那樣開始積極發展反隱身技術,這在以往美國隱身戰機一家獨大的情況下幾乎是不可想像的,現在中國和俄羅斯隱身戰機的日益成熟,逼迫美國不得不爾;二是改進升級F-22,為其裝備全新的適應對付隱身目標的電子裝備,包括主要用於近戰的頭盔系統,並且很可能要重開封閉已久的F-22生產線;三是為F-22加裝具有專門對付隱身戰機能力的AIM-9X「響尾蛇」導彈,目前這項工作已經接近完成,F-22+AIM-9X就如同殲-20+霹靂-13一樣,成為實現隱身戰機近距格鬥的標配;四是加緊為F-22摸索設定近距格鬥戰術,因為隱身飛機必須接近到一定距離才能發現對方,這就是本文引文中所說的利用敏捷的T-38與F-22進行模擬空戰,雖然並不適應近距格鬥的F-22數十次落敗,但是會終於從失敗中摸索到成功的喜悅的。
預計,中國的殲-20將於今年開始進入空軍訓練使用,形成戰力可能要到2017年。所以,大約在2017年之後,當F-22空中遇上殲-20,由於雙方都具有隱形優勢,所以雙方誰都沒有把握在遠距離發現對方並發射導彈,因此都需要依靠本國反隱身雷達的引導接近對方,接下來雙方就可能實現近距離空戰格鬥。也許,就像世界上第一次使用空空導彈空戰是在中美之間進行的一樣,世界上第一場隱身空戰也要在中美間揭幕,這恐怕是美國戰略重返亞太和中國歷史性崛起之間的宿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03669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