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比美先服役 靠這位神人

根據美國媒體匯總消息稱,中國在2014年到2015年這2年中,一共進行了5次為成為WU-14的高超音速武器的測試,全部取得了成功,根據中國實際測試次數都要被比美國少,而實際效果都要比美國好的特性。美國媒體認為,如果到了2016年的年中仍然不見中國進行類似的試射活動,只能說明WU-14這種超高音速武器已經取得了實質上的成功,並進入部隊服役。這讓屢戰屢敗的美國人不僅眼紅不已,更讓全球都在卯足勁發展高超音速武器的國家全部都紅了眼,他們還沒試驗成功,中國竟然都服役了!

不過中國為什麼成功率會這麼的高?肯定不是幸運,是中國在這方面的理論前置研究太早了,早到連美國人還在摸索是扔個核彈到蘇聯還是扔個鐵餅上太空再砸到蘇聯上的時候,中國已經有神人在研究反導和高超音速突防的問題了,這話得從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說起。

在上個世紀50年初的時候,中國物理科學家郭永懷先生當時正在美國的康乃爾大學任教授,當時美國人正在論證未來洲際飛彈的可行性。郭永懷先生跨音速流體理論中的蕭楚,所以美國人也想請他幫忙論證。不過當時郭先生已經應錢學森先生之邀,準備返回中國。所以他只是論證了高超音速條件下彈頭可能會受到的多重阻礙,也就在這時有了高超音速武器理論的最初想法。不過郭永懷先生在回國前已經把這部分草稿全部焚毀,所以美國人並沒有獲得郭先生的任何研究成果。

回國後郭永懷先生就開始逐步完善他的「高超音速飛行器粒子影響理論」。他提出,在大氣層邊緣飛行速度超過5馬赫之後,此時動能轉換的能量足以讓材料分子發生奇異的變化,比如會發生分子層面的震動和鬆弛,電離和符合等等化學物理效應,他把這個速度範圍稱為「高超音速流動」。這是我國最早關於高超音速武器可行性和攻關方向的制導性理論,要知道這是在上個世紀50年代末期!

正是因為郭永懷先生的理論,才讓中國意識到未來高超音速武器要面臨的難點。需要展開「高超音速流動」的理論研究和實驗,才有了後來航天十七院研發的5馬赫以上超高聲速風洞。這是研究高超聲速武器的最核心的設備,沒有它進行試驗,什麼都是紙上談兵。

郭永懷先生還是一位涉獵廣泛的大家,曾經主導我國研製的人造衛星,運載火箭,核武器的研製和製造工作。可以說他是唯一一位為中國的核彈、氫彈、衛星實驗工作都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就連美國最近熱炒的超級核武器-能鑽地的B61-12鑽地核彈,郭老就組織過人進行過相應的公關,這樣的眼界開拓的大家別說在中國,你就是在全世界也找不到第二個!

可惜的是,郭永懷先生於1968年12月一次從實驗場返回北京的時候,意外墜機犧牲。在清理殘骸的時候,人們發現郭永懷先生和他的警衛員緊抱在一起,中間保護的是剛剛獲得氫彈實驗數據。可以說他是用生命撰寫了中國國之重器完美篇章的人。當年大家評論錢學森先生時總會說錢老一人能頂五個師;不過錢老也曾說過:郭永懷比我還要值錢。一人頂十個師都算少的了!這樣一位神人的存在是讓中國能夠立於民族不敗之林的真正國之棟樑,美國人對郭老的成就也是讚不絕口,徹底的服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03355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